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天崩地解TXT下载>>天崩地解>> 山海关大战和神州易手(1)TXT下载

    天崩地解: 山海关大战和神州易手(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山海关大战和神州易手(1)

        一、李自成的东进目的

        自崇祯皇帝缢死煤山,人们习惯上便认为明朝就此灭亡了,之后的弘光朝至永历朝,一般称为南明,以区别于已经灭亡的崇祯朝。虽然明朝在崇祯时看上去相当庞大,不过即使算上南明,十八年后明朝也是亡了。

        历史不能假设,我们无法假设明朝再存在多少年会如何如何,明朝也是迟早要亡的,而亡在李自成的手里,却多少是个偶然事件。

        李自成起兵时,先只作为高迎祥部的一支小部队存在,之后屡战屡败。他最后突然声势大振的原因,一是得益于天灾,连年大旱导致流民饥民无算,壮大了他的势力;二是得益于明朝官、兵的暴虐无道,致使百姓畏官畏兵甚于畏寇;三是得益于他的个人魅力和一些在当时颇具号召力的政策。

        甲申年(1644年)元月,他在西安改元称王,“李自成改名自晟,称王,国号大顺,改元永昌”《怀陵流寇始终录》。,“十七年正月庚寅朔,自成称王于西安,僭国号曰大顺,改元永昌,改名自晟”《明史》。,然后挥军东向。

        这里我们要注意的第一个问题是,当时李自成虽然改了元,但相当部分记载其称的是王,这和称帝是有些不一样的。因此后来他到了北京后才会急于搞称帝的登基仪式,也才有诸前明大臣的不断“劝进”,以至对其他事务漠然处之,酿成大错。

        要知道举行登基仪式是一回事情,劝进又是一回事情。劝进是在当事者不是皇帝的情况下,才能干的事,如果已经是皇帝,还劝个什么进。最好的例子就是后来清军入关,多尔衮进北京后,诸前明大臣根本就不知道大清已经有皇帝,对多尔衮“劝进”大拍其马屁,以至演了一出让人心酸而又愤恨的滑天下之大稽的闹剧:

        明臣之从贼而留京未行者,备法驾卤簿郊迎。及登辇,则辫而短后衣者,睿亲王也,咸愕眙不知所为,罗拜道左。次日上笺劝进,内院大学士范文程笑曰:“吾主已于去岁登极,此皇叔摄政王也。”众惭而退。《吴逆取亡录》。

        我于查阅史料时看到这一节,确实一时震惊愕然至不知所措。

        清廷皇太极于前一年年中病亡,顺治登基,至清军进京期间有将近九个月时间,北京衮衮诸公居然对此毫不知情,以我想来,只怕在军中的洪承畴听了这话,呕血几升都是可能的,也亏得吴三桂率领关宁铁骑追击李自成去了,不然的话,只怕他们会连哭都哭不出来。他们这批人舍生忘死地和清军在关外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最后突然发现自己居然保卫的是这么一群糊涂蛋和如此这般的一个朝廷,他们心里做何想都不为过。

        且说李自成在称王后随即开始了东进行动,大顺军势如破竹,连战连克,或者说不战连克,直到二月中下旬在代州、宁武关一带遇到明山西总兵周遇吉,才爆发了东进途中真正的也是唯一的一次大战和恶战。虽然这只是一次无关紧要的局部战斗,但这次战斗却险些让李自成的东进行动就此夭折打道回府,同时也揭露出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周遇吉是锦州卫人,出身于赫赫有名的抗清劲旅关宁铁骑,后因抗清军功被征入京营;之后多次与农民军作战,以功累迁至山西总兵。李自成兵逼代州,周遇吉先在代州与大顺军激战,因势单力薄,数日后率四千人退走宁武关。

        其实周遇吉南下退守宁武,是个明显的战略错误,因为这导致他成了一支孤军。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北上雁门关或者进入大同、宣府一带,与那里的姜瓖等几部明军汇合,然后合力抗击大顺军。但李自成这个时候却一样没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他既没有全军乘胜前进,也没有留偏师牵制周遇吉然后以主力东进,而是全军转向跟进宁武,继续与周遇吉纠缠,此举真可谓是挫大胜之锐气,师老于坚城之下。

        周遇吉只有区区四千人,野战显然绝非最少有十万人马之大顺军对手。大顺军如果继续北上,周遇吉追之人少,没有任何作用徒遭覆灭而已,不追则完全不影响大顺军的作战进程。而大顺军全军掉头南下宁武,去与这四千人纠缠的后果却是极其严重的。首先耽误了东进计划,就是胜利全歼周部也毫无意义,如果宁武不下,宣、大明军又赶来助战三面夹击,那么局势就不那么明朗了。姜瓖等人再无能,也是多次参与辽东明、清战役和围剿农民军的惯将,姜瓖后来的反正一役,足可证明他是有一定军事能力的。而日后事态的发展,也确实证明此刻的李自成,对这几处明军动向事先没有一丝预见。

        李自成全然不顾这些威胁,转身去和毫无威胁的四千人做一场无谓之争的举动,表现出他严重缺乏一个军事统帅所需要的远见卓识,这一错误与他东进时派绵侯袁宗第增援襄阳白旺的错误如出一辙。当时左良玉进逼襄阳,白旺南路军有不下七万人的精锐之师,即使不能胜,和左部相持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李自成却派出了大顺军五大主力之一的袁宗第之右营前去增援,且在击退了左部后也没有让他们进军河北,而是迟滞在河南一带,一直到大顺军山海关战败,这些部队也都没有进京。

        这些举动暴露出李自成的战略修养严重不足。

        宁武之战,丝毫无关大局,他却纠缠不休,襄阳之战即使战败也不会影响东进计划,他却分出主力去增援,包括他后来处理吴三桂问题上的重大失误、自始至终都忽略清武装集团的介入、主动放弃襄阳根据地等等错误决策,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可见这个致命缺陷,从他起兵时起就一直存在,直到他在九宫山遭遇偶发事件身亡时也依然没有一丝改变,不见一点长进。</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天崩地解,小说《天崩地解》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天崩地解 山海关大战和神州易手(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