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天崩地解TXT下载>>天崩地解>> 山海关大战和神州易手(6)TXT下载

    天崩地解: 山海关大战和神州易手(6)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山海关大战和神州易手(6)

        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吴三桂在崇祯朝亡后,首先选择归顺的是大顺政权,而不是一直在对他进行劝降工作的清政权。具体的原因要是说起来可能有很多很多,譬如明代儒家思想中极重视名节,吴三桂对崇祯有很深厚的感恩之心,他自小就和清作战敌意很强,以及传统的夷夏大防思想乃至军人的职业操守,等等,但这些抽象的总结都没有那些实际情况更具有说服力。

        于是,当吴三桂于甲申年三月二十日得知北京被破的消息后,在第四天,也就是三月二十三日,就正式宣布了他决定归顺大顺政权。在全军穿孝为崇祯及死难嫔妃发丧完毕后,吴三桂把山海关移交给了前来接收的大顺军,带着他的部队走向北京,去接受新君李自成的册封。

        他以为,顺应天命的新朝开始了。

        三、吴三桂和李自成的决裂

        说到吴三桂入卫,首先要说到他为什么从关外入卫速度如此缓慢这个问题。

        部分人认为吴三桂三月六日自宁远撤退,到十六日才进入山海关,再从山海关进军至永平的这段时间明显长得不合理,故藉此指责吴三桂是在有心拖延,企图观望局势。这个说法,是与事实不相符的。

        第一个问题,是吴三桂组织的宁远卫大撤退,并不是简单地率部队撤退,而是要携带关外数十万百姓入关安置的战略大撤退。

        关于宁远部队的撤退,崇祯和大臣们自一月起就在不停地讨论,崇祯甚至多次为此而大怒。争执的关键是如果撤回吴三桂,辽东就等于彻底丢给了清。丧失国土的罪名崇祯固然不想背,大臣们也一样没人愿意背,于是就一直扯皮到三月四日(一说三月二日),等大顺军攻破宁武关占领大同后,崇祯才下诏书命令吴三桂弃地入卫京师。

        但崇祯的诏书里并不是只要吴三桂领军入卫,还要求吴三桂“弃地不弃民”。而此刻的崇祯,也仅仅只知道大顺军抵大同而已。弃民之举,又确实是不太能让人接受的,因为那时候清军是靠掳掠人口为奴搞生产,并有“杀贫”、“杀富”、“杀士”之屠杀习惯,况且清军就近在锦州,一旦关宁军弃民撤退,后果真有点不堪设想。

        崇祯这道诏书三昼夜(如果三月二日发出的,那就是五昼夜)走了九百余里,于三月六日到达宁远,按路程计算最早也应该是六日晚上的事了。

        辽东居民的撤退人数,按史书记载,是五十万,这显然有夸大之嫌。但光是在宁远城的辽民,就有八万之众,这还不包括宁远军的家眷。其他如中前所等四个汉镇卫所的辖区,乃至觉华岛等十数堡、坞,前沿至与锦州清军势力交界的中间地带内的辽民,怎么算总数都至少有二、三十万之众。因此吴三桂等人仅仅从七号到十号花了四天,就完成了全部动员撤离工作,并于十一日起程,这对于一个彻底放弃家园的军民一体大迁徙行动,其速度可以说是相当之快了。

        带着几十万百姓的行军速度,可想而知。中国历史上可以比拟的同类撤退,在三国时期发生过一次,那就是刘备率领的荆州百姓大撤退。虽然很可惜那是个失败案例,但照样博得了后人无数称颂:“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三国志》。

        刘备日行十余里,吴三桂两百多里路走了五天,并不算慢。而当时的人,也确实都把宁远大撤退这一行动比做刘备的荆州大撤退,把吴三桂比做了刘备。

        三月十六日到达山海关后,吴三桂和关门总兵高第、辽抚黎玉田等人开始安置迁移进关的几十万百姓和部分宁远军家属,据记载都安排在山海关周边四城之中。而在这之前一天,大顺军才刚刚接受了居庸关明将唐通的投降,这时连北京的崇祯都尚且不知道,更遑论山海关的吴三桂了。

        三月十八日安置工作完毕,吴三桂所部开始奔赴北京。《南明史》写到这里,是这样说的:“由于放弃关外土地,官绅家属和相当一部分辽东百姓跟随进关,安插未定,明朝就覆亡了。”这“安插未定”一语,应该也是倾向吴三桂并没有拖延这一看法的。

        三月二十日,吴三桂部队才在永平知道北京被破的消息。

        事实上,身处北京城里的崇祯也是到三月十七日大顺军兵抵城门,才知道大顺军已经抵达北京的,可见当时明军的情报系统无用之极。而从北京到永平,快马也要两天路程,即使北京十七日就发出了警报,也要到十九日才能到永平。

        因此对吴三桂来说,三月四日接到宁远撤退的诏书时,他最多只知道大顺军逼大同,距离北京还有千里之遥;十六日到山海关的时候,他也不可能知道大顺军已经到达居庸关;而十八日他自山海关启程进京,从山海关到永平一带,大约两天时间走了一百五十里到二百里,这是一个相当快的行军速度了,因为即使全部是骑兵不顾惜战斗力的急行军,最多也只能一天走一百五十里,一天走一百里对于步、骑、炮混合军团来说,是相当快的行军速度。因此我们无法指责他前进缓慢,故意拖延。</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天崩地解,小说《天崩地解》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天崩地解 山海关大战和神州易手(6)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