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明朝一哥王阳明TXT下载>>明朝一哥王阳明>> 第十二章 先秦精神文明建设(7)TXT下载

    明朝一哥王阳明: 第十二章 先秦精神文明建设(7)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十二章 先秦精神文明建设(7)

        荀子主性恶,不仅如此,他比孟子更深入地将人性一分为二,一半叫“性”,一半叫“伪”。

        去掉偏旁看这俩字就一清二楚了,一个“生”一个“为”。

        生就是天生的,人的自然属性;为就是后天改造的,人的社会属性。

        荀子认为人的自然属性是恶的,如果保留它,人就会变成动物。

        又因为人论力气不如牛,论速度不如马,生存能力远远低于牛马,因此变成动物将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之所以到目前为止牛马能为人所用,是因为人组成了社会,运用了强大的社会力量。

        因此,人的自然属性需要外在规范的约束,荀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其目的就是号召人不断向社会秩序靠拢,最终磨练为圣人。

        外在规范是什么?礼法制度。

        由于实在太乱,荀子不仅重礼,也开始了。

        礼是法的根据,法是礼的体现,礼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个人修身的标准,修的过程就叫“化性起伪”。

        对比孟子和荀子,孟子认为人的自然属性是善,社会侵染使其恶,所以主张向内正心;荀子认为人的自然属性是恶,社会改造使其善,所以主张向外学习。

        世界观方面,荀子也否定了老子的“道”至高无上论,但对“天”的定义他和老子一样,同样是b天。

        问题是b天就是指时间(自然界的变化),而荀子断言自然变化和社会治乱并无必然联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过好自己就行了(天人之分),这,这也太唯物主义了吧?!

        这还不算,过好自己只是起步,荀子理想中的达人是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以至能够利用、操纵自然的人,我想来想去,也就即时战略游戏《魔兽争霸》中的暗夜精灵族符合他的要求。

        其实不难理解,在荀子看来,人性和天都靠不住,只有礼法制度才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

        他的逻辑很明确:人类社会要维持自己的生存发展必须组织到一起,与大自然相抗争,这就产生了“礼”。礼克制人的自然,使群体能够存在和延续,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去“学”去“为”去“伪”。

        相比之下,孔子尚且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可见作为目的的礼和作为基础的仁同等重要。

        而在荀子,你几乎看不到人之为人有什么先天的崇高品质,唯一能使你摆脱蒙昧状态的方法就是吭哧吭哧去学礼,学成了好治国平天下。

        如果说孟子首先确立了伟大的个体人格观念,那荀子便首创了人类族群的整体气概。前者主内圣,后者主外王,外王到什么程度?主宰万物,与天地并立。

        72 三部天书

        孟子的学说由其门人整理和发挥就有了《中庸》,荀子的学说由其门人整理和发挥就有了《大学》。

        《中庸》讲心性之学,《大学》讲道问之学。

        《中庸》的天是b天+c天,即将孟子的义理之天动态化,运转不息。而天人关系方面,《中庸》一舍孟子“人性授之于天”的被动语态,强调天与人的相互影响,人的自强不息。

        同时,《中庸》一扫孟子认为天的本质是“善”的理论,认为天的本质是“诚”。

        《中庸》大讲诚,认为诚是德行的基础,人生的最高境界,致诚则众德自备。

        因为诚,天地造化了万物;因为诚,圣人所以能教化万民。

        所谓诚,一言以蔽之:真实无妄不自欺。

        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

        天铁定是诚的,人则必须努力修养以达到诚。

        达到诚的标准是:一事当前,不待思考,所行便能执两用中,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无不及(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至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此即所谓中庸之道。

        《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人生下来先是率性而为,这自然是真实无妄的。但社会很黑很残酷,充满了谎言,你也不能总是生活在童话世界里,熏陶渐染下便学会了招摇撞骗。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被女人骗过一次的男人大部分的爱情观都不再童叟无欺。

        于是,修道之谓教的作用显现了出来。不过,我分明看到一个一脸不屑的爱情杀正手坐在对面嘲讽我的迂腐。没关系,等你钱挣够了,女人玩够了,当初伤害过你的女人也悲哀地变成了剩女,你会想要个家的。

        以教修之,就是勤于思勉,思以择善(仁义礼智勇),勉以固之。用力日久,则无待思勉而自然合于中庸之道。

        思勉的过程也叫“尽性”(尽力推知人性,也就是去明“诚”)。由于人性与天相通,故能尽性之人,亦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无所不悉。

        至诚之人,既无内外之分,也无人我之间,已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能够“参天地,赞化育”。

        然后是《大学》。

        我知道离本书一尺远处的那双眼睛看得很累,所以帮你总结一下,《大学》就是三纲领八条目,内圣外王的说明书。

        三纲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平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明朝一哥王阳明,小说《明朝一哥王阳明》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明朝一哥王阳明 第十二章 先秦精神文明建设(7)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