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家庭生活>>正说成语TXT下载>>正说成语>> 正说成语 第五章(7)TXT下载

    正说成语: 正说成语 第五章(7)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正说成语 第五章(7)

        使用更为不妥当的是大河网的报道:“他们不得不在烟雾缭绕和猜拳行令中进餐,不得不走在甚嚣尘上的大街,不得不住在上层咚咚乱响的楼屋。”(2007-9-14)这里把“甚嚣尘上”简单理解成“灰尘滚滚”了,似乎要把人带回两千多年前的鄢陵战场,来体验晋军的高超战术。

        正说成语之四九

        不以为然vs不以为意

        我们先来看两条新闻标题:《市民城河护沿上睡大觉,面对身边危险不以为然》(西安新闻网2007-7-23);《被蝎子蜇伤手不以为意,中毒严重险丧命》(《烟台日报》2007-6-14)。

        同样表示对危险的态度,西安新闻网用的是“不以为然”,《烟台日报》用的是“不以为意”,孰是孰非,暂不作结论。

        “不以为然”出自北宋苏轼的《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清代李宝嘉在《官场现形记》里也写道:“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不以为然。”然:是,对。不以为然就是不认为是对的,引申为不认为是这样,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多含轻视之意)。

        “不以为意”出自《三国志?吴书?陆凯传》:“定大恨凯,思中伤之,凯终不以为意,乃心公家,义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饰,忠恳内发。”北魏杨衒之在《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中写道:“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明代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十一回里也写道:“管亥望见救军来到,亲自引兵迎敌;因见玄德兵少,不以为意。”不以为意表示不把它放在心上,不重视,不认真对待,表示对人或事持轻视态度。

        一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二者的区别,它们不是一组同义词。“不以为然”强调对别人意见或建议的“否定”,不认为是这样;而“不以为意”强调对人或事的“轻视”,认为没有什么。

        “不以为然”不能理解为对别人意见或建议的“不关心”、“不在乎”、“无所谓”、“不屑一顾”、“不予理睬”、“毫不介意”、“不放在心上”等类似意思。而媒体上这样的错误表达却俯拾皆是。如:“大学生对‘禁租令‘不以为然”(中国新闻网2007-7-13);“爱戴走光不以为然”(《南宁晚报》2007-7-16);“韩国主帅对失利不以为然,坦言工作重点在奥运”(网易2007-7-26);“美国对俄罗斯的举动不以为然,‘老爷轰炸机’不会有威胁”(金羊网2007-8-18);“普京最近频频‘出招’,美国政府却不以为然”(新华网2007-8-18);“女服务员遭食客摸胸,经理不以为然”(津报网2007-8-20);等等。

        结合语境,文头引用的两则新闻的标题,面对危险,都应该用“不以为意”才准确。

        中国长城成功入选了世界“新七大奇迹”,但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张希钦认为这样的评选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他对结果表示“不以为然”。而那些既没钱又没时间的普通老百姓,对谁入了“新七大”,则是不以为意的。

        正说成语之五○

        罄竹难书书罪恶

        在讲话中用“罄竹难书”来形容台湾志工团体的贡献,再加上教育部长杜正胜出面辩解,曾引起全岛舆论一片哗然。

        “罄竹难书”最早出现于战国时的文献《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文中描述了乱世的各种异象,如天上的云呈现出怪异的形状,太阳有日蚀的现象,同时有两个或四个月亮一起出现,马的头上长出犄角,有人养出长有五只脚的雄鸡,母猪生下小狗等等,这些奇怪的现象“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意思是说,这些奇怪的现象,都是由于政治败坏所带来的乱亡征兆,而且这种征兆,多到用尽荆、越两地的竹子来写都写不完。罄:用尽;竹:古时用来刻写文字的竹简;书:写。罄竹难书是指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简拿来书写,也难以写完,形容乱象之多。

        成语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事实(多指罪恶、罪状)很多,难以记录。如《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公孙贺》中的“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是汉臣朱世安被诬陷下狱时,上书揭发丞相公孙贺父子作恶多端所用之语),《旧唐书?卷五三?李密列传》中的“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是隋代李密欲讨伐隋炀帝,檄文中用以形容炀帝罪大恶极之语)。

        用“罄竹难书”来形容罪恶之多,在历代的典籍中频繁出现,如:《国志八?魏书?二公孙陶四传第八》中的“绍之罪戾,虽南山之竹不能载”、《斐然集三十卷》中的“至于秦桧之罪,罄竹难书”、《宋史二百八十?列传第四十七》中的“别白贤不肖,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明史二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三》中的“忠贤大奸大恶,罄竹难书”,不胜枚举。

        千余年来的习惯用法,使得这条成语的涵义及其贬义的色彩已经确定,无庸置疑。我们现在一般不用它来形容做好事,但也有人引唐代皮日休《移元徵君书》中的“果行是道,罄南山之竹,不足以书足下之功;穷有谷之波,不足以注足下之善”这一几乎惟一的古籍来佐证“罄竹难书”的褒义色彩,其实这种“正身”,意义是不大的。

        和“罄竹难书”意思相近的一个词是“擢发难数”,是说拔下全部的头发也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擢发难数”语出《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擢贾之发,以数贾之罪,尚未足也。”)

        面对大众的唾沫,杜正胜部长辩解说“是聪明的人才知道,才会用这句成语的原意”;面对杜部长的执拗,无奈的国民党立委李庆安也只得回敬一句“部长对教育的贡献真是罄竹难书啊”。

        真正“罄竹难书”的应该莫过于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所犯下了的累累罪行。</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正说成语,小说《正说成语》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正说成语 正说成语 第五章(7)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