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天崩地解TXT下载>>天崩地解>> 阮大铖入“钦定逆案”诸事考辨(6)TXT下载

    天崩地解: 阮大铖入“钦定逆案”诸事考辨(6)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阮大铖入“钦定逆案”诸事考辨(6)

        只是阮大铖既然得了这个职位马上就辞职而去,那先前为什么又千辛万苦,甚至不惜和左、魏等人搞僵关系也要得到这个职位呢?

        以阮大铖之心思机巧,以及从官场得失和利害关系上看,他都不应该做那么愚蠢的事情,但自与他交往多年的乡人钱秉镫的口中,我们却大约可知其答案所在。钱秉镫说“其人器量褊浅,几微得失见于颜面;急权势、善矜伐,悻悻然小丈夫也”钱秉镫:《藏山阁文存·皖髯事实》。。可见阮大铖的个性中并不具备职业政客那种深谋远虑的机心,而是一个为人气量偏小、些许得失就挂在脸上、自傲又颇为意气用事的人,确切地说,他身上更多的是一种自矜褊狭的文人意气。

        他之所以非要争这个位置,我推测大约一是他自觉才堪充任,二则论资历确实该他补缺,三是要争口气给星等不欲他接吏垣等诸人一个难堪。而他甫一上任又马上辞职除迫于东林内部压力外,其潜台词应该便是你们搞那么多小动作不让我上,现在我靠自己的力量争取到了,让你们知道我不靠你们也一样可以坐上这个位置,现在是我辞职不干了,这位置乃是我让给你们的,此举颇多怄气成分。

        关于这点,我们还可以自黄宗羲父亲黄尊素事迹中得到佐证。黄宗羲在记载他父亲事迹时曾说:

        阮大铖长吏垣,与桐城、嘉善不睦,借一去以发难。先生挽大铖,使毋去,大铖意亦稍转,而无奈桐城之疏彼也。黄宗羲:《明儒学案》。

        桐城、嘉善,即左光斗与魏大中。黄氏明言他知道阮大铖是“借一去以发难”,有决裂且给左、魏、赵等人难堪之意,是以才周旋其间,意图挽留阮大铖以弥合双方,而“大铖意亦稍转”,无奈左光斗此刻既不善魏大中,又不复与阮大铖之良好关系,欲两去之,是以终究没能挽回此事。

        再接下去,魏大中又对阮大铖提出了一项更为严重的指控:“櫆稿具而阮始辞朝……十九日,傅櫆疏上。时魏奄如涿祠元君,阮留涿,燃秸相拜,作竟夜谈。”

        这便是后来被频频提起颇为著名的“叩马献策”,意即当时阮大铖主动找上了魏忠贤,为其绞杀东林党献计献策。这条材料一旦坐实,即便我们不知道阮、魏密谈的内容,阮大铖参与天启四年陷害东林党人之罪名,也几乎无可置疑。

        但是,这条资料疑点颇多,并不那么确实。

        首先是以当时魏忠贤涿州进香时的权势排场,几乎等同于皇帝,这也是杨涟攻其的一大罪状:“忠贤进香涿州,铁骑之簇拥如云,蟒衣之趋随耀日,警跸传呼,清尘垫道,人人认为驾幸涿州。及其归也,以舆夫为迟,故驾驷马,羽幢青盖,夹护环遮,则已俨然乘舆矣。”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一,杨涟疏。如此情况下,阮大铖身为一名东林党人,与魏忠贤燃秸相对做彻夜长谈,几乎不可能,也没这个必要。哪怕阮大铖真在路边“叩马献策”,魏忠贤也大可将其带到落脚处长谈。退一步说,就地入车也好,立帐入幕也好,对其时的魏忠贤来说都只是弹手之间,且等同于皇帝级别的大队人马进香,要火炬有火炬,要暖炉有暖炉,断不至要“燃秸相拜,作竟夜谈”。

        而阮大铖在弘光朝曾上过一封《孤忠被陷之由疏》,其中针对此事喊冤道:

        铖与相国冯铨有文字交,归过涿州,一晤即行;而大中门客汪文言遂诬铖与铨以“叩马献策”。夫铖与铨在涿州,忠贤在深宫近侍,其马安得而叩之?顾炎武:《圣安本纪》卷一。

        阮大铖的话,在没有得到其他旁证前当然是不能作数的,但他在这里却透露了一点有用的信息,那便是他和冯铨两人“叩马献策”之说,非魏大中本人发端,乃是自汪文言处听来的传言。

        那么这个传言是否可信呢?

        至少顾炎武及文秉等东林一脉的传人是亟以为可信的。如顾炎武就驳斥阮大铖之说道:

        叩马献策,原指逆贤进香涿州之日,非指深官近侍之日;大铖南归过涿州,正逆贤进香至涿州,万耳万目何可掩也!顾炎武:《圣安本纪》卷一。

        文秉则道:

        大铖南归至涿州,适逆贤进香至涿,冯铨跪谒途次,万耳万目,胡可掩也!逆贤岂身不出宫禁,而以之辨叩马献策之为诬哉?李天根:《爝火录》卷四。

        两人的驳斥的说法听起来都甚为有理,说你阮大铖南归时过涿州冯铨处,而魏忠贤正好那会儿去涿州进香,你却居然说魏在深宫近侍,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而且此事“万耳万目”,何可掩也、胡可掩也,如此多的证人言之凿凿,应该无可置疑。

        但文秉所言之中,也流露出了一丝问题,即“大铖南归至涿州,适逆贤进香至涿”后,接下来说的却是“冯铨跪谒途次”,而不是“大铖、铨跪谒途次”,严格说来这上下两句之间完全没有逻辑关系。故即使照此说,“叩马献策”者也似当只有冯铨一人。

        另一个问题则在于以阮大铖身负江南第一才子之机敏,怎么就编了那么一个白痴而又容易被戳穿的谎言来为自己辩护呢?

        然而看当时在魏忠贤手下内直房经管文书的太监刘若愚《酌中志》所记:

        天启甲子春,逆贤进香涿州时,铨被劾家居,跪谒路次,送迎供帐之盛倾动一时,且涕泣陈盛明之冤,为东林陷害,逆贤怜其姣媚,已心许之。后杨都宪有参贤二十四罪之疏,贤窘甚内营救于客氏、王体乾、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而复求助于外廷。冯因具书,于贤侄良卿言,外廷不足虑,教之行廷杖,兴大狱,以劫制之。又时时刺得外廷情事,密报逆贤,使为之备。贤感之刺骨。及汪文言再入诏狱,冯与霍维华、李鲁生、杨维垣、崔呈秀等朝夕计议,罗织多人,密封付良卿转送逆贤,皆李朝钦及永贞等拆念,贤听毕令朝钦付东厂。刘若愚:《酌中志》卷二十四,《黑头爰立纪略》。刘若愚,自称原名刘时敏,生于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六岁时因发异梦而自宫,于万历二十九年入宫,属司礼太监陈矩座下。天启初,魏忠贤心腹太监李永贞任司礼监秉笔,因刘若愚擅书法且博学,命其于内直房经管文书。崇祯二年,魏党事败,刘若愚被判罚充孝陵净军。后因查明高攀龙等七人被诬致死一案,为李永贞以苏杭制造太监李实的空白印纸系词虚构,故李永贞被斩决,刘若愚也被牵连判处斩监候。刘若愚因受诬告而蒙冤,效太史公之著书,于崇祯十四年写成《酌中志》,并藉此得释免重见天日。鉴于他身在魏忠贤近前,因此他的记载较之他人传言应可信得多。</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天崩地解,小说《天崩地解》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天崩地解 阮大铖入“钦定逆案”诸事考辨(6)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