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家庭生活>>八方食尚TXT下载>>八方食尚>> 浙江菜(2)TXT下载

    八方食尚: 浙江菜(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浙江菜(2)

        粽子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今天的制作更加精致讲究,馅料和形状极其丰富,有的看上去甚至难以用粽子名之。人们食用粽子也不再拘于端午这一天,而是把它当成了日常的美食。但它的纪念意义并不会消减,因为人民热爱诗人屈原,需要像阳光一般普照的诗句温暖每个人的心灵。

        康熙帝与

        八宝豆腐羹

        “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浆,百沸汤中滚雪花。瓦釜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暇。个中滋味谁得知,多在僧家与道家。”清代苏雪溪这首吟咏豆腐的诗,算得上同类诗篇中登峰造极之作,能与之媲美者寥寥无几。

        自从前汉淮南王刘安创制出豆腐,豆腐便成为与人们饮食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历朝历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无不喜爱享用,各种豆腐菜肴纷呈叠现,数说不尽。至清代,在豆腐菜肴的烹制方面更是名菜荟萃,别出心裁。这些在《随园食单》、《调鼎集》、《素食说略》等饮食作品中多有著述。当时最为著名的豆腐菜大概要算八宝豆腐羹了。说到此菜不得不提到康熙皇帝。

        据说康熙帝不仅是个有所作为的皇帝,而且在平常生活中注意节俭。他不像大多数皇帝食则山珍海味,饮则琼浆玉液,康熙帝的饮食相当朴素。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在《康熙皇帝》一书中记载了康熙帝的日常膳食:“康熙皇帝满足于最普通的食物,绝不追求特殊的美味;而且他吃得很少,在饮食上从未看到他有丝毫铺张浪费的情况。”

        康熙皇帝在位时十分喜欢质地软嫩、口味鲜美的清淡菜肴。有一次他前往南方巡视,暂住在苏州曹寅的织造府衙门里。这曹寅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皇帝驾到,如何让皇帝吃好让曹寅大伤脑筋,为此,他派人四处采购回来大量山珍海味,又聘请名厨精心操持,但每次都不对康熙的味口,珍馐美馔吃起来味同嚼蜡。曹寅非常不安。后来探明皇帝的喜好,重金从苏州得月楼酒家请来名厨张东宫,要求他做出一道清淡爽口、有苏州特色的菜肴,以使皇帝吃了高兴。张东宫使出浑身解数,取用嫩豆腐、鸡和火腿末、鸡汤等八种原料制成一道豆腐菜。

        康熙品尝以后极为满意,此菜鲜美润滑,甚合自己口味。因为它是用八种食料配成的,便赐菜名为八宝豆腐福回京时,康熙帝把张东宫一同带回北京,赏他五品顶戴,安排在御膳房工作。从此这道八宝豆腐羹成为御膳桌上的常菜,康熙久吃不厌,十分钟爱。后来尚书徐健庵告老还乡,康熙还把八宝豆腐羹的配方作为宫廷珍品赏赐给他。徐健庵高高兴兴去御膳房领取,还被御膳房索要了一千两银子。清末民初,八宝豆腐羹流传各地,如今在浙江杭州一带依然能吃到这道清代名馔。

        八宝豆腐羹的烹制在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有详细的记述。它是将嫩豆腐切成细小薄条,连同鸡、香菇、蘑菇、松子仁、瓜子仁、虾米、浓鸡汤一起入锅,加盐,烧至滚沸,转用小火略煨数分钟,以湿淀粉勾芡调和,淋上熟鸡油,撒上火腿末即成。成菜特点豆腐白嫩,爽滑如脂,滋味异常鲜美。

        韵味无穷的

        粉蒸肉

        粉蒸,是一种将主料加工成块、片,与炒过的粳米或糯米拌匀,加适量调味料和汤汁,装入器皿中蒸制成菜的烹饪技法,多应用于含脂肪较高的肉类。粉蒸大约起源于清代,有很多菜肴用此法烹制,如粉蒸白鳝、粉蒸排骨、粉蒸鸭条、荷叶粉蒸肉等。

        粉蒸肉是最为常见的一道菜肴,为普通大众所喜食。这道菜一般使用五花猪肉为原料,将五花肉切片,与炒米粉及酱油、甜面酱等调料拌匀,上笼蒸数小时即可。粉蒸肉肥而不腻,清香酥软,讨厌肥腻的人往往也会吃得津津有味。粉蒸肉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制作方法,比较有名的菜肴有浙江的荷叶粉蒸肉、罕的沔阳三蒸(即粉蒸肉、蒸珍珠丸子、蒸白丸)、徽州卷筒粉蒸肉等。

        荷叶粉蒸肉是杭州的一款特色名菜,始于清末,相传与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有关。“曲院风荷”在苏堤北端。宋时,九里松旁有曲院,造曲以酿官酒,因该处盛植荷花,故旧称“曲院荷风”。到清康熙时改为“曲院风荷”,同时还在东面建造了迎熏阁、望春楼,西面建复道重廊。此处荷花甚多,每到炎夏季节,微风拂面,阵阵花香,清凉解暑,令游人流连忘返。荷叶粉蒸肉是当时菜馆厨师为适应游客赏景品味的需要,用“曲院风荷”的鲜荷叶,将炒熟的香米粉和经调味的猪肉裹包起来蒸制而成,其味清香,鲜肥软糯而不腻,并伴有浓郁的荷香,夏天食用很合胃口。后来随着“曲院风荷”美名的传扬,荷叶粉蒸肉也声誉日增,成为著名的特色菜肴。

        沔阳三蒸始于元代。当时朝廷,政事荒废,沔阳堤年久失修,经常发生灾涝,当地百姓生活凄惨。人们在缺衣少食、无钱买米的情况下,只好将仅有的杂粮磨制成粉,拌以野菜、河虾、藕块蒸煮食用。元末,陈友谅在沔阳揭竿而起,手下的士兵也以粉菜合蒸为食。但由于锅中的菜太多,不便翻炒,常常出现夹生、焦糊现象,士兵吃得很不舒罚陈友谅的妻子罗娘娘见此,便让厨师改进烹饪方法,使米粉和蒸菜的味道大大改善,得到士兵们的欢迎,罗娘娘的烹制方法很快在沔阳地区流传开。清代末年,粉蒸菜肴开始在京城和武汉等地盛行,沔阳厨师在此基础上创出了粉蒸肉、蒸珍珠丸子、蒸白丸三道菜,这三道菜肉质糯润,滋味香醇,各有风味,人们对它们的喜爱不相上下,将其称为沔阳三蒸。</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八方食尚,小说《八方食尚》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八方食尚 浙江菜(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