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家庭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写作文TXT下载>>我们应该怎样写作文>> 袁长锐 作文灵感(3)TXT下载

    我们应该怎样写作文: 袁长锐 作文灵感(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袁长锐 作文灵感(3)

        (三)变动引用

        有时候找不到恰当的名句,可采取变通的方法。稍微改变名句中的个别词语,将它赋予新的意思,从而贴合文意。如,“同样的爱献给同样的你”、“怎一个‘亲’字了得”、“挥泪也要斩马谡”、“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之类,比起直接引用,此法更为实用。

        (四)开门见山

        以上的拟题方法都是偏向“花哨型”的,如果想不出来或者不喜欢,还可以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也不谓不可。如果正文出色,更能显出货真价实。如,“让情作主”、“切勿感情用事”、“公则生明”、“不可靠,不可不靠”、“理性判断、感性参考”等。“开门见山”式的优势就在于直接,观点越鲜明越好,此时就不必再不清不楚地追求含蓄了。

        综上所述,作文题目能新则新,不新也可以直接一点,风格不一样而已。作为文题,关键是要搭配作文,否则就是失败的文题。写题目其实没有什么方法,好题目是不拘泥于形式的,以上方法只是提供一种可能。想题目也不必花很多时间,想好后就可以一心一意进入正文了,千万不要再瞻前顾后的。题目不好,最后还可以改,写正文则一定要有充足的时间。

        用自己的文风打动人

        有句话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每个人的思想不一样,文风也会不一样,“文以气为主”,平时该多注意强化自己的风格,使之更为鲜明,与众不同。但文风也不可过于偏激,剑走偏锋,到头来不被大多数人接受。其实,文风多种多样——幽默型、稳重型、严谨型、活泼型,自己喜欢哪种就锻炼哪种,不要太古怪就行。读完一篇文章,读者首先会对文章的整体风格有个大致印象,我们要做的就是加深这个印象。大家也不必担心自己的文风不好,不利于发挥,布封说:“风格就是人本身。”其实,只要功夫深,什么风格都能吸引人,而且,那些看起来越不好的风格,要是能体现得透彻,更能展现你的才能。武侠世界中,一些武学大家,练起最为普通的武功照样不同凡响,道理是一样的。

        精雕细琢,锦上添花

        到这里,作文语言的大致色彩就出来了,剩下的就是精雕细琢的功夫了。

        细节处理最能反映作者写作功底,千万不可小看文章的枝枝叶叶。一件完美的作品是不能有瑕疵的,作品之所以完美也是由众多的细节体现出来的。细节处理得好,往往让人拍案叫绝,为文章增色。要给文章锦上添花,这个“花”就一定要与众不同,要体现出功夫在里面。为了使文字更出色,可以合理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杜甫有云:“语不惊人死不休。”语出惊人,必有其独到之处。高考作文对语言的要求中特别指出“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灵活地运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可大大为文字增色,达到“惊人”的效果。首先说一些常用的手法。

        a、巧用比拟

        比喻与拟人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修辞手法中的两种,小学时的比喻“小红的脸红得像个苹果”,不少人都有印象吧。但作为高年级作文,比拟方式不能再像以前那般硬涩。比拟有很多错综复杂的种类和用法,要用得深、用得巧也是一件极不易的事,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一些大师们往往很考究它们的运用,如朱自清的《绿》中写潭水的绿:“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荷塘月色》中写夏荷的清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从视觉、触觉、嗅觉和听觉等不同角度描写,抓住其特性巧设比喻,使其形象呼之欲出,鲜活可感。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一些比拟的诀窍:比拟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性,要其性质相近才能用来比拟,且比作的事物最好是形象鲜明,比较常见的,这样才能用来刻画所要描述的对象。如古代名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贵在细腻逼真地刻画了事物的特性。比拟的另一个要点是选取特性的角度,朱自清用“歌声”来比喻“清香”,用声觉与嗅觉通感,但都突出了事物的清新、恬淡的特性。所以,我们选的角度一定是要刻画得最鲜明的角度,而找性质喻体则可以不拘细节,只要它们有共同特征,并且找一些不容易联系在一起的事物往往能触动人思维,形成妙喻。如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以美人来比山、屋,匠心独运;还有这个比喻:“我不喜欢你哭的样子,你的嘴像鲫鱼一样一扁,就把两边脸颊的肉挤上去,在眼睛下面堆成一团。”由人嘴不易想到鱼嘴,但人生气时撅嘴的样子却和鱼很神似,作者就是抓住了生气时嘴的内在特性,用鲫鱼作比喻,让人颇感意外,仔细一想却又觉得颇有道理,很有意思。</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我们应该怎样写作文,小说《我们应该怎样写作文》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们应该怎样写作文 袁长锐 作文灵感(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