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婚姻恋爱>>性的真相TXT下载>>性的真相>> 第三节 《诗经》二:中国怨妇进化史(2)TXT下载

    性的真相: 第三节 《诗经》二:中国怨妇进化史(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三节 《诗经》二:中国怨妇进化史(2)

        第三种怨妇,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怨妇模式,即是被弃怨妇,被弃怨妇也有两种情况,被弃妇女采取的不认同的接受,无可奈何的分离,怀着浓重的压抑感,忧伤的文字叙述着身体和环境的分离、情感远逝的痛感,这才是中国式的怨妇情结。

        另外一种情况在被抛弃的时候,或者在深受压抑的时候,采取的是暴烈的反抗,突破自我压抑,这种弃妇不是真正的怨妇。

        在弗洛伊德的著作中,我没有发现关于怨妇的相关精神分析。马克斯?舍勒是现象学鼻祖胡塞尔的弟子,在德国哲学家群像中,马克斯?舍勒的哲学思想和精神分析是不沾边的,但我在马克斯?舍勒的著作中受到启发,舍勒现象学社会学经典文献之一《道德建构中的怨恨》,该文是阐述市民社会的起源和原则,舍勒说,怨恨是一种有明确的前因后果的心灵自我毒害,这种自我毒害有一种持久的心态,是因强抑某种情感波动和情绪波激动,使其不得发泄而产生的情态:这种强抑的隐忍力通过系统训练而养成。其实,情感波动、情绪波激动是正常的,属于人之天性的基本成分。这种自我毒害产生某些持久的情态,形成确定样式的价值错觉和与此错觉相应的价值判断,将直接萌发的对抗冲动抑制住,或忍住一段时间,于是,这一对抗反应被推到下次或适宜的场合。

        我把中国怨妇分为三种模式,受的是马克斯?舍勒的启发。

        潘金莲和美狄亚算怨妇吗

        按照怨妇情结三种模式来看,潘金莲和美狄亚是不是怨妇?潘金莲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这里不详细叙述其故事梗概了。可以说,潘金莲在和西门庆偷情之前,是压抑型的,内心是扭曲的,采取的是不认同的接受,被压抑,同时,表达被压抑,“强抑某种情感波动和情绪波激动,使其不得发泄”,而不对称的生活说明潘金莲是弃妇,符合我所述的是弃妇怨妇第一种情况,属于标准的中国式的怨妇。但潘金莲和西门庆偷情之后,潘金莲的弃妇身份发生了角色转变,由于潘金莲不再压抑,采取的是对抗式的行动,是虚假的怨妇。

        美狄亚是古希腊经典的一个悲剧,虽然此悲剧来自西方审美的传统,但在此分析美狄亚,有助于了解中国真正的怨妇和虚假的怨妇区别,美狄亚是科奇斯岛会施法术的公主,也是太阳神赫利俄斯的后裔。她与来到岛上寻找金羊毛的伊阿宋王子一见钟情。为了帮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美狄亚用自己的法术帮助伊阿宋完成了自己父亲定下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条件是伊阿宋要和她结婚。取得金羊毛后,美狄亚和伊阿宋一起踏上返回希腊的旅程。美狄亚的父亲听到她逃走的消息,派她的弟弟前往追回她。美狄亚杀死了自己的弟弟,并将弟弟的尸体切开,分割成碎段,抛在山上各处,让父亲和追赶的差役忙于收尸,以此拖延时间和伊阿宋一行人离开。伊阿宋回国后,美狄亚用计杀死了篡夺王位的伊阿宋的叔叔,伊阿宋取回王位但也开始忌惮美狄亚的法术和残酷。后来伊阿宋移情别恋,美狄亚由爱生恨,将自己亲生的两名稚子杀害,同时也用下了毒的衣服杀死了伊阿宋的新欢,逃离伊阿宋,伊阿宋也抑郁而亡。美狄亚这种为了情感变态杀人,在西方一直被改写,这种精神甚至受到褒扬,但在我们古典爱情里,美狄亚是要受到异口同声谴责的。美狄亚从不惜一切代价追求伊阿宋,一直到被伊阿宋遗弃,美狄亚的弃妇形象和中国古典怨妇情结格格不入,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标准,和潘金莲偷情类似,美狄亚采取激烈的反抗,而不是“不认同的接受,无可奈何的分离”。

        《诗经》中的古典怨妇情结

        我一直怀疑孔子不解风月,或者孔子的知识是有缺陷的,证明就是,《诗经》中有大量作品,有的还比较露骨和夸张。在诗经中有很多中国式怨妇情结的作品,以致后来出现的怨妇情结作品基本没有脱离《诗经》中怨妇情结的模式,可见后来的怨妇是对《诗经》怨妇情结的继承,到了网络时代,依然是继承《诗经》中国式古典怨妇情结。由于我们现在的文字和原始的文字相差甚远,所以,我们觉得《诗经》艰深无比,其实《诗经》很多作品来自民间,很多是劳动妇女劳作时歌唱的情歌,没有那么高深的学问,那时,也没什么研究生,不是那么学术化,再说了,我们的先祖们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哪有空闲在家研究文字的隐喻,只是语境的差异罢了,我更多是通过不同的语境隐喻来分析怨妇的内心世界。

        先来看思念怨妇模式。比较典型是《汝坟》,全文不长,我照录如下: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赬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大致意思是一位妇女在砍树枝时想起当差的丈夫,这首诗的解释一直有争议,我参考了好几个版本的译文,有的把其当情诗歌,没有深入研究,有的版本明确解释,是指女性的冲动像火一样激烈,而且这种解释得到了认可,我也认可这种解释。该女子的身份是已婚妇女,也就是说她的怨和闺怨的怨是不同的,闺怨更多表达的是抽象的幽怨,但思念怨妇的幽怨有明确所指。为什么这个妇女在砍树枝时想起自己的丈夫?很简单,树枝代表男根。从“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的典型女性白日梦来看,树枝是引发记忆的关键象征物,“触景生情”的景就是树枝,树枝和丈夫的逻辑关系就是树枝代替了男根。第一句中“未见君子,惄如调饥”大致意思是没见到丈夫,早上像没吃饭一样饿。早晨是从黑夜开始的,这个“饿”字有特指性的含义。</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性的真相,小说《性的真相》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性的真相 第三节 《诗经》二:中国怨妇进化史(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