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家庭生活>>大困惑TXT下载>>大困惑>> 六、高考不公与社会公正底线的迷失TXT下载

    大困惑: 六、高考不公与社会公正底线的迷失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六、高考不公与社会公正底线的迷失

        大量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移民”,是中国高考不公正、中国教育不公正以及政策不公正的最直接体现。

        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一句“政法大学不是北京的”,使本不平静的教育蓝池又一次波涛翻涌。在教育资源不公平现象愈演愈烈的情形下,中国政法大学对其招生制度率先实行了改革,分省招收的本科生招生计划第一次按照人口的比例来确定。具体做法就是用当年的招生指标除以全国总人口数,然后再乘以省份的人口数,得到的数字就是下达到各省市的招生指标。

        高校的招生名额分配问题一直是高校招生中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这一问题在一些重点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报考重点院校的人数众多,录取率也就相对较低。有人因此质疑高校的招生录取不公平,呼吁划定一个全国统一的分数线,还全国考生们一个平等的机会。现行的高校招生指标分配制度因地域的差异产生了严重的不公,每年的两会都会反复提起,但一直没有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找到全新的分配制度看似遥遥无期。中国政法大学对招生制度实行的按人口比例确定招生计划的改革,无疑给现行的分配制度注入了一针清新剂。更有专家评价其为中国教育招生中打破地域差异的破冰之举。

        按照常理来说,有助于高考公平的新生事物,应该会得到大家的认同。但是事实却让人疑惑,并没有多少人回应此事,至少没有第二个学校进行这种改革。相反,却引来了众多所谓的“清醒之音”。北京大学的校长认为目前的招生制度比较合理,中国人民大学的校长表示该校暂时不会考虑进行此类改革,上海交通大学的党委书记称也没有考虑过推广这个做法,中山大学的党委书记也说中国政法大学的做法好、推广难。言外之音不言而喻。

        没有人可以回答中国政法大学的做法是否可以达到成功的目标,可否收到一定的成效,它收到的涟漪效应又会有多大。但是毕竟做出了尝试,而且也为促进教育公平的事业做出了贡献。

        不公平是绝对的,而公平只是相对的。但是让人悲哀的是,明显的不公平却无力改变,有了思路却不去尝试,就永远都改善不了不公平的状况。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一句“政法大学不是北京的”寓意深刻。任何一所大学都不是地方的,是全国共同所有的。不知道中国政法大学的改革之路能走多远,但是这种意识很可贵,贵中之贵的更是意识带来的行动。

        高校招生指标直接影响高考录取分数线。同样条件下,招生指标少,录取分数线就高。这也是一些学生宁愿冒风险也要做“高考移民”考重点大学的重要原因。我国的大多数高校目前都是按生源下达招生计划,而且都有一定的地域范围。一些考生多而又贫困落后的地区,得到招生指标反而少于考生少而又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果进行指标细分,就可以起到均衡的作用,就会避免因照顾某地而多录取的情况出现,这样就意味着各省市在录取人数上的平等,相对来说就比较公平。

        试想一下,如果各个地区上大学的机会都相同了,那“高考移民”这一社会现象自然也会消失,试问哪个学生愿意背井离乡,在寄人篱下的环境中参加高考?所谓“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成年人都不愿做的事情,何况是还没有完全独立能力的高中生呢?

        面对高考招生的不公,很多人提出了统一高考录取分数线的想法。这一想法的目的就是让设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在招生的时候面向全国一视同仁。然而,理想和现实总是有距离的。反方的理由很“充分”,那就是这一提法和目前的高考改革初衷相违背。

        群众呼唤公平的声音因为喊叫得太久已经日渐沙哑,提出的要求和建议也如石沉大海,当公众讨论的内容和观点再一次被后来者提起时,才又唤起了人们的渴求,一切又都热切起来。

        对于高考录取方式的讨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支持继续维持原状,一种是强烈要求尽快改革。虽然是两大对立面,但是立足点却是一样的,都是站在维护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立场上的。两种观点之所对立,是因为对公平的理解不同。后者认为部属高校的录取向经济发达地区倾斜,造成了起点上的不公平。而前者(他们大部分都是一些高校的领导者,是一些既得利益者)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考虑的:一是教育落后地区,分数线一旦统一对该地区的学生是非常不公平的。二是部属高校因为要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招生就必须向本地考生倾斜。

        很显然,支持继续维持原状的人维护的是一种发展后的公平,而强烈要求尽快改革的人所要维护的是一种原生态的公平。由于大家没有达成一个有关公平的共同价值观,所以各持己见,各有道理。其实公平本身只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可以是“人人平等”,也可以是“起点平等、规则平等”。不受约束和管制的强权势力给公平加上太多的外衣,导致了社会公正底线的迷失,从而致使了弱势权利的不受保护。

        支持继续维持原状者实行的对教育落后地区的照顾,其实是摒弃了原生态公平而实行的发展后公平,这样只会增加新的不公平。对教育落后地区照顾的着力点可以放在教育的投入力度上,加大当地的教育投资,引进教育资源远远胜于高考分数的照顾。而实行地方保护主义的策略,则是把教育机会当作筹码让高校与地方政府进行谈判、交易,是对“教育产业化”的肯定和延伸。

        底线公正是社会公正中的初始公正,底线公正是根基,抛开底线公正谈其他所谓的公正就是空谈。所以,发展后的公平并不是直接的改变原生态公平本身,而是在改变原生态公平之前要对原生态公平进行一个先行的确认,发展后的公平是建立在原生态公平基础之上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公平。同样的道理用在高考公平上,维护发展后的公平就是削弱一部分人的平等权利以求另一部分人的平等权利的增强,是在不能保证最基本的公平——起点平等和机会公平时进行的改变,这样的公平丧失了正义公正的本性。</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大困惑,小说《大困惑》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大困惑 六、高考不公与社会公正底线的迷失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