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家庭生活>>给你真理的钥匙TXT下载>>给你真理的钥匙>> 直面现实的勇气TXT下载

    给你真理的钥匙: 直面现实的勇气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直面现实的勇气

        在我们中国有一句俗话“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怕的是犯了错误还不知悔改”,就是说没有勇气去面对现实。其实孰不知那样造成的后果会更严重。

        在约翰17岁那年的一个早上,父亲要约翰开车送他到20英里之外的一个地方。那时约翰刚学会开车,就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约翰开车把父亲送到目的地,约定下午3点再来接他,然后就去看电影了。等最后一部电影结束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点了。约翰迟到了整整两个小时!

        当约翰把车开到预先约定的地点时,父亲正坐在一个角落里耐心等待。约翰心里暗想,父亲如果知道自己一直在看电影,一定会非常生气。

        约翰先是向父亲道歉,然后撒谎说,他本想早些过来的,但是车子出了一些问题,需要修理,维修站的工人们花了2个小时的时间才修好。

        父亲听后看了他一眼,那是约翰永远不会忘记的眼神。

        “约翰,你认呜须对我撒谎吗?我感到很失望。”父亲说。

        “哦,你说什么呀?我说的全是实话。”约翰争辩道。

        父亲又一次看了他一眼,“当你没有按预约时间到达时,我就打电话给维修站,问车子是否出了问题,他们告诉我你没有去。所以,我知道车子根本没有问题。”

        一阵羞愧感顿时袭遍约翰的全身,约翰无可奈何地承认了看电影的事实。

        父亲专心地听着,悲伤掠过他的脸庞。“我很生气,不是生你的气,而是生我自己的气。我觉得作为一个父亲我很失败,因为你认呜须对我说谎,我养了一个甚至不能跟父亲说真话的儿子。我现在要步行回家,对我这些年来做错的一些事情好好反省。”

        约翰的道歉,以及他后来所有的话都是徒劳的。

        父亲开始沿着尘土飞扬的道路行走,约翰迅速地跳到车上紧跟着父亲,希望父亲可以回心转意停下来。约翰一路上都在忏悔,告诉父亲他是多么难过和抱歉,但是父亲根本不予理睬,独自一人默默地走着、沉默着、思索着,脸上写满了痛苦。

        整整20英里的路程,约翰一直跟着父亲,时速大约为每小时4英里。

        在这一段路程里,看着父亲遭受和情感上的双重折磨,约翰深感痛苦,后来他说那是他生命中最令人难过和痛苦的经历。然而,它同样也是他生命中最成功的一次教育。从那以后,约翰再也没有对父亲说过谎。

        “子不教,父之过”。很多父母都熟知这句话。但是,恰恰有很多父母忽视了这句话。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首先应该反省自己。教育孩子如同在岔路众多的地方驾车,时常反省就像时常回头看看是否走错了路,这样才能避免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

        从另一个方面说,“死亡”也是人们所要面对的最大的现实,说到“死亡”,我们中国人总认为“不吉利”,因此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对孩子谈及,而且更将其坚决地拒之于教育门外。相比之下,美国人在这方面就很开通。作为家长或教师,他们乐于在孩子3—4岁时就向他们做关于“死亡”的诠释,当然这种诠释十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发现,由于传媒的兴旺发达和信息的超速流通,实际上,3周岁的幼童大多已接触到“死亡”此词。他们可能会在跟小伙伴的交流中提及“死亡”,并对其感到既神秘又恐惧。他们或许还会若有所思地向大人们提出许多相关的具体问题,如:难道我们每个人总有一天都会死吗?我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不死行吗?我的小朋友和我以后也非得死吗?不过孩子一般要长到10岁左右才能理解“死亡是永恒的”(即人死了就不能复活)这样深奥、抽象的道理。而在此之前,他们往往不会如那样,为亲人的死亡带来的哀伤背上沉重的情感包袱。他们只是想知道死亡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此而已。

        对于孩子提出的“死亡问题”,美国家长总是做出最为直截了当、简单明了的回答,并尽量避免似是而非或模夯清。此外,他们也较少利用神话或宗教中的诸如天堂、地狱之类的传说来对死亡做出解释。这是因为他们认定,尽管做出这样的解释也许最为简单轻松,但要是孩子长大了并不相信这些,那他就必然会陷入更深的无所适从之中而难以自拔。

        当然,美国人更不赞成将“人死后都会变鬼”这样的“黑色迷信”作为知识,来传授给天真的孩子。他们认为:要是同时还把“鬼”描绘成面目狰狞的怪物,副作用可能就会更大——这样的“解释”除了可能误导孩子外,无疑还会增加孩子做噩梦的可能,并人为地加大了孩子的恐惧感等其他种种心理压力,以至于当家里真的死了人时,惊恐的孩子甚至不敢参加亲人的追悼会。

        更确切地说,绝大多数美国家长是将“死亡”视为一种“情感知识”存入孩子的“知识库”的。他们断言:可能有那么一天,家中一只小狗小猫或家庭成员真的归西时,孩子便能动用他所需要的“情感知识”,来理解他将面临的深深悲伤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美国的一些小学校里甚至开设了别具一格的“死亡课”。在教涌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殡葬行业从业人员或护士走进课堂当起教师,跟孩子们认真地讨论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并且让他们轮流通过演剧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亲人因车祸死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凄凉感觉,或走进火葬场参观火葬的全过程,甚至设计或参加一台模拟的“向亲人遗体告别”仪式等等。尽管也有人认为这么做可能会给孩子心中留影,但大多数教育专家和家长却对此表示支持。孩子们还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郊外专为绝症患者提供善终服务的宁养院,把准备好的五彩缤纷的花瓣轻轻撒向临终者的床榻,送上祝福的话语,微笑着目送他告别人世。</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给你真理的钥匙,小说《给你真理的钥匙》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给你真理的钥匙 直面现实的勇气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