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艺术>>魂归何处TXT下载>>魂归何处>> 4.破碎的家园TXT下载

    魂归何处: 4.破碎的家园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五岁时,家里给张煐和弟弟请了私塾先生,开始了私塾蒙学。塾师是一个三家村学究,头脑冬烘的老夫子,每天端坐在窗前,摇头晃脑地教他们背文句深奥的四书五经,姐弟俩都不懂,也不知所云地跟着老先生摇头晃脑背书,背的是什么内容,一概不明了。

        这一段时间张煐常常为背不出书而苦恼,读到“大王事獯于……”更难,她灵机一动,把它改为“大王嗜熏鱼”,竟然歪打正着地记住了,小时候背的这些经文,她记得最牢的还是这一句。可怜的小姐弟俩被这位私塾先生弄得头昏脑胀,苦不堪言。张煐常常坐在讲堂里幻想,想到妈妈在法兰西,法兰西是什么样子?该是微雨的青色,像浴室里的瓷砖那样明媚,沾着生发油的香味吧。看着“英格兰”三个字,她想起蓝天下的小红房子。她的心早已飞出课堂,遨游于世界了,将来长大,一定要到各地去看看。但现在不行,还得坐在这里受苦,她盼望快快长大,再也不在这里受着老师的摆布。但越是性急,越觉得日子太长。童年的一天一天,温暖而迟慢,正像老棉鞋里的粉红绒子上晒着的阳光,春日迟迟的童年哟!

        她已开始看小说了。父亲除了吃喝嫖赌外,也爱看通俗小说。清末民初的白话小说,当时流行的鸳鸯蝴蝶派或旧言情小说,像《歇浦潮》、《醒世姻缘传》、《海上花列传》等,家里堆了不少。还有一摞摞乱摊着的通俗小报。这些给煐子一个新的天地,她发现小说里的生活比现实要更诱人,让人着迷,让人沉醉,找到了乐趣。而她弟弟,仍懵懵懂懂地跟着私塾先生作策论,姐姐已经进入开始读新文学名著,写小说了,弟弟仍在家被逼作着《汉高祖论》呢。

        到了八岁那年,张爱玲父亲由于吃喝嫖赌声名狼藉,英文秘书这个小小官差也被撤了,姨太太也走了。张廷重写信给国外的妻子,答应戒鸦片,不再纳妾,要妻子回来,为了避免以前不愉快的回忆,把家又由天津迁往上海。

        ⑥乘船从海上走,小煐第一次见大海,只觉得坐船经过黑水洋、绿水洋,仿佛的确是黑的漆黑,绿得碧绿,她很高兴。晚上睡在船舱里读着《西游记》。

        到上海后,她穿着粉红底的洋纱衫裤,上面飞着蓝蝴蝶,坐在高大的马车上,四顾热闹繁华的街道,非常神气快乐。她的一家住着很小的石库门房子,红油板壁,这种色彩对于她是一种紧紧的硃红的快乐。

        但是父亲打了过量的吗啡针,好像快不行了。他独自坐在阳台上,头上搭一块湿手巾,两目呆滞地直视,张煐印像中最深的是檐前哗哗下着牛筋绳索那样粗而白的雨,父亲呆坐着,嘴里喃喃地说着听不清楚的话,看到这情景,煐子想到了死,她有些害怕。

        女佣高兴地告诉她:“煐子,快,妈妈要回来了。”煐子很高兴,妈妈是什么样子她都记不得了,但要见到妈妈了,她仍然是非常莫名其妙的兴奋。

        吵着给她穿上小红袄,这是她最俏的衣服,等着妈妈的到来。

        妈妈回来了,看见煐子穿着很小很紧的小红袄,第一句话就说:“怎么给她穿这么小的衣服?”不久,就为她做了漂亮的新衣服,把她打扮得更漂亮了。她的父亲在姨太太走了,见到妻子回来,他痛悔前非,又想与妻子和好,被送到医院里去治疗。煐子的家又搬到一所花园洋房里去住,那里有狗、有花、有童话书。家里铺着玫瑰红的地毯,椅子上套着蓝色的椅套,她与弟弟的房间都是橙红色墙壁,温暖而又亲近。

        妈妈与姑姑的回来,为家里陡然添了热闹与欢笑。妈妈、姑姑还有一个胖的伯母,常在一起谈笑,她们的衣着很鲜美。煐子坐在地毯上,看妈妈和胖伯母坐在钢琴边,模仿一出电影里的恋爱表演,看着看着,大笑起来,兴奋地在狼皮褥子上滚来滚去。母亲与姑姑钢琴都弹得很好。姑姑每天都练习钢琴,伸出白嫩纤细的小手,手臂上紧匝着绒线衫的窄袖子,大红的绒丝里绞着细银丝,琴上的玻璃瓶内摆着鲜花,美丽精致的窗子,婉转轻扬的钢琴声,妈妈站在姑姑身边伴唱。多么有诗意的生活。⑦家里好像换了新的天地。煐子高兴得简直要手舞足蹈。她写信给天津一个玩得很好的小伙伴,描写她新的家,写了整整三张纸,还觉得意犹未尽,画了图画,画中的小人儿坐在蓝椅子上,玫瑰红的地毯,橙红的墙壁,也要让她的小朋友分享她的快乐。

        这时的张煐已经懂事,她已在学写小说了。但她幼小的心灵中,还抹不去父母不和的阴影,母亲走后让人窒息的家的气氛,她有点悲剧的感伤。在七岁那年还在天津时,她就开始写第一篇小说,这是一个家庭伦理悲剧:一个小康之家姓云,主人娶了一个媳妇名叫月娥,有个小姑子叫凤娥,哥哥出门经商去了,于是凤娥就定计来谋害嫂嫂。故事很简单,她还有许多字不会写,遇到笔画复杂的字,要常常跑去问厨子怎么写。这篇小说还没写完就没有兴趣了,又构思第二篇小说,这是一部历史小说,开头一句就大大气气:“话说隋末唐初的时候……”,在她幼小的头脑里,这个时代仿佛是一个兴兴轰轰橙红色的英雄时代。这开头的一句话,惹得一个亲戚的称赞:“喝!

        写起《隋唐演义》来了。“她非常得意,但起了个头就不往下写了,觉得有这样一个壮观的开头就够人回味了。她又写了一个女郎因失恋而自杀的故事,妈妈看过批评她说:”如果女郎要自杀,她决不会从上海乘火车到西湖去沉水。“可是,煐子觉得西湖是一个很富有诗意的背景,坚持自己的写法,不肯把”西湖“换成”上海“。

        看了《西游记》等神话小说和一些童话后,张煐又写了一篇《快乐村》。

        快乐村人是一个好战的高原民族,因战胜苗人有功,蒙中国皇帝特许,免征赋税,享有自治权,快乐村是与外界隔绝的大家庭,自耕自织,保留着原始部落时代活泼的文化。张煐特地把半打练习簿合订在一起,打算写一本洋洋洒洒的长篇大作,并且亲手为自己的小说画了插图,介绍快乐村里的景象:图书馆、演武厅、巧克力店、屋顶花园等等,但不久她就对这个伟大的题材失去了兴趣,只是亲手画好的插图还一直保留着。⑧写小说、画画、弹钢琴,这么多好玩的东西,该把什么作为自己未来终身的职业呢?煐子很费了一番神,拿不定主意。在看过一部描写穷困潦倒的画家的影片后,她哭了一场,决定作一个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⑨姑姑弹钢琴的姿势非常优雅,纤细柔白的手,扎着漂亮花绒的衣袖,钢琴上方的花瓶中点缀着鲜艳可人的花枝,母亲在琴边练唱,声音柔弱娇美,她的衣服是秋天落叶的淡赭,肩上垂着淡赭的花球,永远有飘堕的姿势。煐子被这样温暖的气氛感染,在一旁羡慕地说:“我要弹得这么好就好了!”

        跃跃欲试,母亲与姑姑认为她是懂音乐的小孩,孩子的音乐天赋不能埋没,立即送她去学琴。母亲对她说:“既然是一生一世之事,第一要知道怎么爱惜你的琴。琴键一个个雪白的,没洗过手不能碰。”妈妈每天用一块鹦哥绿绒布亲自揩去钢琴上面的灰尘。把她带到音乐厅让她去欣赏。

        她的母亲受了浓郁的西方式的良好教育,认为一个大家闺秀应当成为有艺术天分有教养的优雅淑女,钢琴是淑女修养中最基本必须的内容,因此,母亲决定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小煐子培养成一个淑女,有弹奏钢琴的高雅的本领。聪明的小煐子对什么都爱好,对什么都一学就会,对色彩、音符、字眼极为敏感,像她写小说、绘画一样,充满了想象力:当坐下来弹奏钢琴时,她想象那八个音符像八个小朋友那样有不同的个性,穿戴了鲜艳的衣帽携手跳舞。一切都充满美丽色彩,漾溢着诗意……

        她后来说这是她一生中最具有淑女风度的生活,常充满少女的优裕的感伤,看到书里夹一朵花,母亲说起这花的历史,竟感伤地掉下泪来,母亲对小弟弟夸奖姐姐懂事,她“一高兴眼泪也干了”。

        可是,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被无情的现实给粉碎了,一场悲剧又降临了。

        张煐父亲的病治好了,这本来应当是大可庆贺的好事,可是,父亲终究是个灾星,像《茉莉香片》中的聂介臣、《多少恨》中的虞老先生一样使家庭蒙上抹不去的阴暗。

        父亲病好以后,对自己病重时的“痛悔”又“反悔”了,全家生活费他自己一点不出,全要由小煐的母亲贴钱。他打着如意算盘:想把妻子的钱逼光了,到那时,她想走也走不掉了,只好乖乖地留在这个家中侍候他。但妻子黄逸梵是受过欧式教育的人,有平等自由的观念,在财产上坚持自食其力,人格独立,她同小姑子一样,对最疼爱的女儿、儿子也是要他们自立,不主张儿女过多依赖父母,更不要说对这个好吃懒做、寄生虫般的无赖丈夫了。

        于是夫妻俩激烈地争吵,仆人们也吓慌了,忙把煐子和弟弟拉出来,叫他们乖一点,少管闲事,煐子和弟弟在阳台上听着,静静地骑在三轮小脚踏车上,听着里边吵,两人都不做声。

        无休止的争吵,黄逸梵铁了心,延请律师逼迫丈夫协议离婚。

        两个孩子归父亲,母亲搬出去住。因为姑姑向来看不惯她的哥哥,也与小煐母亲一起搬走,搬到一所巷堂房子里住。虽然父母离婚没有征求过小煐的意见,她却是赞成的,因为父亲的这个家简直没办法使母亲再呆下去。幸好离婚协议上写明,她与弟弟可以常去看她母亲。她觉得多少也是一种安慰了。

        父母离婚后,她与弟弟跟着父亲在家中,父亲每天看管着这对孩子,也给他们讲点什么诗词小说之类的东西,但他的脾气喜怒无常,随兴之所至,高兴了教他俩学一点,不高兴就不管或打骂训斥。快十岁的小煐还这样在家中闲着,母亲很担心荒废了她与弟弟的学业,和父亲争执,但父亲一再大闹死活不依,要留住他俩在身边。母亲内心非常苦恼,终于瞅准机会,像拐卖幼儿的人贩子一般,把小煐拎了去,送到学校住读,在填写入学证的名字一栏时,觉得“张煐”这个乳名,嗡嗡地不甚响亮,颇费踌躇,不知道填什么名字好,支着头想了一会儿,说:“暂且把英文名字胡乱译两个字吧,就叫——‘爱玲’吧。”以后母亲嫌这个名字太俗,屡屡想给她改一个更好的名字,但却没有改⑩,“张爱玲”这个极“俗不可耐”的符号后来却极不俗气地在文坛上叫响了。

        “爱玲”这个字译自哪个英文词,她本人没有说,也没有人考证过。我颇疑心是“ailing”这个词的音译,与汉语最靠近的英文字就是ailing,如果成立,那么“爱玲”的英文意思就是:烦恼、苦恼。从当时她母亲的心情处境来看,下意识地取这个名字,很有可能。张爱玲的一生始终与烦恼为伴,似乎又是一个不幸的征兆。(11)

        爱玲进入了上海黄氏小学,她已经十岁了,语文程度已不错,又在家中稍稍地学习了英文,因此,进校就从四年级读起。她有时候在父亲的家中住,有时跑到妈妈与姑姑家中住,虽然父母离婚了,她倒并不觉得比以前更不幸。

        但是,不久,妈妈又要独自赴法国了。黄逸梵虽然是一个受新式教育的女性,像西方女子一样保持个性与人格的尊严,有对不幸婚姻抗争的勇气,但是在二三十年代,离婚在中国一般世俗的眼中还是不能理喻的,世俗的眼光仍会给她不小的压力。

        妈妈走以后,后来又回国过一次,但后来又走了,到新加坡、印度,后来又到英国,最后客死于英国。

        “他母亲没有爱过他父亲——她爱过别人么?……亲友圈中恍惚有这么一个传说。”《茉莉香片》中的冯碧落的婚姻由父母包办,但她结婚后仍爱着以前的恋人言子夜,言子夜劝她与他一道出国留学,可是碧落不能这样做,“她得顾全她的家声,她得顾全子夜的前途。”冯碧落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而张爱玲的母亲唯一不同的,她是关在笼子里的鸟,开了笼,会飞出去的。

        哪怕她在异国他乡飞来飞去无枝可依,或折了翅飞不起,即使不幸,然而她却是自由的,没有比自由与尊严再重要的了。像几十年之后的女儿一样。

        莫非,这是宿命?

        为了摆脱这个艰难处境,黄逸梵又一次赴法国读书。在她将要走时,到学校来看爱玲,爱玲的性格已有点像她母亲,那样坚强或者说无情,能抑制自己感情不表露出来。妈妈来告别了,她很平淡地与妈妈告别,没有任何依依惜别的表示,妈妈也像是很高兴,这么一个母女分离的时刻,就这么平平淡淡光滑无迹地度过。爱玲暗中想:“妈妈一定要骂我狠心。”但还是咬咬牙等妈妈出了校门。站在校园里隔着高大的松杉漠然地远远望着那关闭了的红铁门,渐渐地,她的视线模糊了,眼泪来了,在寒风中大声地抽噎着,哭给自己看。

        母亲走了,但姑姑仍住在这个家中,姑姑的家中仍然留有母亲的空气,纤灵的七巧板桌子,轻柔的颜色,还有一些她所不明白的可爱的人来来去去,家里仍是漾溢着和谐欢乐的气氛,不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姑姑的家中都是真的善的美的,给爱玲以满足与愉悦。一想到回父亲的家中,她立刻就感到痛苦难过。父亲家里,她什么都瞧不起,鸦片,教弟弟作《汉高祖论》的老先生,章回小说,懒洋洋灰扑扑的生活,父亲的房间里永远是下午,在那里坐久了,便有一种沉下去、沉下去的昏昏沉沉的感觉。

        注释

        ①这一章除注名出处外主要见于张爱玲《私语》与《童言无忌》。

        ②据钱仲联《近代诗钞》(二)。

        ③曾朴《孽海花》十四回。

        ④⑥张子静《我的姐姐》,载《永远的张爱玲》,季季、关鸿编,学林出版社版。

        ⑤见张爱玲《表姨细姨及其他》。

        ⑦见张爱玲《谈音乐》。

        ⑧张爱玲《存稿》。

        ⑨张爱玲《天才梦》。

        ⑩张爱玲《必也正名乎》。

        (11)后为她的朋友炎樱一直嫌“爱玲”这种名字太难听,所以只喊“张爱”。炎樱不懂中文,无所谓俗气与否,“爱玲”与ailing发音太接近,所以不喜欢这名字,这也是一个证据。</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魂归何处,小说《魂归何处》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魂归何处 4.破碎的家园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