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流氓与贵族TXT下载>>流氓与贵族>> 第六章 罪与罚(6)TXT下载

    流氓与贵族: 第六章 罪与罚(6)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六章 罪与罚(6)

        天下从事游说的人离开亲人,舍弃祖坟,告别故友,跟随你各处奔走,只是盼望着得到一块小小的封地。假如恢复六国,拥立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代,天下从事游说的人各自回家效忠本国,你刘邦同谁一起夺取天下呢?

        “八不可”中具备说服力的只有第八条。第八条也是大白话。张良担心刘邦还不能理解他的想法,明确告诉刘邦,当前唯有削弱楚国实力,否则即便重立六国也会跟随楚国,谁会臣服汉国呢?倘若采用分封策略,想夺得天下只是一个梦。

        刘邦开始接受郦其食的分封建议,后来又接受张良的拒封之说。分封也好,拒封也罢,都不是为了什么中华民族的万年考虑,而是基于自己能否称霸,一统天下。而张良所做的与刘邦并无二致。

        张良之所以辅助刘邦是多次选择后的结果,在他眼里刘邦是上天的恩赐。刘邦能够听取他的意见,这比什么都重要。

        刘邦能够听取张良的意见,一方面在于刘邦的确知人善任,一方面在于张良提出的意见的确能满足刘邦的政治需求。张良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如建议萧何为丞相;也对其他人的意见给予补充,如坚定刘邦迁都的信心。若要问张良何以在“汉初三杰”中享有突出地位,很简单,张良对权力不感兴趣,或者说他非常明白这里的利害关系,懂得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的道理。

        当年的封赏会上,尽管张良不曾有战功,但刘邦认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乃张良的功劳,便从齐国选择三万户给张良作封邑。可张良却说,当初我在下邳(江苏睢宁县西北)起事,与您在留县(江苏沛县东南)会合,这是上天把我交给您。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这种气度是别人少有的,因为他本人对权力不贪婪,自然不会引火烧身,不会像韩信那样被杀,也不会像萧何那样被辱。

        从个人角度看,对于张良的选择我们当然尊重。但要说明的是,既然张良很清楚选择这一制度就会吃人,为何他不去阻止,或者去试图改变它?张良没有做任何建设性的工作,他选择的只是逃避。在这一制度下生活千百年的人们把“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陨身”(李白)作为真理。事实也是如此,张良看透了一切,才能放下眼前的荣华富贵。

        从来没有人去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于是,岁月的变迁,制度的僵化,人随着他们自己遵守的制度一起僵化,并把僵化当做习惯,而习惯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真理,想再去打破习惯,没有巨大之阵痛不可能实现。

        被后人无限夸大的张良丢掉人间事,想做一个与以往不一样的张良,体弱多病的他相信锻炼就会成仙。张良练辟谷,这是一种气功健身运动,也是道家提倡的养身之术。据说以不吃饭为最高境界,可以不死而成神仙。唉!道家的分支领域的确不少,但让人难以恭维。

        吕雉感激张良曾对她的帮助,便竭力让他进食,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史记·留侯世家》不得已,张良勉强听命进食。在吕雉看来,张良简直有自虐倾向。两人的价值取向在这里发生了根本性的矛盾。

        很难想象这位貌似妇女的男人曾经组织刺客于博浪沙(河南原阳县东南)突袭秦始皇。据他自己讲,刺杀赵政完全是为给韩国报仇。张良本人乃韩国贵族,为了逃避秦政府的抓捕而改为张氏。为了实施计划,他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尽家资寻求刺客、勇士。</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流氓与贵族,小说《流氓与贵族》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流氓与贵族 第六章 罪与罚(6)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