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天崩地解TXT下载>>天崩地解>> 清军破关和明军抗清将帅之死(11)TXT下载

    天崩地解: 清军破关和明军抗清将帅之死(1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清军破关和明军抗清将帅之死(11)

        所以崇祯在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先否认自己有这个意思,推说只是外廷有这个建议,随即便叫卢象升出去和杨嗣昌、高起潜商议军情,再也不和他说什么了。而此后崇祯一直对杨嗣昌、高起潜等人陷卢象升于绝境不予理会,并且在卢督师战死后也一直拖着不予优恤的原因,以我的小人之心揣测,只怕就是因为卢象升这话戳到了崇祯的痛处,且迫使他无法实施自己的战略和政治决策,是以他想教训教训这个“不识时务”的家伙。

        议和之事既然败露,那么卢象升、杨嗣昌、高起潜三人商量的结果,当然就只有和清军一战了。根据当时明军获得的情报,清军此次南下是分三路而来,所以卢象升打算先据守保定,然后诸将分路出击,在庆都会合后与清军展开决战。只是诸多事情却为一心想议和的杨嗣昌、高起潜两人所掣肘,最后的结果,仅宣、大、山西三总兵归卢象升统率,而关宁铁骑和其他部队则属高起潜指挥。

        这么一来,卢象升名为总督天下援兵,实际手下还不到二万人。等后来新任的兵部尚书陈新甲赶到昌平,卢象升只好再次分出部分兵马去,这样一来,他的部队就更少了。

        杨嗣昌,字文弱,武陵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父亲杨鹤,是陕西总督。这里要说一下美国历史学家魏斐德先生(fredreic e.an,jr.)在其《洪业——清朝开国史》一书中的一个小错误,他在书中说,“杨嗣昌,即1619年在辽东遭到惨败的杨镐之子”,这是个明显的错误。

        《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七的《杨镐列传》道:

        杨镐,商丘人。万历八年进士……御史杨鹤疏劾之,不报。无何,开原、铁岭又相继失。言官交章劾镐,逮下诏狱,论死。崇祯二年伏法。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的《杨鹤列传》则曰:

        杨鹤,字修龄,武陵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杨镐四路师败,鹤荐熊廷弼、张鹤鸣、李长庚、薛国用、袁应泰……将假他事逐之,乃引疾去……七年秋,子嗣昌擢宣大山西总督,疏辞,言:“臣父鹤以总督蒙谴已三年,臣何心复居此职。”

        据此可见杨镐、杨鹤两人事颇明,杨鹤是杨嗣昌的父亲,且杨镐、杨鹤在政治和权利斗争中还是死对头,魏斐德先生在这里把两个人给搞混了。

        杨嗣昌此人,应该说是具有相当的军事、政治才干的。

        在任上他曾以“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法,于崇祯十年到十一年期间成功地压制了各地农民军,致使全国的农民军活动进入了惨淡的低潮期。

        崇祯十年(1637年),杨嗣昌被提拔为兵部尚书后,面对关内农民军和关外清军这两大内忧外患,提出了“安内方可攘外”的战略方针。

        四月初二日,他呈上了一道在明末农民战争史上具有相当地位的奏折:《敬陈安内第一要务疏》。在此疏中,他把农民军视为当前的心腹大患,他这样说道:

        京师元首也,宣、蓟诸边肩臂也,黄河以南、大江以北中原之地腹心也……以故臣言安内方可攘外,必足食然后足兵,必保民斯能荡寇,此实今日证治之切,根本之图。非敢缓言攘外也,求攘外之至急,不得不先安内耳。

        崇祯对他的这一战略提议极为赞同,一改此前明廷重边患轻内忧的思路,开始把主要精力和相当部分边兵战力投入到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事上。自此,明军的战略重心由关外转向大明腹地,打击的重点对象由关外八旗军改为关内的农民军。

        杨嗣昌针对当时农民军活动的特点,提出了著名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战略。

        首先他将陕西、河南、凤阳、湖广这四处农民军主要活动地区划为“四正”,命令此四地方军政长官以剿杀为主,防守为辅;而以此“四正”周边的山西、延绥、山东、应天、江西、四川等六地为“六隅”,专以拦截为主,阻止农民军进入其辖区,在时机有利时也可按部署参加围剿行动。

        在这个计划启动后,湖广地区的左良玉所部首先于八月在南阳大败张献忠。十月,杨嗣昌在崇祯面前,给自己立下了一份三个月时间剿灭农民军的军令状,试图一举了却这个“十年不结之局”。他在《请旨责成剿贼第一事疏》中道:

        今则网张十面,刻值千金,断断不容蹉过矣。臣计边兵到齐,整整在十二月,正月、二月为杀贼之期……下三个月苦死功夫,了十年不结之局。

        崇祯十一年(1638年)正月,张献忠在明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下于谷城接受招降。

        随后罗汝才、马进忠、惠登相、王光恩等部在明军的沉重打击下也相继投降。而李自成则在连续战败后,仅余极少亲随,不得不转入山中潜伏,以躲避明军的绞杀。

        至此,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农民军活动,一时间基本被肃清或者压制,杨嗣昌所立之三月“了十年不了之局”军令状,可以说大体上已经顺利完成。从此崇祯对他非常信任,并且极其重视。据计六奇所撰的《明季北略》载,在杨嗣昌死后,崇祯曾感叹道:“自杨嗣昌殁,无复有能督师平贼者。”崇祯这话虽然不免偏颇,但却很可以说明杨嗣昌并不只会纸上谈兵,而是确实具备了相当军事和政治能力的。

        不过,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大明朝的老对手——关外清军,却于青口山和墙子岭两处破关而入,开始了崇祯朝的清军第四次入关战役。</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天崩地解,小说《天崩地解》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天崩地解 清军破关和明军抗清将帅之死(1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