•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艺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TXT下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7.风流宛在梁羽生(2)TXT下载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7.风流宛在梁羽生(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27.风流宛在梁羽生(2)

        小说刊载后,一时间《新晚报》洛阳纸贵。香港、台湾、澳门等地的报章纷纷向其约稿,梁羽生不为所动,仍然坚持为《新晚报》和《大公报》撰写专栏,两报销量迅速攀升,顺利走出困境,成就了香港报业史上的“梁羽生奇迹”。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梁羽生回到内地。当时罗孚因为政治原因还没有完全恢复自由,梁羽生果断地向中央要求探望自己的恩师。罗孚感激到泪流满面。冷落多年的门庭,迎来的竟是阔别多年的梁羽生,而在那个不“揭发”“坦白”就已算是完人的年代里,能像梁羽生仗义执言提出这样要求的,又有谁人?

        有人说,罗孚是梁羽生的“伯乐”,但我认为,罗孚当时找到梁羽生,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若是身边有小说家或是懂得武侠小说的人,又岂会让一个生手开专栏?梁羽生若是当时推脱掉或是随便糊弄一篇了事,又岂能有日后的武侠小说大师?正所谓知恩若图报,不必远烧香。正是梁羽生对罗孚的报恩之心,促使他认真为报社工作,这样方有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细细想来,若是没有这儒家的“风流”与侠客的“仗义”,又哪里会有梁羽生后来的著作等身?

        二

        梁羽生的风流,倒不是柳永的洒脱、杜牧的俊朗,亦不是纳兰性德的多情,而是率性自然、不拘小节。

        据梁夫人回忆,她最不喜欢与梁羽生旅游,因为他不是弄丢车票就是遗失护照,常常是高兴而来,扫兴而归。而梁羽生的朋友们也都表示,倘若梁羽生邀请你吃饭,千万别当真。这倒不是因为梁羽生不真诚,而是因为他平时的爱好只有写东西、下象棋,当他一门心思扑到写作与查阅资料上时,就算你站在他面前提及吃饭的事情,他也会一脸茫然,好像是你自作多情。自称“名士味甚浓”的梁羽生,面对这些不拘小节的细节,自己反倒马马虎虎,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还有一件事情,倒真把梁羽生的“名士风格”暴露得一览无余。

        1966年,香港一家杂志登出了一篇文章,叫《金庸梁羽生合论》,作者署名“佟硕之”。这篇文章很快就名动文学评论界,大家纷纷猜测作者究竟是何方神圣。因为文章除了很细致地对武侠小说的发展甚至一些人际关系的内情都作了描述之外,还表示出自己对梁羽生的喜爱,对金庸的批评。“有一定中国文化水平的读者,读梁羽生的小说,可能觉得格调较高,更为欣赏。一般读者,若是抱着追求刺激的心理,读金庸的小说,可能得到更大的满足。”并且不惜列举史料,考镜源流,指出金庸《射雕英雄传》中“宋朝人唱元朝曲”的历史硬伤。

        当时评论界很快把目光聚焦到罗孚身上,毕竟罗孚是武侠小说界的元老之一,而且罗孚精通历史,才能作出这样的考据。罗孚面对这样的质疑,只是一笑置之。直到22年后的1988年,罗孚才在《读书》杂志上说明,这篇文章并非自己所为,作者恰恰是“合论”之一的梁羽生。

        梁羽生并非与金庸有矛盾,而是因为当时杂志社的主编向他约稿,请他推荐一位评论家,结果梁羽生对送来的几篇稿子都不满意,索性自己披挂上阵,一动笔就忘记了自己是谁,文人的自负心理、历史学家的严谨态度都跃然纸上,署名时遂随便编了个“佟硕之”了事。

        真名士,真风流,还不只是体现在这些问题上。</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小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7.风流宛在梁羽生(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