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流氓与贵族TXT下载>>流氓与贵族>> 第九章 和解与对抗(1)TXT下载

    流氓与贵族: 第九章 和解与对抗(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九章 和解与对抗(1)

        从相面到游戏,并非胡扯

        倘若不是因为刘邦的亲生儿子太小,刘濞不可能被封为吴王。英布起兵后,刘仲之子刘濞跟随叔叔刘邦征讨英布。这年他才二十岁,还是一个强壮有力的帅小伙。打跑英布后,刘邦不是衣锦还乡了嘛。刘邦在家乡很高兴,免除了沛县(江苏沛县东)的赋税徭役,可父老乡亲请求免除丰邑(沛县所属的乡,今江苏丰县)的赋税徭役,毕竟丰邑是刘邦成长的地方。丰邑是沛县下属的一个乡,既然沛县有此待遇,按理丰邑也该享有,没享有此待遇极可能是唯有县城才有免除赋税徭役的资格。

        父老乡亲的请求很正常,刘邦本也有此意,可是当年丰邑人背叛刘邦而投靠魏王让他很生气。父老乡亲就一个劲地请求,心里骂刘邦真小气。刘邦顺势也把丰邑的赋税徭役免除。刘邦虽然在家乡狂欢,但也没忘记讨伐英布一事。荆王刘贾已被杀,刘贾又没子嗣接班,刘邦怕荆地人浮躁强悍,没有铁血国王无法有效治理,可亲生儿子尚小,便把荆国改为古国名吴国,册封沛侯刘濞为吴王,统辖三郡五十三个县。事情到这里也算完美了。

        以往都是别人给刘邦相面,没想到刘邦也自学成才了。他叫来刘濞,死皮赖脸地要给人家相面。也不是头一回见面,早想啥了,除非老刘刚刚学会相面,要拿侄子做试验。仔细一看,便对刘濞说,你小子有反叛之相。老刘就有点后悔了,早知道臭小子有反相,肯定不会封他,现在如果撤掉册封令又有损皇帝威严。便轻轻拍拍刘濞的后背说:“汉兴之后五十年东南方向将有叛乱发生,不会是你吧?天下同姓乃一家,你千万不要造反!”刘濞顿首说:“不敢”。

        觉得很可笑是吧,既然能看出数十年后的事情,怎么不知道王陵、陈平之后丞相为谁呢?如果能够确定刘濞将来谋反,还有什么不好意思取消册封令,显然是杜撰的。我们知道相面是帝国民众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人们并不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如果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实际这是中国文化中的天人感应。也就是说,人在世间所作的一切在上天那儿都有征兆,有些事情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例如天命,中国文化把上天人格化,但也作了客观化,它表明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一切归上天掌控,而上天把征兆通过鬼神、占卜、相面等等传达到个人那里。

        刘恒当政时,进京的吴太子陪皇太子下六博棋。大概也是谁输谁喝酒,玩着玩着,双方为争占棋道发生争执。吴太子根本没把皇太子看在眼里,态度极不恭敬。皇太子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端起棋盘就砸向吴太子,就这一下要了吴太子的命。这游戏玩的,甥舅玩,把舅舅玩死了;堂兄弟玩,把兄弟玩死了。

        如果相信“三岁看到老”,有理由相信刘启是个心狠手辣的家伙。事后吴太子的遗体被送回吴国埋葬,刘濞闷闷不乐地说,既然天下同姓一家,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何必送回吴国下葬,很坚决地又把遗体退回长安下葬。这是抗议,如此多余之举,在刘濞看来,虽然都姓刘,但血缘关系的亲与疏的确不同。

        此事搞得刘濞心情很不爽,逐渐不守藩臣之礼,装病不肯来朝。京城的人猜出怎么回事,经过一些调查,确认刘濞根本没病。这导致中央与地方互不信任,吴国使者到了中央就被拘禁讯问进而治罪。中央靠它的权威施压,缓解对抗的局面落在刘濞肩上。秋天诸侯到京城朝见皇帝叫秋请。按照汉制,秋请可由人替代,刘濞便派使者代自己去京城,不过使者可是有备而来。

        面对刘恒的诘问,他答复道,吴王确实没病,什么事情不要搞得太清楚明白,不是有句话“察见渊中鱼不祥”嘛。吴王装个病中央就不依不饶地查,越这么折腾,吴王越紧张,就越装病,无非害怕被陛下抹脖子,装病出于无可奈何。希望陛下捐弃前嫌给吴王重生的机会。有道理呀!刘恒赦免了吴国的使者,并赐给刘濞几、杖。送几、杖是对老人的一种尊敬。刘恒认为刘濞老了可以不入京朝见。中央与吴国的紧张关系暂时得以缓解。

        强势削藩,这样行吗?

        有关封国过大威胁中央的顾虑在文帝时期就已经显露出来,贾谊更是从制度与现实层面为帝国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即便刘恒不愿意执行,但起码维持两代稳定没有问题。贾谊故去几年后,刘恒再次敦促官员们向中央推荐优秀人才,他更是亲自出考题,这一年是公元前165年(汉文帝前元十五年)。已经崭露头角的晁错被多人推荐,其对策答问排名第一,引起了刘恒对他的再次关注,其官职也由太子家令(管家)升迁为中大夫(负责议论兼顾问)。

        晁错的表现很积极,再次上书建议削藩以及更改一些法令。据载,凡三十余次奏章,但刘恒没有完全采纳,不过非常欣赏晁错。刘恒拒绝执行并不意味晁错的建议不对或不可行。这点从他对待贾谊的态度上可见一斑。

        也许时机还未到,也许暂时的稳定无须中央来打破。到了刘启执掌皇权时,离贾谊第一次提出“众建诸侯少其力”已十七年,距晁错第一提出削藩建议也已九年。晁错作为刘启身边可信赖的人,官居内史(掌治京师,相当于北京市长),既而晋升为御史大夫,行使监察权。早在晁错为太子家令时便得到刘启宠幸,晁错总向刘启讲吴王有罪应削减封地。</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流氓与贵族,小说《流氓与贵族》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流氓与贵族 第九章 和解与对抗(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