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家庭生活>>北京可以这样玩TXT下载>>北京可以这样玩>> 第十章 孔庙(4)TXT下载

    北京可以这样玩: 第十章 孔庙(4)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十章  孔庙(4)

        我不是素食主义者,对杀生这个问题从来没有深想,实在没有什么可以万全的法子,因为总是要吃肉。

        我常常给朋友们做回锅肉。孔子讲究割不正不食,所以,我就听他老人家的,切到最后一块,也就是“割不正”的部分时,就随手丢一边——至少不把它端给客人。

        9.杏坛与杏林

        孔子是一个教育大师。大师聚徒讲学的地方,后来通称杏坛。

        我一直在孔庙里找杏坛,或类似的纪念物,可是没有找到,多少有点失望。

        而在曲阜孔庙,在大成殿前,专门为孔子筑有杏坛,还建亭、书碑、植杏。当然,这是一朝一代逐渐叠加而成的。因为杏坛是孔子的象征体之一,杏子树又很好看,杏花更美,所以,杏坛完全可以做得很有内容,也很有意思。杏子,一想起喉咙就滋润了,没有比这更好的故事开头了。

        孔庙没有杏坛,也没有点缀性的杏子树。可是,代称中医的杏林故事却是要流传广远得多。似乎人人都知道杏林代表的就是中医。

        这个典故出于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

        这就是杏林的传说,那么多的杏树,结的果当然是吃不完了,董奉就把它们分发给远近的穷苦之人。

        就是从那时起,人们就用“杏林”称颂医生,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

        嗨,孔庙真的应该种几颗杏子树的。

        10.古柏,枯了的才最美

        孔庙的古柏是我看到过的最美的古柏树。它们都不高,但都看不到什么老态,中山公园里的古柏有自然气象,这里的古柏则有一定的威仪,似乎是跟孔子学过礼仪的。

        柏树,跟孔子沾边传闻最多的就是柏树死了,然后又活了。孔庙里至少现在看过去,有三棵是明明白白的死了,然而,枯死的柏树那个气势实在是太美了,如矛似剑,苍老遒劲,感觉就像是突然走着走着被谁定了身,然后被吸干了水分。我原来觉得哪里的龙都不好看——只要是雕刻的,嘿,就第一次见孔庙的死柏树,突然觉得,哇,原来这就是龙的舞蹈了,当然,一株死树本身就是根雕,而况,它们只是暂时死了。

        最著名的那株校长手植柏,在大成殿阶下。柏树老干横枝,森然挺拔,发白的树皮苍劲中带着某种活力,树影婆娑。至于它又被称为锄奸柏,这类附会的故事就不讲了。

        11.砚水湖,涌出来的都是灵感

        古来的名山大川,或是寺庙道观,如果风水绝佳,那一定得有好水,或是山泉,或是长年不干涸的井水。

        孔庙里的这口井在大道西侧。青石板组成的花瓣形井台,石质井圈。古旧而有生活气息。

        历史上的这口井水量很大,每天出很多水。由于坐落在德胜门、安定门内一带水线上,很多人都到这里来汲水。当年井水常溢到井口,水质清纯甘冽,相传进京赶考的举人们在拜谒孔子后都要饮一下井中圣水,据说饮后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写出一手好文章;而用井水磨墨,写出的字墨香四溢,笔劲流畅。所以,最好题字的乾隆爷就赐名“砚水湖”。

        我对水一直感兴趣,如果地下有好水的地方,一定是个很奇特的所在,如果水脉不断,能直从井底往上冒,那就至少证明这水的活性,因为它不停地翻动、搅动着井里的水,这就相当于古代的干阑水,就是拿瓢把水不断地扬起来,以改变水分子的结构之类的东西,然后煎出的药才能轻清上扬之性。

        同样的道理,看到这样的水——从下到上的泉涌,不写文章也会感同身受地得到一点灵感。

        12.儒家经典碑林

        在孔庙与国子监之间的夹道内,有一处由189座高大石碑组成的碑林。石碑上篆刻着十三部儒家经典:《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

        这就是通称的“十三经”,其实,在古代,能把“十三经”全部背诵的也大有人在,因为科举就主考这个,而且,它的总字数也不过62万8千字。

        这个碑林缘起于江苏金坛贡生蒋衡,他见西安碑林的唐代《开成石经》出于众手杂书,既失校核,又混乱不齐,于是前后花了12年,将十三经全部手书出来,奉献给乾隆皇帝,翌年蒋衡便被乾隆旨授为国子监学正。乾隆又特旨钦命和珅、王杰、刘墉等 “刊之石版,列于太学”,并正式定名为《乾隆石经》——总共190块,是现存最完整的“官刻石经”。 不过,现在人不太读这个了,我每次也就是从碑林里过过道儿,瞟上几眼——其实大部分碑文都漫漶无存了,总共也没几块碑,也没剩下多少字了。这也就是今天提倡的国学的象征。

        经过十三经碑林,出持敬门,便进入与孔庙一墙之隔的国子监。</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北京可以这样玩,小说《北京可以这样玩》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北京可以这样玩 第十章 孔庙(4)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