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鲁迅学通史: 一部通合的鲁迅学术史——评《中国鲁迅学通史》
[ 鲁道祥 2004年8月5日,阅读人数787人 ]
鲁迅,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从五四时期至今日,是引起文坛乃至社会关注最多的作家。八十余年以来,对于鲁迅及其著作的研究论著层出不穷,学术争论始终不休,逐渐形成了一部底蕴深厚、意味隽永的鲁迅研究历史。在此基础上,张梦阳先生的《中国鲁迅学通史》在宏观描述和微观透视的纵横交错中,清晰地展示出八十余年鲁迅学术史的曲折脉络,并给予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爬梳、辨析和阐释,实现了鲁迅学学科形态的知性认识和理性反思的整合。
《中国鲁迅学通史》从宏观和微观相统一的凝聚点上淘洗、冶炼学术史料,并具有冷峻的兼容性和鲜明的开放性。张著上卷在宏观上通过对近一个世纪以来关于鲁迅价值与地位的各种认知理论加以梳理辨析和筛选,描述了着为20世纪中国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鲁迅学发展史。下卷就着重对鲁迅学研究的一些专题,对《野草》学史、阿q学史、狂人学史、《故事新编》学史、杂文学史等主要专题学史进行学术梳理,对鲁迅学史中鲁迅本体与鲁迅映象的关系、学术哲学问题以及鲁迅学与二十世纪中国精神解放、思维变革的双向互动进行理性反思。宏观描述中撒网式地收集,难免遗漏了一些重要成果,未能将鲁迅研究成果中一些代表实质性进展的“点”清晰的“画”出学术链来。微观的梳理正好弥补了这一漏缺,显示了整体框架构思的新颖独到和书写路径的委婉多致。此外,对一些特别重要的个人学术成果以及最新出现的具代表性的一些青年学者及其文论,张著另列专章作者对其进行论述,并展望了今后鲁迅学的前景,体现出其兼容和开放的姿态。对鲁迅学术研究的不同学科、阵营、学派、学人对鲁迅的不同认识采取了客观公允的态度,张梦阳指出:鲁迅的思想本质与核心最精要之处就在于对中国人精神的深刻反思,而鲁迅学的最精要之处就在于对这种反思进行再反思。这种理性反思是以“唯实”为标准的,所以在《中国鲁迅学通史》中连一些人对鲁迅的谩骂也写进去了。他认为,谩骂也要入史,第一个开骂或者骂出的一种类型的,都要如实入史,并且分析其根由、起因与背景。谩骂与异议一样,只要有其道理,都应该客观地摆出来,供人参考,鉴于当时历史情况复杂,尤其应慎重待之。在这一百八十万字的宏篇巨制中,张梦阳先生真正做到了信息翔实,锐意收集了丰富的鲁迅研究学术论著的资料,尽力做到无所遗漏,然后按照鲁迅学的方方面面和各个专题对论著资料进行分类,最后进行梳理脉络、辨析阐述,上升到学理化的高度。这是一项庞大而又艰辛的工程,我们在张著中看到的很多资料都是以当时原版的报刊、书籍为文献基础的,客观地再现了历史上对鲁迅的各种反响、评论、研究和异议,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在书中再现,其中有许多文献资料还是作者首次使用的。为了完成这一百八十万字的巨著,张梦阳先生前后共耗去二十余年的光阴,可谓做到了呕心沥血!
“一部鲁迅学史,其实就是一部‘鲁迅映象’与‘鲁迅本体’之间不断悖离又不断契合的历史”。写出这部《中国鲁迅学史》除了卓越的史识和理论水平,还需要多向性的多极化的思辨能力,张梦阳先生没有囿于单一化的图式思维和扼杀个性的规定性思维,而是本着学理化的精神,基于“鲁迅学史就是二十世纪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的历史”这一贯穿全篇的全新视角,完成了对鲁迅学史的理性反思过程。学理精神的核心和重点在于必须全面地掌握自己所要研究地客观对象,对此进行层层渗透地比较、分析和综合,然后得出自己的独创与深入的思想见解来。正是学理精神,让张梦阳先生从研究对象林林总总的表现中间,找出它们所具有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在联系,更好地判断出此种历史进程中的各个反面和部位、存在的正确抑或谬误、收获抑或短缺、长处抑或不足,既高瞻远瞩又细致入微地避免了盲目地推崇或否定。鲁迅学是鲁迅研究的学科化形态,科学的鲁迅研究是鲁迅本体的趋近性还原,还原的目的是为了在本体还原、历史反思的基础上对鲁迅在现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的正负面意义进行观照和探讨,以获得对现实的借鉴。作为科学形态的鲁迅学史,对其理性反思的意义亦在于此。但张梦阳先生在学史上的每个研究者的论著及其丰实的原材料中,更是填充了睿智的理性反思。例如对于胡适、粱实秋等从英美留学回来的知识分子对鲁迅持异议的问题进行分析时,不是简单地赞扬一边而斥责另一边,而是分析了其中更深层的精神文化背景的根由,认为这里不仅有政治利害的关联,还与世界上的两种精神文化背景有关。尽管作者申明自己是以平和的心态来写这篇著作的,但我们还是可以见到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丰富的精神情感。例如张著写道:“陈涌使用自己的骨头、蘸着血,写作鲁迅研究的论文的”,评价李长之“毕其一生,无论遭到多大的灾难和不幸,都一如既往。”他的遭遇“折射出一部独立知识分子的身世感”。就这样,张著构建了一部充盈个人色彩的与被研究者心心相印的性情之作,而又显示出悟性与理性的穿透力。
实现这样一部学术史的整合,没有观念上的一个新颖的立足点是无法想象的,“精神文化”是张梦阳的独特视角和出发点,并成为起领全篇的制高点。张认为:历年来的鲁迅学史都是一束束精神文化的投影,而不是把鲁迅和鲁迅学研究当作一种纯学术研究,包括所有对鲁迅的评价,质疑甚至诽谤苛责,张都视其为奇特而殊异的精神文化现象。沿着这个视角,许多难疑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在解决的途径上,张梦阳又提出了“通合学”的理论,“通”就是打通各种学问之间纵向与横向的界限和隔膜,“一以贯通”,融合贯通之意。“合”就是融合、整合之意,联系而言,所谓通合学就是疏通整合之学。通合学是一种方法论,也是一种哲学,一种宇宙观。张著中正是采取了通合的方法,在明了了学史上各家各派的观点合阐述的异同、长短、对错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融合,从而形成自己新的观点,新的阐述,上升到新的境界。在宏观描述的梳理中,张肯定了各种视角、层面和范式的科学形态的阐释,由此经过通合学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鲁迅世界。再融合微观透视,将鲁迅研究放在多维视野中展现出多侧面、多角度的立体映象,并对鲁迅所处的历史时代进行通合,产生了新的整体性认识。
观览全篇,我们就会折服于张著的整体构思:抱定学理化的精神,从“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的视角出发,并以汪洋恣肆的鲁迅学史料资源充盈全书,走“通合”之路,以纵横贯通的“通史”结构统之,实现对鲁迅学术史理性反思的高度整合。这是《中国鲁迅学通史》的独特学术意义之所在,它以鲜明的开放性,冷峻的兼容性,精确有序的方式,完成了对以往鲁迅学史的一次完美总结,尤其可贵的是在学理的阐析和全局的把握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和超越。随着创建鲁迅学的倡仪成熟化,鲁迅研究逐步向学理化和规范化的境界深化,张著的出现大大拓展了鲁迅学术史的视域,也昭示着新世纪鲁迅学研究的突破时代的到来。
( 武汉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2002级研究生 鲁道祥 430072 )</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 大玄印
第六百四十八章 参赛名单 - 仙道少年行
第143章 行路 - 规则怪谈:死亡黑猫饲养指南
第218章 诡梦列车(11) - 骑砍玩家狂想曲
第一百三十二章 诺德王国分裂 - 猎天争锋
第1900章 跨越星区的薪火相传! - 秦刀
第八十三章洗脱嫌疑 - 得知真相,七个师姐跪求我原谅
第一百三十三章关键时刻 - 大隋:我杨俨,继承大统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审问 - 十日诡谈
第一百八十五章 强煞(二) - 界起通天
第1069章云尘闭关再入极境 - 开局:葬神峰主,我培养大帝无数!
第九十六章 我应该没有强迫你吧?求推荐 - 灵宠创造模拟器
第1295章 冥府与后土大神的关系 - 重生:我在修仙界大杀四方
第一百零一章一剑斩苍穹 - 亿万萌宝老婆大人哪里跑
第3645章 你们都还好吗? - 永夜圣典
第九十七章,全新的魔族 - 第一瞳术师
第1882章 番外:现代篇(44) - 道婿下山
第24章 挖祖坟 - 恐怖复苏之全球武装怪胎
第2249章 拔钉(下) - 抛夫弃子,我带六个女儿吃香喝辣
第834章 电棍 - 妈咪轻点虐,渣爹又被你气哭啦
第350章 别让她伤到自己的眼睛 - 刚出娘胎,定亲转世女帝
第182章 赢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