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艺术>>寻找自救的文化苦旅TXT下载>>寻找自救的文化苦旅>> 新的无产阶级文学(2)TXT下载

    寻找自救的文化苦旅: 新的无产阶级文学(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新的无产阶级文学(2)

        与高尔基做邻居的托尔斯泰

        苦难的历程是作者的苦难、希望、欢乐、挫折、失意和得意的历程,是他对于一个伟大时代的理解。这个时代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头一天为止。

        ——阿·托尔斯泰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83—1945),苏联作家。出身贵族。阿·托尔斯泰出生于萨马拉省的一个贵族家庭。早年就读于彼得堡学院,中途退学,开始转向现实主义创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上前线,到过英、法等国家。他拥护二月革命,对十月革命感到困惑,一度在自军任职,一九一八年流亡国外。阿·尼·托尔斯泰(1883—1945)俄国时期已经成名。由于不理解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后逃往国外,1923年受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鼓舞重返祖国。归国后写了《保卫察里津》、《彼得大帝》等作品。他的代表作是《苦难的历程》瓤曲。瓤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至国内战争时期复杂阶级斗争的背景上描写俄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写出了俄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探索中走上革命道路的艰苦历程。卫国战争时期写有许多政论和短篇小说,鼓舞人民同法西斯德国进行斗争。还写有科学幻想小说和民间故事。1945年2月23日,阿·托尔斯泰逝世,终年62岁。

        每个绚烂的生命都是在其代表民族精神,参与创造中绽放出异彩。每部传世名著都是社会激烈变动的缩影。《苦难的历程》就是这样一部由其作者阿·托尔斯泰历时20年创作出的传世佳作。

        阿·托尔斯泰是苏联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曾3次荣获斯大林美金。他猾参与社会活动,曾被选为最高苏维埃代表、科学院院士。他在文学上的光辉成就与他一生猾探素人生的价值并长期笔耕不缀是分不开的。

        《苦难的历程》是托尔斯泰用了20年时间精心构思和反复修改所完成的瓤曲长篇小说《两姊妹》、《一九一八》、《阴暗的早晨》。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纬景;故事的发展从彼得堡到外省,从荒僻的乡村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前线,从伏尔加河到库班,从乌克兰到莫斯科,画面广阔;以四个性格不同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情节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主人公各奔东西,他们的个人幻想破灭开始,他们在动荡的年代里各自有着曲折复杂的探索和追求,在接近并融合到历史与民族的行列过程中终于跳出个人感情和愿望的狭隘圈子,在二九娥年国内战争将结束时,他们四人在莫斯科幸福团聚,在莫斯科大剧院中个人和集体、俄罗斯和苏维埃,爱国主义和高度地结合在一起。也令人信服地表明了:个人只有在同国家、民族的结合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真正的幸福。

        这部小说还多方面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技艺。作者善于结合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展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性格发展。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和表现爱情、欢乐、痛苦、探索的情景交错出现,主人公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人物的深层心理刻画细腻而清晰。倒叙、插叙的恰当运用,书信、笔记、历史资料的适当安排,使这部小说的结构显得轻松自如。

        尽管《苦难的历程》中(尤其是后两部)不时表现出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瑕不掩瑜,《苦难的历程》仍是托尔斯泰一生中重要的作品,也是苏联文学最优秀的长篇巨著之一。同时《苦难的历程》也是一部史诗性作品,它既是俄罗斯历尽磨难走向光明的历程,又是知识分子经硅难曲折获得新生的历程,也是作者本人经历的一段痛苦、失望、喜悦、振奋的心路历程

        在莫斯科市中心尼基塔门附近,有两座毗邻的作家故居,一是高尔基故居,一是阿·托尔斯泰故居。它们的主人都是苏联文学界最显赫的人物。

        从后门走进高尔基故居,首先见到的就是门厅里的大理石楼梯,楼梯口立着一座巨大的海蜇状落地灯,楼梯宽厚的扶手被雕成翻滚的波浪,宽敞房间里的壁炉、窗台和门窗的边框等,也都雕刻成各种弧线形,显得十分优雅。这样的风格,似乎与高尔基的个性不相吻合。果然,在一楼东侧的两个房间里,就可以看出与整个建筑的格调相异的另一种陈设。这里是高尔基的办公室和卧室,博物馆说明书上说,这里“只有必需的东西”。高尔基的写字台是特制的,又高又大,且无任何“附急,就像一张乒乓球桌,办公室里仅有的贵重摆设,就是一张中国供桌、两只中国方凳和玻璃橱中众多的东方小雕像。据说,高尔基本人很不喜欢这座豪宅。高尔基的秘书曾先期回国挑选住所,高尔基在当时给秘书的一封信中写道,他不想住到“宫殿”或“庙宇”中去。但后来,不知是秘书的主意还是官方的安排,高尔基1931年5月14日在莫斯科白俄罗斯车站下车后,就被直接送进了这座住宅。而高尔基本人则一直不承认这个别人替他选定的“家”。

        当时,这里无疑是苏联文学的圣地:斯大林曾来到这里,与高尔基一同“定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作协筹委会的人士经常聚会这里,直到苏联作家协会正式成立;众多的苏联作家来此拜访,成千上万的读者来信被送到这里;高尔基在这里完成小说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在这里编辑多种文学杂志和丛书,在这里修改文学青年的作品……然而,置身于高尔基的故居,我似乎又窥见了高尔基生活的另一侧面。

        高尔基被迫住进了他所不喜欢的家,这似乎是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高尔基当时肺病很重,他甚至连住所中的二楼都很难爬上去,就其病情而言,他更适合住在阳光灿烂的意大利,而不是寒冷潮湿的莫斯科,但是,政府和人民的热望将他留在了这里;与豪宅一同赐给高尔基的,还有空前的礼遇和崇高的社会地位,高尔基回国时,在莫斯科的白俄罗斯车站刚步出车厢,就被人抬了起来,而抱着他的一条腿走在最前面的,就是当时苏共政治局常委之一的布哈林,那时,高尔基竟时常被与列宁相提并论,他的名字被用来命名城市、街道、公园、学校、工厂等公共场所,这一切像豪宅一样终日包围着他,笼罩着他;高尔基不热心享受,同样也不热心功名,他曾多次表示不愿担任作协主席,就像他不愿接受“房主”的名分一样,但是,高尔基敢于批评革命时期列宁的工,却不敢拒绝和平时期斯大林的赐予,个中的原委是值得品味的。

        走出高尔基故居,穿过一道低矮的铁栅栏,就来到了阿·托尔斯泰的故居。这幢房子原系里亚布申斯基豪宅的附属建筑,属“配殿”、“侧厢”一类建筑,从前可能是管家、厨师等人的住处。历史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让从前的流浪汉高尔基住进主人的房间,却把世袭贵族阿·托尔斯泰安排进仆人的住所。

        看了阿·托尔斯泰的书房,你会觉得,经历和环境造就的生活趣味,即所谓的“阶级烙印”,往往是很难改变的。高尔基在豪宅中安置一个简陋的卧室,阿·托尔斯泰却在侧屋里营造了一个豪华的书房。阿·托尔斯泰书房的墙壁上挂满各种东西,有彼得大帝和普希金的面膜雕像,有年代久远的名画,有中国的瓷盘;室内的家具也琳琅满目,仅书桌就有4张,据说作家生前是这样写作的:先站在墙角的高桌边写初稿,然后在摆放打字机的桌边坐下,打出清样,再坐到壁炉前的小圆桌前阅读、修改打字稿。而窗前的大写字台,则是他整理文稿、书写信饥阅读报刊的地方。就是在这里,阿·托尔斯泰写作了长篇小说《彼得大帝》、《俄罗斯性格》等著名的短篇,还写作了许多激昂的战时政论文。

        从阿·托尔斯泰书房朝外望去,正好可以看到高尔基卧室的窗户,不知写作之余的阿·托尔斯泰踱步到这窗边,曾有过怎样的感触。阿·托尔斯泰与高尔基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前面提到的高尔基书房中的中国家具,就是阿·托尔斯泰与高尔基的妻子一起送给高尔基的礼物,高尔基去世后,阿·托尔斯泰继续关照高尔基的家人。我甚至怀疑,阿·托尔斯泰选择在此居住,或许有着某种守护的意味。阿·托尔斯泰在高尔基之后长期担任苏联作家协会主席,他在苏联文学中的地位,固然主要是由于他本人的天赋和成就,但他与高尔基的亲密关系无疑也起了作用,除此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在新的社会中采取了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在阿·托尔斯泰的故居里,我似乎能感觉出,作家当时生活得非常谨慎。作为一位出身大贵族的作家,他没有像纳博科夫那样,始终怀念往昔,玩味高雅;作为一位归来的流亡作家,他没有像茨维塔耶娃那样,张扬个性,最终碰壁于新的现实。他的故居像是刻意选定的:既紧紧依靠着中心,又心甘情愿地躲在相对僻静、次要的一隅。

        狼和小羊

        阿·托尔斯泰不仅写出了《苦难的历程》这样具有史诗性意义的作品,而且还创作出很多有深刻寓意的寓言,流传至今,而且意义深远,深受人们喜爱。《狼和小羊》即是其中之一。

        从前有一只母山羊和一群小山羊。山羊妈妈每天到树林里去吃柔嫩的青草,喝冰凉的泉水。它一离开家,小羊们就关上门,哪儿也不去。山羊妈妈回来时,就敲敲门,唱支歌:

        小羊乖乖,把门开开,

        妈妈回家,带来鲜奶。

        鼓鼓,溢出鲜奶,

        蹄上淌着,芬芳鲜奶,

        地上滴着,甘甜鲜奶。

        小羊们打开门,让妈妈进了屋,山羊妈妈给它们喂奶、喂水。然后就又上树林里去了。小羊们仍把门紧紧关上。

        狼偷听了山羊妈妈的歌。有一次,趁山羊妈妈又离开家的时候狼跑到小木房前,压低声音嗥道:

        孩子们!

        小山羊们!

        把门开开,

        你们的妈妈回来了,

        带来了羊奶,

        满蹄子都是奶。

        小羊们应声道:

        “帖了,帖了,可这不是妈妈的声音,妈妈唱歌细嗓音,不像这么难听的嗥叫。”

        狼无计可施。它跑到铁匠铺,要铁匠重新给它打一副嗓子,好用细嗓子来唱歌。铁匠给它改了嗓子。狼又跑回小木房,躲在灌木丛后面。

        小羊乖乖,把门开开,

        妈妈回家,带来鲜奶。

        鼓鼓,溢出鲜奶,

        蹄上淌着,芬芳鲜奶,

        地上滴着,甘甜鲜奶。

        小羊们让妈妈进了屋,告诉它,狼来过,想吃它们。

        山羊妈妈给它们喂奶、喂水,十分严厉地叮咛道:“如果有谁上这小木房来,用压低了的嗓子叫门,不能把我的歌从头至尾唱完,就千万不要开门放它进屋。”

        山羊妈妈一离开,狼就又闪了出来,跑到小木房前细的嗓子唱起来:

        小羊乖乖,把门开开,

        妈妈回家,带来鲜奶。

        鼓鼓,益处鲜奶,

        蹄上淌着,芬芳鲜奶,

        地上滴着,甘甜鲜奶。

        小羊们打开门,狼冲进屋子,把小羊都吃了。只有一只小山羊躲在炉子后面,幸存了下来。

        山羊妈妈回来了。无论它怎么喊,怎么唱,谁也没应声。它见门大开着,便跑进屋子。屋里空荡荡的,谁也没有,它瞧了瞧炉子后面,才找到了剩下的一只小山羊。山羊妈妈知道发生了不幸。它坐在凳上,悲痛万分,痛苦地哭起来:

        孩子啊,我的小乖乖!

        为啥要去把门儿打开,

        却让那恶狼将你们害!

        狼帖山羊妈妈的哭声,就跑来对它说:“你可别冤枉了我,羊大嫂,不是我吃了你的小山羊。快别伤心了,还是让我们上树林里去散散步吧。”

        它们一起来到树林里。那里有一个坑,坑里燃着一堆篝火,山羊妈妈就对狼说:

        “狼先生,让咱们试试看,谁能跳过这个坑!”

        于是,它们跳了起来。山羊一纵身跳了过去了滚烫的坑里。可狼一跳,却掉进了滚烫的坑里。狼的肚子让火一烤,胀破了,小山羊从里面蹦了出来。一个个都活蹦乱跳地向妈妈扑去。它们又像从前一样平平安安地过起了日子。</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寻找自救的文化苦旅,小说《寻找自救的文化苦旅》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寻找自救的文化苦旅 新的无产阶级文学(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