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家庭生活>>大困惑TXT下载>>大困惑>> 六、减负,何以“闲了学校,忙了家教”TXT下载

    大困惑: 六、减负,何以“闲了学校,忙了家教”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六、减负,何以“闲了学校,忙了家教”

        减负之后,学校清闲了,家教忙了。那些曾一度心疼孩子没完没了做作业的家长,也一改往日态度,对减负嗤之以鼻。学校少上一节课,家长们就要为孩子加两节,于是家教火暴起来。家长们心中都算着这样一笔账:趁别人家“减负”清闲下来的功夫,咱自己给自己加码,将竞争对手从高考的独木桥上挤下来。

        在广大家长心中,考大学就是孩子成龙成凤的唯一通道。也难怪家长会这样想,崇拜文凭,唯文凭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社会的主流观念。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拿着大学文凭的就会被当作人才另眼相看。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尤其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竞争型社会,不是人才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障,更别提实现幸福的生活。

        中国的发展是需要大量的人才,但衡量一个人是否是才的标准,已不再片面地局限于一纸文凭。中国社会正处在从“学历社会”到“能力社会”的转型期,人才观念也急需更新,如今不少用人单位都将眼光从文凭上转移到能力中来,因为他们清醒的意识到,就算文凭再响亮,高分低能的庸才也不会为企业带来多大收益。

        中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且不说每年都有一批新大学拔地而起,各个高校也一改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敞开大门广收弟子。教育部部长还在国务院的新闻发布会上声称,截止到2006年1月,我国的高等教育总规模已有2000万人,毛入学率为19%,并预计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将达到40%。物以稀为贵,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文凭必将褪去贵族式的光环,变得再寻常不过。拿上个大学文凭,甚至是重点大学重点专业的文凭,也比从前容易很多。家长们大可不必为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度操劳,不用每天跟在孩子身后,逼着他们下题海大战,而应该把教育孩子的重点放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强化他们的心智,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启迪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动手能力。而这些都需要以“减负”为前提。

        要成为人才,首先就要从育人下手。人是才的基础,才之根本,育人的工作做不好,才也就无从谈起。所谓育人,就是今天大力提倡的完善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智力能力只是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在以往的教育中,人们反复强调记忆和练习,每个孩子都有一大堆要记要背的东西,如名家经典美文、政治练习答案、历史事件时间、数学定理公式……孩子们的大脑被当成了空白的字典,原本灵活的知识变成了死气沉沉的条文。很多老师还误把背得好当作学得妙,不管学生是否真正领会了所背东西的深意,只要他们能一字不差地将各种概念默写出来,就算学习过关。相反,即使真正领悟了概念内涵,能够手到擒来运用自如,也可能因为默写时没有字字句句都和书上一样,成绩差得可怜。这就让学习变得即死板又被动,相当一部分学生把背诵当作“交差”,老师查完了,知识也忘了,白做了很多功夫。

        而实际上,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并不需要花大量时间背记名文公式,电子词典和网络的普及,让人随时随地查到自己想知道的东西。偏重死记硬背、大量做题的应试教育和倾向塑造完美人格、培养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有时候确如水火一般毫不相容,而“减负”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将这些徒劳无功的工作大胆删减,腾出时间来培养综合能力。

        一部分企业在用人条件中,已经开始把“能力为重”列在了“文凭必须”之前,就连文盲的概念也悄悄发生了变化,从前大家管不认字的人叫文盲,今天则称没有学习能力的人是文盲。应该没有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读了半天书还依然戴着文盲的帽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思维活跃的创新人才无论在什么年代都比死抠书本的书呆子强。能力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绝非背几篇课文做几道题就能得出,人们必须把在应试教育中表现出来的刻苦劲和一往无前的执著精神,一滴不漏地投入到素质教育的建设中去,以认真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多方面能力,这个能力有来自大脑的,也有来自心灵和性格的。

        “减负”是个艰巨的工程,只有教育体制、考试制度、教材教法、教师家长素质、大众观念、评价体系都一同努力向着“减负”的目标前行,中国教育才可以借“减负”之机,走出困境。

        一些教育人士已经意识到“减负”工程的庞大,进行了循序渐进的改革。从小学升中学取消重点就近分配到高中扩招,从高考试卷实行3(语、数、外三门主课)+x到增加春季招生,中国教育正一点一点地向素质教育的目标进军。应试的大制度虽不能一下子革除,但试卷试题的样式已有了很大的改进,比如加大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力度,取消背记类题型,增加主观题的比例……在语文考试中,作文可供发挥的余地大了,还增设了文学鉴赏、想象力考察、综合知识运用等新式题型,物理考试则逐渐把实验和物理现象等列成重点,在数学试卷中,考察学生数学思想和解体方法的新试题也越来越多。

        实际上大部分学生都感觉,这些需要充分调动大脑细胞的能力式考题比以往那些背记类题型难度大得多,即便没日没夜的钻研书本,不注重能力的提高,也还是拿不了高分。而在研究生考试中,对研究分析能力的评判已经有超越基础知识考察的趋势,因缺乏研究能力而被淘汰的高分考生已不是个别案例。

        国外曾有教育专家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研究,他对一批小学生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跟踪式调查,发现小时候名列前茅的学生长大后多庸庸碌碌,无所建树。反倒是儿时成绩中上,不大为人关注的那些孩子,往往在成年后做出了不起的贡献。这为教育专家称这一规律为“10名现象”。他分析到,成绩处在前列的这些学生,多将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倾注在课本的学习上,忽略了其他能力的拓展,同时他们还承受着“保持优势”的压力,片刻不敢放松。反倒是那些成绩在中上游徘徊的孩子,有更充裕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心理上也没有太大的压力,活得比较自在。

        成才和考第一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人生是漫长的,儿时的学习积累是为了能在今后纷涌的社会大潮中一展身手。为高考而奋斗的学习,狭隘局限;习惯了为高考而学习的孩子,也必将因高考的结束失去奋斗目标,浑浑噩噩。

        考好大学的确有利于找到好工作,但只有能力突出的人,才能胜任好工作。没有哪个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会将所有应聘者的学历一字排开,看谁的文凭最光彩夺目就录取谁。他们都有一套独特的人才评定标准,通过千奇百怪的测试选贤纳能。比如,有的企业会设计一些游戏,通过观察应聘者在游戏中的表现,考察他的个性能力。个人的特质总会在不经意间显现出来,在现代化的人才测评中,人们很难进行伪装,很少有死读书的“伪人才”能骗过专业人士的法眼。而越来越多找不到工作的高学历人士,和越来越吃香的技术人才也都是社会用人机制正发生变化的证明。

        教出一个高分的孩子容易,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才很难。家长们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从应试的窠臼中大胆地挣脱出来,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关注孩子未来,一手抓“减负”,一手抓素质。“减负”是对家长的考验,家长们不妨把找家教的精力拿出来,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孩子们未来的幸福很重要,但他们现在的幸福同样必不可少,而他们能否拥有幸福的童年,能否成为真正的栋梁,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家长的教育策略:“减负”面前,是向左走,请家教奔应试,还是朝右转,挖能力向素质。不同的选择,自然有不同的结果。</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大困惑,小说《大困惑》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大困惑 六、减负,何以“闲了学校,忙了家教”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