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家庭生活>>正说成语TXT下载>>正说成语>> 正说成语 第十章(5)TXT下载

    正说成语: 正说成语 第十章(5)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正说成语 第十章(5)

        如今,很多人将“墨守成规”写成“墨守陈规”,但《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词典里一般只有“墨守成规”而没有“墨守陈规”。只是奇怪的是,《现代汉语词典》对“陈规”的解释是:陈旧的或已不适用的规章制度,举的例子除“陈规陋习”,另一个却是“墨守陈规”。

        “墨守陈规”从词义上固然说得通,但作为成语,是不宜随意更改的,我们不能因为它能讲得通就可以改变成语中的字,否则,还叫什么“成”语?

        正说成语之九八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凤凰网凤凰资讯2007年2月26日以《上行下效,中央和省级官员亲民路线图》为题报导了四川、江苏、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山西、河南等省级官员仿效中央领导春节期间走访困难群众家庭,关心普通百姓的事迹。应该说,如此多的政府要职官员春节期间以不同的方式到地方慰问,确是一件令人非常振奋的事。

        我们不去讨论他们是不是在效仿中央高层领导,因为这并不重要,行动比语言更显魅力,普通老百姓只需要这样的结果。凤凰网一相情愿地用“仿效”来揣摩各级官员的“善举”姑且不说,用了个“上行下效”却让人捉摸不透。

        成语“上行下效”出自出东汉史学家班固的《通?三教》:“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民有质朴,不教不成。”所谓的“教”,就是在“下”者经过在“上”者的价值施予与导向,致使其内在的人格精神发生变化。班固认为教育就是下位之人返效高位之人的做法。这里的“上为之,下效之”应当算个中性的色彩,不含明显的贬义。唐代司空图在《华帅许国公德政碑》也引用了这个词:“既忠既孝,上行下效。”

        但后来,人们把“上行下效”作为成语用时,已多带有明显的价值取向,表示贬义的感彩。指上面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行的是不好的东西,效的也是不好的东西。如:《旧唐书?贾曾传》:“上行下效,淫俗将成”;《元典章?户部七?杂例》:“省库取受一分,路取至十倍,上行下效,旧弊未除。”。

        有两个春秋时期的典故,说的也是“上行下效”的现象。有一天,齐景公在宴请文武百官后和大家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百官们也都会高声喝彩。后来当齐景公把这件事对他的臣子弦章说时,弦章就解释说:“古人说得好,‘上行而后下效’,国王喜欢怎样,群臣自然就喜欢怎样,国王喜欢奉承,群臣当然就喜欢奉承了。”

        据说,齐桓公有一阵子喜欢穿紫色的衣服,于是大臣贵族及部下们都穿起紫色的衣服来。弄得一时间紫色布料价格大涨,齐桓公很担心,便请教管仲。管仲说,从明天起,你自己别穿紫衣服了,同时,还得对穿紫衣服的人冷漠一些。齐桓公如是做了。结果,不出三天,所有的大臣们都不穿紫色的衣服了,不出三月,所有的贵族部下们都不穿紫色衣服了,不出一年,全国就再也没有人喜欢穿紫色衣服了。

        中国有句俗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颇有点“上行下效”的味道。现实生活中的这种“味道”处处可嗅,盖楼、配车、设宴、卖官、送礼甚至开会作报告,哪里嗅不出来?上有所好,下必效焉,以身作则,乃是根本。

        正说成语之九九

        食浮于人,人浮于食

        俗话说,“人多好办事”,可最近单位人力资源部几个人正在为裁员的事头疼,原因是老板在会上频繁地说到一个词:“人浮于事”。

        “人浮于事”出自《礼记?坊记》:“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则乱益亡。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东汉经学家郑玄注解曰:“食谓禄也。在上曰浮。禄胜己则近贪,己胜禄则近廉。”意思是说,人得到的俸禄超过了自己的才德,那就是近乎于贪污;自己的才德超过了得到的俸禄,那就可称得上廉洁。

        俸禄是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有土地、实物、钱币等形式,春秋末期至唐初主要以实物作为官吏的俸禄。春秋末年,世卿世禄制度逐渐瓦解,各诸侯国王为争霸图强,纷纷选拔任用贤能之士,以雇佣方法据其职务高低,给予不等的实物(如粮食“粟”),从而达到招贤强国的目的。战国时期,实物俸禄在各国得以普遍推广,计量单位由斗改石。汉代,俸禄制度开始正规化,朝廷按官吏不同级别,给予相应的俸禄,履行一定的职责。所以,《礼记》中俸禄被称之为“食”。

        《礼记?坊记》主要谈“礼”的消极防范作用(坊,通防),所有篇目讲的都是如何防范人们违德、违礼、不忠、不孝、犯上、、贪利、忘义等方面的问题。由“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这句话我们可知,古代“君子”宁愿让自己的才德超过俸禄,也不愿让俸禄超过自己的才德。这是多高的一种境界啊。而在今天,还有多少人愿意“人浮于食”,又有多少人拒绝“食浮于人”呢?

        后来,“人浮于食”就逐渐演化为“人浮于事”,含义也有了很大的差别,是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含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如清代张春帆在《宦海》第九回写道:“老兄还没有晓得这里的情形,实在人浮于事,安插不来。”</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正说成语,小说《正说成语》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正说成语 正说成语 第十章(5)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