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家庭生活>>正说成语TXT下载>>正说成语>> 正说成语 第四章(2)TXT下载

    正说成语: 正说成语 第四章(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正说成语 第四章(2)

        聪明的商家经常搞“赔本买卖”,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长远处得利,吃小亏,赚大钱,玩的是现代版的“抛砖引玉”。

        年终聚餐会上,老板第一个上台,用破锣般的嗓子高歌一曲后说:“我是抛砖引玉,该你们了。”虽然老板五音不全,调也跑得很远,但我们还是不要附和:“老板的砖抛得好!”

        正说成语之三二

        趋之若鹜非好景

        1997年高考成语考查题考到这句话:“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很多考生认为没有错误而选择了这个选项。

        “趋之若鹜”出自《明史?萧如熏传》:“如熏亦能诗,士趋之若鹜,宾客常满。”清代曾朴的《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也写道:“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鹜呢!”趋:快走;鹜:野鸭。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的名句也提到“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里的“鹜”也是指野鸭。“趋之若鹜”是指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常常指争着追逐不好的事情,含有贬义。

        但现在这个词多被人们以褒义或中性的面孔频繁使用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如:“2011女足世界杯赛趋之若鹜,柏林申办开幕式”;“日本企业对精通中文人才趋之若鹜”;“台商兴起‘芳香生意’,吸引上海时尚族趋之若鹜”;“莎拉波娃正式亮相中网,观众记者趋之若鹜”;“上市公司趋之若鹜,海南汽运花落谁家”;“泰宁营造宽松环境,客商趋之若鹜”;等等,举不胜举。运用“趋之若鹜”,是想表达人们对这些事很感兴趣,都争着赶去的意思,但感彩全部弄错了,把贬义当褒义或中性用了。

        只有为数极少的报道用得比较准确,如:“纹身店生意越来越红火,不少青少年趋之若鹜”;“ 明星化何必趋之若鹜”;“网络传销案频发,不明真相者仍趋之若鹜”。用对的句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让人“趋之若鹜”的对象都是些不好的事物。

        为什么媒体在运用这个词时错多对少呢?是因为我们的作者在写作中没有从根本上弄懂“趋之若鹜”的真正含义,而只是凭字面理解,把成语理解为“争着赶去”的意思,而忽视了争着去追逐什么,是不是“不好的事情”。

        鸭子在中国传统上被看成是蠢笨的象征,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自然也不是什么好景象,这样想,成语“趋之若鹜”带有贬义的色彩就不难理解了。

        有个叫“西祠胡同”的网站,上面有很多卖淫信息,吸引了众多网友趋之若鹜,《现代快报》据此发出报道:“‘西祠胡同’竟含有卖淫信息,众多网友趋之若鹜”,“卖淫信息”当然是不好的事物,这里用“趋之若鹜”就显得非常贴切。

        而齐白石的画堪称无价之宝,非常值得艺术爱好者观摩,所以艺术爱好者们踊跃前往,自然就不是“趋之若鹜”。

        正说成语之三三

        垂手可得还是唾手可得

        哈尔滨师范大学隋丽娟教授在《百家讲坛》一期节目中谈自己读《墨子》的体会时,用了成语“垂手可得”。节目播出后,立即招来了网友的纷纷指责,一些网友说应该是“唾手可得”。事实上,这是一组音异、形近、意同的两个成语,隋教授用的就是“垂(chuí)手可得”,而非“唾(tuò)手可得”。为此,我还特地下载了视频重新查看,发现央视字幕上显示的也是“垂手可得”,所以一点问题没有。当然,假如字幕上打的是“唾手可得”,而隋教授说的是“垂手可得”,那自然是有一方错了。</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正说成语,小说《正说成语》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正说成语 正说成语 第四章(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