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家庭生活>>我的战国我的策TXT下载>>我的战国我的策>> 拾 我不是危言耸听TXT下载

    我的战国我的策: 拾 我不是危言耸听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拾 我不是危言耸听

        天下强国无过齐者,大臣父兄殷众富乐,无过齐者。然而为大王计者,皆为一时说而不顾万世之利。从人说大王者,必谓齐西有强赵,南有韩、魏,负海之国也,地广人众,兵强士勇,虽有百秦,将无奈我何!

        出自《战国策齐策?张仪为秦连横齐王》

        上次我们就说过,苏秦一出场,几乎后面跟着的就是张仪同学。虽然此二人在历史上传说都是出自鬼谷子的门下,但是他们的政治主张却不大一样。由此也可以印证,人家鬼谷子是因材施教的,对他们进行的是素质教育,虽然人家没有喊那些空洞的口号,但是我们能感觉得出来,确实是素质教育。那么何谓素质教育?无外乎是一种“活”的教育,一种类似于太极的“见招拆招”,、招胜有招的教育,最好是忘记招数。有点悬?

        我就讲一下我的一个故事吧。

        我的一个老乡跟我是一个大学毕业的。毕业之前,他特意找我喝了顿酒。他比我小一届,学的是计科专业。他很懊恼地跟我说,学了四年也没学到什么啊!虽然自己用心钻研专业课,但是毕竟计算机技术更新得太快,似乎真的什么也没学到。

        我知道那种感觉。就好比春天播下的种子,辛苦地耕耘了半年,到最后收获的居然是两手空空。确实很懊恼。

        没办法啊,我只得安慰说:“其实大学是一种经历,是一种获得大学思维的过程。你接受了四年的教育,那么你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大学思维。不是要教会你所有的知识,而是要你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你会有办法去解决。这才是大学给你的最重要的东西。”

        他终于被我的一番话给“忽悠”得好过了许多。

        又过了一年,我忙得都忘了这哥们的去向了。忽然他打来电话说自己毕业后吃了很多苦,但是一直都想办法解决,目前混得不错了,已经做到了见招拆招的境界。

        我不是对那个老乡进行素质教育,但是我坚信我说的应该是大学教育的精髓之一。当然,你如果觉得我是谦虚,可以把“之一”去掉。

        苏秦和张仪是那个时代星光四射的政治人物。

        看一个男人的境界,要看他的对手;看一个男人的底牌,要看他身边的人。

        张仪为秦国的连横政策而去游说齐宣王:“天下的强国没有超过齐国的,朝野上下的大臣及家族都富足安乐,这一点也没有哪个国家能比得上齐国。可惜为大王谋划的人,都空谈一时的安定,并不能谋划出万世长治久安的政策。那些主张合纵的人,必然向大王这样游说:‘齐国西面有强赵,南面有韩、魏,东面濒临大海,土地广阔,人民众多,兵强马壮,即使有一百个秦国,也对齐国无可奈何。’大王只接受了他们的游说,却没有考虑到这些话是否实在?”

        为什么张仪要说齐国是最强的呢?要是齐国最强还跟你秦国连什么横啊?估计这是一句很好听的谎言,也是为以后的谈话打下的基础。若上来就说秦国最强,容易让齐宣王有逆反心理。顺毛摸,小狗小猫喜欢,人更喜欢。

        是啊,这些人说的是否实在呢?张仪要证明他们说的不实在。

        于是,张仪继续说:“主张合纵的人都互相结党,认为合纵政策很好。臣可以给大王讲一个历史上的故事。据臣所知,齐鲁交战三次,鲁国三战三胜,可是鲁国却因胜而衰,最后竟因此而亡国。徒有战胜的虚名,实际上却陷于危亡的命运,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齐国大而鲁国小。现在赵国跟秦国相比,就如同齐国跟鲁国。秦、赵两次战于漳水之上,又两次在番吾山交战,都是赵国打败了秦军。但四次战争以后,赵国损失几十万大军,仅仅剩下一个首都邯郸。虽然有战胜秦国的虚名,可是赵国却因此而衰弱,这是什么缘故呢?还是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啊。如今秦、楚互通婚姻,两国结为兄弟之邦;韩国献宜阳(这是胡说的,因为拔宜阳,残三川是甘茂做的)给秦国,魏国献河外给秦国,而赵国更到秦邑渑池给秦国朝贡,并且割让河间地方给秦,纷纷成为秦的附庸国。假如大王不臣事秦国,秦国就会驱使韩、魏攻打齐国南部,然后还将全部征调赵国之兵渡过河关,长驱直入向博关进攻,这样即使再想臣事秦国已来不及了,因此希望大王慎重考虑!我不是危言耸听,是实实在在地替大王您考虑啊。临渴掘井可就晚了!”

        张仪在这里举例子作类比,可以说是论证得生动活泼。实例分析与未来状况的分析也很漂亮。可说是一份漂亮的“市场报告”。

        那齐宣王又是如何反应的呢?

        齐宣王说:“齐国地方偏僻鄙陋,而且东临大海,还没考虑过社稷的长远计划。所幸现在有贵客前来指教,寡人愿意以国家社稷事奉秦国。”

        于是,齐国献给秦国出产鱼盐的土地三百里。

        司空马就分析过国与国之间是实力的对比和实力的较量,根本不相信眼泪。一次、两次的胜利不能说明什么,最终还是靠实力说话。张仪的这番话,摆明了是陈述秦国的实力强大,对齐宣王进行“洗脑”,使其在心理落差和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加入连横。

        也许我们会认为齐宣王已经答应苏秦加入合纵联盟了,怎么张仪一番话,就答应了加入连横,还献出产鱼盐的土地三百里?是不是有点说话不算数啊?

        我更愿意认为是张仪的话起了作用。

        在张仪看来,任何事儿都不是钢板一块,都必定有其裂痕与漏洞,那么找出这个漏洞,就可以破坏貌似已经形成的格局。很多创业的人走的也是这个路子,虽然你已经有类似产品投放市场,但你没有我做得好、做得精,那么我就会抢占你的市场。所以创业比的是头脑,比的是创意,前期的资金启动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已。

        在这一次的较量当中,张仪占了上风。因为最后的结果是张仪代表队得到了土地,所以判断张仪获胜。

        但是人都有倒霉的时候,苏秦、范雎莫不如此。那么,张仪能不能幸免呢?如果他也倒霉的话,他又会如何化解?</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我的战国我的策,小说《我的战国我的策》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的战国我的策 拾 我不是危言耸听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