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家庭生活>>驼峰航线TXT下载>>驼峰航线>> 好莱坞聚焦:《我们为何而战》TXT下载

    驼峰航线: 好莱坞聚焦:《我们为何而战》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好莱坞聚焦:《我们为何而战》

        在纪录片与战争相遇之前,纪录片是纪录片,战争是战争;在它们相遇之后,就有了纪录片里面一个大的种类——战争纪录片,但意义却远不止于此,而在于让纪录重述历史,让银幕纪录战争。

        《我们为何而战》的导演,好莱坞电影大师弗兰克·卡普拉,意大利人,20世纪初到美国,成为为数不多的、早期移民美国的人中实现自己梦想的一个成功者,1935年,一部《一夜风流》使他登上了奥斯卡的梦想之巅:这部电影囊括了好莱坞当年的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制片5项奥斯卡大奖。拍摄此片时,正值美国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它把美国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个穷书生与富豪女结婚的浪漫喜剧里。哥伦比亚公司正是借着这部电影从一个二流的制片公司一跃而成为一流的制片公司。

        二战之初,战争在美国人的意识当中,更多的是广播电台里的新闻,在他们依然故我的生活方式之下,欧洲与亚洲战场上的硝烟战火距离他们似乎非常遥远,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人才真正意识到他们自己与这场战争的关系。

        二战期间,卡普拉息影从戎,这段军旅生活为他在不久后拍摄《我们为何而战》提供了珍贵的生活感受与体验。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几个星期,时任美国国防部参谋长的马歇尔将军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接见了卡普拉,并向他说明了自己的用意:美队中平民与职业军人之间的比例即将达到50:1的程度,这一状况在德国和日本眼中意味着,美国青年如果要适应并进行现代战争的话,还是未免过于软弱。但马歇尔认为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他认为,如果能够向美国青年说明他们为什么要军装的话,那么他们将会像猛虎一样投入战斗。所以他希望能够和卡普拉共同制定一项合作计划,“摄制我国历史上首创的系列片,以便用纪录片的形式提供有事实根据的知识,并借此向我们的陆军士兵们说明,我们为什么要战斗,我们为之战斗的主义是什么?”显然,马歇尔是要通过战争纪录片进行政治宣传。

        但实际上,卡普拉在当时并没有拍摄纪录片的经验,“不但没有拍摄过一部纪录片”,而且“也没有在制作这种影片的人身旁待过”。但马歇尔对卡普拉给予了相当大的信任和巧妙的激励,他说:“我直到现在也没有当过参谋长”、“成千上万的美国青年直到现在也没有被子弹打穿大腿的经验”、“直到一年以前还没有见过海洋的士兵,今天正在指挥着军舰”。就是在这种信任与点拨之下,卡普拉决定去制作一部“迄今为止还不曾有过的大规模的纪录片”,这里面包含的除了马歇尔要求的宣传功能外,还有着一个优秀的导演对电影在本能上的审美需求,而历史证明,《我们为何而战》是战争纪录片中把政治宣传与审美表现结合得比较好的一个例子。

        1942年起,卡普拉率领用搜集到的资料片和缴获的敌方影片共制作出了7集大型系列纪录电影《我们为何而战》:《战争序幕》(1942)、《纳粹的进攻》(1942)、《分割与征服》(1943)、《不列颠之战》(1943)、《苏联之战》(1943)、《中国之战》(1944)、《战火燃烧到美国》(1945)。

        这部大型的系列纪录片涉及到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影像也来自许多国家,有人把它称作是“一部现代史缩影”。影片中,卡普拉用“光明世界与黑暗世界的决战”来形容战争,把美国的制度和生活方式作为“光明世界”的代表,国会山、石碑等镜头被赋予国家意义,用以为“美国精神”大唱颂歌。整部影片表达了卡普拉对民主制的一种牧歌式的自信。

        在美国国内,这些影片起到了“军号”的宣传作用。被列为美队教育中的必看影片,在对新征入伍士兵进行思想教育的实践中,《不列颠之战》收到的效果最为明显:在此之前,美国青年中存在着一种反英情绪,但在看过这部影片之后,这种情绪大为减弱,其中一个非常宝贵的成果就是,大部门美国士兵前往英国。

        在国外,这些影片发挥着外交职能的作用。影片用“自由世界”一词概括了对“同盟国”的观念,成为在同盟国内部受到欢迎的原因,《不列颠之战》和《苏联之战》就分别根据丘吉尔和斯大林的建议在英国和俄国分别放映——这并不能掩盖它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回避和置之度外,也并非所有的影片都异口同声地受到好评:《中国之战》中蒋介石对中国的统治被表现为一种确凿无疑的事实,但却遭到那些了解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的人们的怀疑,所以在放映不久后就被收回。而影片《认识你的敌人:日本》(1944)的遭遇更具有典型意义:影片在拍摄完成之后从来就没有得到过发行,理由之一就在于对裕仁天皇的刻画上,影片中天皇的形象是战犯,但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却要求天皇是“维持秩序的助手”,所以这部电影的胶片就永远地被尘封了起来。

        二战期间,有关中国的纪录片实际上在暗中都围绕着上面这种对“中国“的表现角度进行变化:二战期间,对大多数外部世界来说,蒋介石是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统治者,而且必将在战后统一中国,相较之下,对由、朱德等人领导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工农红军只停留在略有耳闻的水平上。加上国民党政府对新闻的严加封锁,外部世界很难更加详细地了解到关于的详细信息。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后,美国人哈里·邓纳姆在中国辗转寻找到中国,并对他们进行采访和拍摄,1937年,这些材料被制作成纪录片《中国的反击》,影片中不但出现了周恩来等领导人,并在一定程度上介绍了当时的情况和主张,这种表现在当时足以称得上是独一无二,引起了相当大的震动,从而使后来《中国之战》中对蒋介石的表现遭到人们的怀疑。

        1944年,《我们为何而战》被纽约影评奖授予最佳纪录片奖,虽然最初只是专门为士兵拍摄,但很快就在各大影院向大众公映,成为战争纪录片史上的一个里程碑。</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驼峰航线,小说《驼峰航线》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驼峰航线 好莱坞聚焦:《我们为何而战》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