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天崩地解TXT下载>>天崩地解>> 纠缠不休的阔科事件(9)TXT下载

    天崩地解: 纠缠不休的阔科事件(9)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纠缠不休的阔科事件(9)

        因此,对毛文龙归降过程中所出现的这一“阔科事件”,我想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充分认识这一事件对毛文龙归降进程所造成的影响。也许会有人认为皇太极对这样一个使者应该不会那么重视,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这一事件对毛文龙归降的前后谈判,确实有相当大的影响。

        在毛文龙死去三年后,天聪五年(1631年)二月初五日,皇太极在与刘兴治的书中,又重新提到了此事,并据此责毛帅负约,书云:“我诚欲取其岛,当毛文龙与我盟誓天地,而后负盟,擒我之使者献其帝时,攻其岛,不能得乎。”《满文老档》太宗皇帝第六函三十五册。由此可见即使在三年后,皇太极还依然对“擒我之使者献其帝”一事耿耿于怀,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阔科事件对皇太极的影响之大,同时也说明毛文龙确实曾与皇太极有过归降之约,无非是皇太极因阔科事件而一直疑其心罢了。

        所以倘若没有阔科这一节外生枝之事,则毛文龙实在很难说是否会在袁崇焕杀他之前就归降后金,盖其归降之意,已有十九之数。退一步讲,即使不杀毛文龙,光凭这些书信中所谈之谋——里应外合夺取山海关及登莱二府以及率军登陆投诚后金,亦无人可保毛文龙以后就不反了,是以袁崇焕之“斩帅”,可谓斩得及时。若不然的话,只怕东江一镇可能不为大明所有,也许还要连带宁锦、山海关以及登莱两府一起不保或遭受巨大损失,丧送掉大批辽东明军和百姓的性命。

        另外,由于皮岛和后金两方来往均需自朝鲜过境,而朝鲜更需要负责双方使者的起居饮食,因此对双方交往之情形相当清楚。在毛文龙死后,《李朝仁祖实录》说朝鲜方面认为袁崇焕斩毛文龙之举,“在中国为先去腹心之疾,在辽民为脱虎口归慈母,在三韩为决痈溃疽而延命回生”,这从另一方面提供了辽东和朝鲜一带地方对毛文龙以及“斩帅”事态度之一。

        因此,从以上所论之事迹来看,余以为袁崇焕“斩帅”斩得并不错,毛文龙也死得不冤枉。谢国桢谢老说袁崇焕斩毛文龙“纯由私人挟嫌所致”固然不能成立,樊树志先生指袁崇焕斩帅“对己对国都没有好处”、“令亲者痛恨仇者快”等,亦是偏激过责之论。此外,樊树志先生在其前后数部论及袁、毛公案的著作中,始终对《满文老档》中这些对毛文龙案至关重要的书信不提一字,此举亦显然有失公允。

        二、斩帅是非和“尚方剑”

        但是,袁崇焕“斩帅”不错,毛文龙也死得不冤,那是否就可以说袁崇焕在此事上的处置上就无可指责呢?

        显然不可以。

        毛文龙死得不冤,但不一定非要当场诛杀不可,而且就动用尚方宝剑诛杀一品大员毛文龙这一事而言,袁崇焕这样处置的合法性,在所谓的“程序正义”上,也绝非无可指责。

        督师公忠体国,为国为民披肝沥胆,自无待言,然性格过于刚直,甚至可以说偏激,以至处事全无转圜余地,容易激变,却是其个性上的一大缺陷。谢国桢谢老指袁崇焕斩毛文龙是“纯由私人挟嫌”固然不对,但其中确实也有袁崇焕个人性格原因,此亦无须为先贤讳。

        对袁崇焕身上的这个缺陷,明末辽东防线和关宁铁骑的奠基人孙承宗,曾一度大为恼火,并对其进行过严厉的批评。

        孙承宗孙阁老,文武全才武功赫赫,论胆略、学识、才干,于明季实不作第二人想。他经营辽东时,只论拔擢和收归帐下的文臣武将,便皆为当时上上之选。大帅良将如袁崇焕、祖大寿、赵率教、何可纲、满桂、马世龙等,谋士干吏则有鹿善继、茅元仪、杜应芳等,俱可称一方雄才。他的军事理论及思想,在中事史和兵器史上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正是他,主持编写了《车营百八扣答说合集》,开肇了明朝军队系统研究火器使用理论的基础。在此理论的指导下,辽东部队进而条例化、系统化、规模化地运用火器,最终在袁崇焕手上成就了明季赫赫有名的“关宁铁骑”。</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天崩地解,小说《天崩地解》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天崩地解 纠缠不休的阔科事件(9)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