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家庭生活>>正说成语TXT下载>>正说成语>> 正说成语 第四章(5)TXT下载

    正说成语: 正说成语 第四章(5)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正说成语 第四章(5)

        这个词近几年来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时有出现,但大多数都把意思用反了。如:“晚风徐徐,城市的阑珊灯火尽收眼底。”(1997年4月15日《人民日报》);“灯火阑珊顺城巷啤酒节开幕”(2007年7月7日《西安晚报》);“西塘:灯火阑珊,愈夜愈美丽。”(2007年7月20日扬子晚报网)。

        福州某报就曾有很大的标题“国庆之夜,福州灯火阑珊”,这实在是笑话,说愚弄了整个福州也不为过。

        新华网2005年1月20日发表图片新闻,标题是“古镇灯火阑珊依旧”,下面配了却是一幅灯火辉煌的小镇图片,这叫人如何理解?

        成语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美丽的奇葩,它以简练的形式蕴含丰富的内容,以生动的形象唤起人们的联想,以精辟的语义启迪人们的心智。文头提到的那位家长坚持每天教给孩子一个成语,对孩子来说,真是件幸事,但身为人师,一定要准确地掌握知识,否则就不是件幸事了,而且影响是至深的。

        正说成语之三六

        振聋发聩非声大

        振聋发聩出自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振聋发聩,就是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如“郎咸平再次振聋发聩:高速成长的企业最危险”(《北京娱乐信报》2004-11-15)、“振聋发聩的呼吁”(光明网2005-3-21)、“‘抽肥补瘦’国际普遍,‘穷人经济学’振聋发聩”(齐鲁热线2005-4-5)、“反腐倡廉展五天,万人次参观,群众留言振聋发聩”(新华网2005-8-23)“‘救救清华孩子’振聋发聩”(河南报业网2005-7-9)、“西班牙专家发言振聋发聩,运动并不总有益健康”(搜狐2006-9-20)、“南阳市委书记振聋发聩话‘廉关’”(人民网2007-9-7),等等。

        成语字面上有声音大的意思,但今天已不再作为形容声音的意思来使用,单纯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可以用“震耳欲聋”。“震耳欲聋”是指耳朵都快要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成语大辞典》1987年8月第1版)

        但这样的错用却频频出现在各类媒体上。如“由于吊舱距离涡轮风扇式发动机很近,所以噪音至少在130分贝左右,足以振聋发聩。”(《姑苏晚报》2004-11-12)、“迪吧噪音振聋发聩,附近居民无法入睡。”(《孝感日报》2005-3-30)、“丁汀林业大学校庆忘我演出,歌迷呐喊振聋发聩”(千龙网2007-6-5)、“这种干扰隔三差五就会来一次,有时燃放点就在学校附近,那声音真是振聋发聩!”(金华新闻网2007-9-10)、“当天活动支持团最为庞大的是刚刚离开选秀赛场的乔任梁,他的出场引来全场振聋发聩的尖叫声。”(tom网2007-9-13),等等这些并非表达“用语言文字使人清醒过来”之意的地方,用“振聋发聩”来形容就显得不妥,而用“震耳欲聋”就比较贴切。

        《北京晚报》2006年5月16日还发表了一篇题为《对我振聋发聩的伤害》的报道,这里的“振聋发聩”用得也让人看不懂。

        我们再来看看被列为“2005年十大振聋发聩言论”中的其中几句,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个词:“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了?”(何祚庥答《南方人物周刊》记者语)、“中国已经做好了牺牲西安以东城市的准备”(国防大学朱成虎少将谈如果中美开战语)、“以色列必须从地图上抹去”(伊朗总统内贾德语),真是一句比一句振聋发聩!</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正说成语,小说《正说成语》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正说成语 正说成语 第四章(5)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