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天崩地解TXT下载>>天崩地解>> 山海关大战和神州易手(4)TXT下载

    天崩地解: 山海关大战和神州易手(4)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山海关大战和神州易手(4)

        不过,没有一个人会想到,天下第一坚城北京,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就被攻破了。

        李自成甚至都没来得及施展他诸如取砖、穿穴、放迸这些著名的攻城手段,北京就被攻陷了。

        这固然可以运用我国的主流学说解释为人心向背是必然的事,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曹化淳被杜勋入城约为内应开门献城,北京守军京师三大营溃不成军等等事情,也都确实是莫测之数,事前没有谁敢说有十成把握,不要说两天,恐怕说半个月、一个月拿下北京这话,都没人敢拍胸脯。两天时间就拿下了一个尚有大半壁江山和百万部队的帝国首都,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况且即便外城被破,北京也还尚有内城可守,如果守上个两天等吴三桂、高第等部赶到后再谋他途,也并不是什么不好想象的天方夜谭。

        但北京却确确实实只守了两天就被打破了。

        大明朝固然已经穷途末路一定会亡,可亡在李自成的手里,实在是一个偶然。从李自成出兵东进的目的,到宁武大战中的想退未退,还有宁武大战后的决定撤退,以及撤退前夜姜、王两将的两封降书,直至居庸关和最后在北京城下的谈判以及破城之速,都说明李自成的入京,不但崇祯和大臣们以及吴三桂等人没想到,连李自成本人也一样没想到。所以他才会即使到了北京城下,也还在试图和崇祯谈判,谈他的那些分国而王的条件。

        大明朝终于是亡了。

        亡在了从一开始到最后都没有想过能结束它生命的李自成手上。

        二、不怕死、不为富贵曲的吴三桂

        当崇祯自缢煤山的时候,吴三桂还走在前往北京勤王的途中。

        对吴三桂这个人,历来的主流意见是他直接导致了中原易主,神州无复汉衣冠。如此重要的角色,使我觉得有必要对他个人以及他在山海关附近的种种行为做一番梳理。

        吴三桂,字月所,祖籍江苏高邮,生于辽东的汉镇中后所。吴家是个军人世家,他的舅舅祖大寿更是明朝辽东第一名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在和清的战斗中长大的。

        作为一个职业军人,吴三桂并不怕死。

        在他少年时期,为了营救被清军团团包围的父亲,他曾经只带二十人就杀进了皇太极四万多八旗军阵中,斩杀清军王子一名,硬是救出了被围的父亲及其五百军丁:

        “值四王子原注:即天聪帝,当时称四王子。领兵四万,欲攻大同。藐视五百人,不战,但围困之,谓饥渴甚,三四日必降,可不血刃。因急奔急围,缓奔缓围。至近城四十里……(吴三桂)下楼开城,率家丁仅二十人赴援。王(吴三桂)居中,左吴应桂、右杨某原注:俱辽西降人。,分两翼,十八人后随冲阵……突入阵,射殪两人,继遇拥纛红缨王子,一箭落马仆地。王下马割首级,仆者未殊,奋短刀斫王鼻梁。王裂红旗裹面,大呼杀人,内五百人亦大呼杀出……祖帅乃出城,于三里外鼓吹香亭迎接,慰劳赞叹。王面血淋漓,下马跪泣。”

        当年三国名将曹仁对东吴一战,是周瑜军前锋的数千人围曹仁部将牛金三百人,曹仁率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杀入敌围,亡其数人,拔出诸军,众人皆叹曰:“将军真天人也!”史称“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其时曹军为北军,骑射为长,东吴南人水战则为优,野地浪战,实不能过于曹军,至多是个相当。而三桂此战,以二十骑对四万之众,清军号称“天下精骑”,野地浪战骑射之劲冠绝当时,他能在如此对比下拔出被围的五百军马,比之曹仁实是大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吴三桂之勇“贲、育弗加也”,一点都不夸张,足可媲美常山赵子龙。

        这几乎是小说演义中才会有的一战,既奠定了吴三桂军旅生涯的起点,也造就了他“孝闻九边,勇冠三军”的传奇名声,以至战后他的“忠孝之名,夷夏震慑,即四王子亦曰:‘好汉子!吾家若得此人,何忧天下!’”《吴三桂纪略》。此语中所说的四王子,就是皇太极。

        吴三桂从军后成了关外明军的主力战将,每次明、清大战中都有他的身影,而且不乏上佳表现,他率领的部队也是关外明军的抗清主力之一,同时也是明朝在关外坚持到最后的一支抗清劲旅。当年袁崇焕回援北京,在被崇祯下狱的那次平台召对中,身边就只带了祖大寿和吴三桂这两员关外大将,还有一名是帮他背剑的贴身卫士,袁督师对吴三桂的器重,也由此可见一斑。

        吴三桂自小悍不畏死,又有忠孝之名,对夷夏大防这一点也是相当坚持的,很长时间以来,即使在“分茅裂土之封”这样的荣华富贵面前,他也没有改变这一点。

        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1642年)四月,明清之间爆发了决定辽东大局的松山会战。最后清军获得胜利,明军主帅洪承畴、头号战将祖大寿以及大批将领战败归降,一部分明军将领或阵亡或被俘身亡。此战中不少人说吴三桂不顾洪承畴,率部先逃,这是不确切的。

        他的部队,确实是明军最先溃退的部队之一。

        之所以会这样,正是因为吴三桂所部战斗力很强,他又是洪承畴的学生,因此在突围战中他被洪指派为先锋出阵,其任务是填平皇太极为围困明军所挖的壕沟,让明军大部队突围。

        但皇太极的那壕沟挖得极为刁钻:“凡深入八尺,上广一丈二,而下隘甚,仅可容趾,马不能渡,人不能登,有堕者,无处着足,不得跃起。”所以在吴军填壕的过程中,清军“矢如雨下”《明季北略》。,致使吴军伤亡极其惨重。随后总兵王朴所部率先逃跑,顿时冲乱了吴军的阵形,最后终于引发了八镇兵马的大溃。因此,指责吴三桂不顾洪承畴和大部队安危率部先逃是不确切的。在之后的突围中,吴三桂准确地判断出了清军主力埋伏在小路,于是他率部下五百人偏走大路而去,得以杀出重围,然后迅速控制住了清军还没来得及占领的杏山和宁远城,开始在那里收编松山溃败的明军残部,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聚集起了一支上万人的部队,最后守住了宁远这个至关重要的战略堡垒。</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天崩地解,小说《天崩地解》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天崩地解 山海关大战和神州易手(4)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