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家庭生活>>大困惑TXT下载>>大困惑>> 三、大学毕业生是财富还是“包袱”TXT下载

    大困惑: 三、大学毕业生是财富还是“包袱”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三、大学毕业生是财富还是“包袱”

        1999年高校扩招,让很多人欢欣鼓舞。4年后,高校扩招的第一批本科生毕业了。与之前的相比,似乎这时的人们更多的是多了一份理性。当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216万,这个数字比2002年扩招前的毕业生人数增加了67万,增幅高达46%,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在这个数字面前,我们到底是应该为国家获得了如此多的栋梁之材而高兴呢,还是该为这些暴增的人才的去向而忧虑?

        据教育部统计,2000年,各高校毕业生的待业人数有30万左右。到2001年,就达到了34.5万,占到了全国毕业生总数的30%,这样下去,毕业生的待业人数将逐年递增。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每年数百万计大学生毕业后的何去何从不仅关系到大学毕业生自己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更加关系到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建设者,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而如今却因为就业难的问题似乎成了社会的“包袱”。

        国家的发展进步需要大量的人才。大学生因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系统学习和相关训练,是各个类型人才的优秀部分,所以成为了国家需要人才的中坚力量。在我国七亿多的从业人员中,这种高层次的中坚力量极度稀缺。

        据统计,2000年,25—64岁的从业人员中,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比例仅为5.2%。而1999年,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的国家,这一指标的平均值是24%,为我国4倍多。当年的劳动力人口中,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更少,总人数不到1000万人,只占总从业人数的1.38%。

        我国的社会发展如此需要大学生人才,可我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却不甚乐观。相比国外,如美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82%,加拿大的高达102%,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都在50%以上,韩国、菲律宾、印度等国的也都达到了30%以上,全世界的平均毛入学率为14.5%。我国的毛入学率如果按照国际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算,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至少应该达到25%—30%。可实际的情况,我国目前的毛入学率,虽然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了那么一点,但是也仅仅只是15%。

        我国应该更进一步地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国家建设人才,合理配置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大学毕业生这一高层次的人才。高等教育毕业生是强国的根本,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应该努力认真地做好其就业工作。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迅猛突进,大量的高等教育人才涌入社会,原来的大学生人力资源稀缺的窘境已大有改善,但这样一来,供求的新矛盾也开始凸现。就业,已经成为现在77.5%的大学生最烦恼的问题。面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学校、社会以及学生本人应该好好反省,找出根源。

        难、难、难,还是难,到底大学生就业难难在何处?

        首先不得不提学校。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经实现了市场化,但是学校招生计划、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却没有实现市场化。学校的教育严重脱离了市场,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其次不得不归咎于社会,也就是就业市场。以前的大学毕业生少,而且其就业问题也基本上被国家包管分配了。现在把大学毕业生推向了市场,而市场的建设却不够完善、成熟。学校、家长、学生以及用人单位都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直接导致了用人单位不知道哪里觅人才,毕业生不知道何处找工作的局面。

        最后学生也得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不能总是找客观原因而不知自我反省吧。大学毕业生落后的就业观念与市场需求极为不合,他们只是盲目地追求自己的标准,认为知名企业、高工资就是理想化的就业状况,这样的观念让他们丢掉了广阔的就业市场,失去了最佳就业机会,自然也就成了就业难。

        随着逐年增长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今后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将更加不容乐观。企业要求的门槛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全社会也应该来关注大学毕业生,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任务长期而艰巨,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必须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改革工作。

        国家教育部为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的新规定,《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的公布就足以表明,政府部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心。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学校这一“系铃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毕业生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校不能按照市场的需求培养学生,是造成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要经常深入市场进行观察研究,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按照市场的发展,合理科学地设置专业和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育规划和培养模式。学校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为就业做准备。学校还应该设置一些与就业有关的课题,加强就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使学生能够更早地接触就业,对于未来能有一个良好的就业观,更快地适应就业。

        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来帮助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比如学校就业办可以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有充足服务器和终端设备的网络就业信息发布中心,给毕业生提供安全可靠的用人单位信息以及与用人单位联系的平台。学校也可以直接出面与一些人才管理部门以及用人单位联系,进行集体就业推荐。

        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工作,除了政府部门和学校的正确导向和政策之外,还需要更加完善的就业市场,这也是第二个“系铃人”。

        大学生就业难,难就难在就业市场的不完善、不成熟。因此建立完善的就业市场也是当务之急。目前,大学生毕业后有四种途径就业,要么通过教育系统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就业,要么通过人事部门的人才市场求职,要么通过劳动部门的劳动力市场找工作,最后就是一些私营中介举办的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招聘会。

        虽然有着多元化的就业市场,但是由于市场与市场之间的信息流通阻塞,学生获得的就业信息不足,使学生对就业不知所措。建设完善就业市场的重点,就是沟通各就业市场的就业渠道,最大限度地为大学毕业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就业环境,给大学毕业生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就业舞台。各地政府应该发挥其职责,对就业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积极引导,为大学毕业生提高就业机会。

        最后,作为大学生自己,从一开始就要树立良好的就业意识。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大学生的就业已经由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下的包分配制度,转向了今天双向选择的活动政策。大学生在面对这种新型就业政策时,应该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着重培养自己适应就业市场的能力。大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加强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争取更多的接触社会的机会。

        假期实习打工,学校开办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好机会。大学生还要主动积极地去了解当前国家的就业政策、当前大学生就业发展的趋势,以及社会的人才需求状况,使自己毕业后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和市场。大学生还应该培养自己主动推销的能力,在毕业面对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时候能够主动推荐自我,实现就业。大学生还应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能力,自主创业,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总之,当今大学毕业生在面对就业时,要打破陈规,追寻最适合自己的人生舞台,让自己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财富。</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大困惑,小说《大困惑》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大困惑 三、大学毕业生是财富还是“包袱”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