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艺术>>影响世界的100大中国古代发明与发现TXT下载>>影响世界的100大中国古代发明与发现>> 印刷术TXT下载

    影响世界的100大中国古代发明与发现: 印刷术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印刷术

        一种新的发明在诞生的时候通常是不会那么完美的,而且一时也难以得到推广应用,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就是如此。

        纸的发明,为社会提供了优质、轻便、廉价的书写材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书籍的发展。

        纸被发明并普及后,人们开始抄书,为了抄写方便,自然想到了对汉字改进,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汉字的简化,也促进了我国古代书法的发展,两者应该说是相辅相成的。但手抄书籍并不利于文化的快速传播,它有一些显而易见的弊病。举个简单例子你就会明白,你试着用毛笔去抄一本有10万字的书,就算你用狂草(字写得怎样,你自己是否认识暂不管),可能还要花上好些天,且不说你写得手痛臂肿,更要命的是,你可能将书抄错或抄漏……既然有这许多的弊病,我们聪明的祖先当然会想办法去改变这种状况喽!于是,印刷术出现了。

        印刷术的发展分两个阶段,先是雕版印刷术,后是活字印刷术。我们先来讲雕版印刷术。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在石上刻书的传统,古代的石刻文字历史久、数量多,反映出了精湛而娴熟的文字雕刻技艺。最著名的石刻文字有先秦《石鼓文》、秦刻石、东汉《熹平石经》、三国时魏《正始石经》等。这种在石上刻字的方法促进了雕刻技术的发展,手工雕刻技术逐渐由简陋、粗糙的刻画,向复杂、精致、规范的镌刻方向发展。到南北朝时,出现了反体石刻和凸体石刻,与印版的雕刻工艺更为接近。

        大约在公元3世纪时,随着纸、墨的出现,印章也开始流行起来。公元4世纪东晋时期,石碑拓印技术得到了发展,它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纸铺到版上印刷,这即为雕版印刷的雏形。大约在公元7世纪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公元618年—907年)诞生了。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接着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然后将纸揭起,就成为印品。

        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后一经开印,就显示出效率高、印刷量大的优越性。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实物是在敦煌发现的印刷于公元868年的唐代《金刚经》,印制工艺非常精美。而欧洲最早的雕刻印刷品,是德国南部的《圣克利勘斯托菲尔》画像,不过它的时间已是公元1423年了,比我国晚了近600年。

        雕版印刷比起手工抄写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一部书只要一次制版,就可以印刷很多部,使大批量印书成为可能。不过,雕版印刷的印品可能开始只在民间流行,并有一个与手抄本并存。

        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书,对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雕版印刷依然有很多缺点,我们来一一列举。第一,雕版印刷的刻版很费人力和物力,你可以想象一下,要刻一本书,就要在木板上将书中所有的文字一字不漏地刻下来,像宋代的《大藏经》,光雕版就花了好几年时间,用的版达13万块之多,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了。第二,雕版印刷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你能想到吗?那就是,如果已刻好的版上错了一个字,整个版都得作废。从这个现象里,我们似乎可以明白,古文里有大量通假字,也许就是古人刻版错误,又不便更改,将就错下去之故吧!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第三,存放版片也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版片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报废。

        因为雕版印刷技术有这些不便,我们聪明的祖先自然就会想方设法去改进它,于是活字印刷术出现了。

        公元1041年—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昇用胶泥制成字胚,一个字为一个印章用火烧成瓷一样硬的字块,便成了一个个“活字”。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摆满后就是一版。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如同雕版一样进行印刷。印完后,再把铁板烧热,使松香和蜡熔解,把活字拆下来,下次还可再用。想想,这能节省多少人力、多少材料,而且还方便改错,哪个字错了,就将哪个字的字模换掉呗,别的字完全可以不动。

        一种新的发明在诞生的时候通常是不会那么完美的,而且一时也难以得到推广应用,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就是如此。

        毕昇的泥活字容易破碎,耐久性也较差。这一点,他可能想到过,因为起初他就想用木料作活字,但他发现木纹疏密不一,遇水后易膨胀变形,与粘药固结后不易去下,才改用胶泥。也许因为这个原因,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虽然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还是流传下来了。

        毕昇的发明,使“死版”变成“活字”,这在人类印刷史上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直到电脑出现之前,印刷术的改进还没有脱离毕昇的基本思路。

        到了元代,有人用锡做活字,可是位沾墨,印出的字不清晰,当然也不可能流行。活字印刷得以流行,有一个人不得不说,他就是元代著名学者王祯。他改进了被毕昇遗弃的木活字,使木活字印刷得以流行。在清代,木活字技术由于得到政府支持,获得了空前发展。康熙年间木活字已盛行。大规模用木活字印书则始于乾隆年间《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的刊印。印制该书共刻成大小枣木木活字253500个。印成《武英殿聚珍版丛书》134种,2389卷。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用木活字印书的记录。

        我们再来看一看印刷技术的对外传播情况。日本是在中国之后最早发展印刷技术的国家,公元8世纪日本就可以用雕版印佛经了。朝鲜的雕版印刷技术也是由中国传入的,高丽穆宗时(公元998年—1009年)就开始印制经书。中国的雕版印刷技术经中亚传到波斯,又大约14世纪由波斯传到埃及。波斯实际上成了中国印刷技术西传的中转站,14世纪末欧洲才出现用木版雕印的纸牌、圣像和学生用的拉丁文课本。

        我国的木活字技术大约14世纪传入朝鲜、日本。朝鲜人民在木活字的基础上创制了铜活字。

        我国的活字印刷技术由新疆经波斯、埃及传入欧洲。1450年前后,德国的谷登堡受中国活字印刷的影响,用合金制成了拼音文字的活字,用来印刷书籍。

        印刷技术传到欧洲后,加速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它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提供了条迹马克思把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称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中国人发明的印刷技术为现代社会的建立提供了必要条迹</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影响世界的100大中国古代发明与发现,小说《影响世界的100大中国古代发明与发现》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影响世界的100大中国古代发明与发现 印刷术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