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天崩地解TXT下载>>天崩地解>> 东林党、“阉党”和明清之际的党争(3)TXT下载

    天崩地解: 东林党、“阉党”和明清之际的党争(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东林党、“阉党”和明清之际的党争(3)

        思庙煤山殉国以后,自安徽起的南方大部分地区依然处在残明政府的统治之下,因此谁来继统的问题,显然成了那时的头等大事。当时有条件有资格继承大宝的人选大致有四位:福王朱由崧、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三位藩王与崇祯同属一脉,都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祖父万历皇帝神宗朱翊钧所出;还有一位是万历皇帝的侄子潞王朱常淓。

        但是前三位藩王中,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的辈分要大崇祯一辈,是万历皇帝的儿子,且两人当时身在广西;而潞王朱常淓则干脆就不是万历这一脉所出,乃是万历的侄子,辈分也是同样大了崇祯一辈。不过由于他和福王朱由崧,还有另两位旧藩周王、恒王当时都在淮安,因此就地理条件看,十分勉强地也可算一个人选。

        只是在嘉靖朝的“大礼议”和万历朝的“争国本”事件中,朝士们孜孜以命抗争的就是这份血统亲疏和长嫡,所谓的伦序纲常,按照他们的那套理论,福王朱由崧是当然的不二人选。

        首先福王朱由崧的父亲老福王朱常洵,要比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两藩都居长,而朱由崧又是其长子,和崇祯是同一辈,乃是崇祯的亲堂兄,所以无论是论长幼还是依嘉靖继位的“兄终弟及”先例,他都显然优于惠、桂二王。

        至于潞王朱常淓,不但血缘关系隔了一层,连辈分也要大崇祯一辈,所以怎么看都不太可能轮得到他。

        但偏偏这个时候相当部分的东林党人却开始自己扇起自己嘴巴来,他们闭口不讲嘉靖“大议礼”和万历“争国本”时那套被奉为“万世法”的伦序纲常了,却开始讲起“立贤”来了。可见,人身上的舌头这玩意儿,真是件最没骨头的软东西,随时能翻来覆去,当真好用得很。

        其时在籍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在知道思庙殉国的消息后,数度奔波于家乡常熟和南京之间,以“立贤”之名四处鼓动朝臣们拥立潞王朱常淓,而支持他的有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南京兵部侍郎吕大器、御史张慎言、詹事姜曰广、山东佥事雷縯祚、礼部郎中周镳等人,这些均是东林体系的骨干。其中少数人拥谁的态度各书记载不一,但是他们不拥福王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他们的态度之所以如此反常,只因他们并非真的是在讲什么“立贤”。

        明代的藩王,自宁王以后,充其量也就是个大地主,这几位藩王在封地时,被中央政府看得死死的,一无政绩二无实权,了不起只能收收租,有什么贤不贤的。而他们想拥立的那位“贤”潞王朱常淓,后来的事实更是证明他不但不贤,还是个十分无耻全然没有气节的人,比之福王弘光帝大有不如。在清军破江南攻打杭州时,城下的明军与清军正在大战,他却在城上以酒犒劳清军,一心只要献城投降,如此数祖忘典的无耻之人,到底何贤之有?

        因此说到底,所谓的“立贤”,不过是部分东林党人出于一己私利提出的口号而已。

        他们既拿不上桌面、也不能说出口的真正原因,乃是福王朱由崧的奶奶、老福王朱常洵的母亲,正是万历朝“争国本”事件中的主角之一郑贵妃,也是后来泰昌和天启时“红丸”、“妖书”、“梃击”等案的主角,是东林党一直以来的大对头。正是因为东林系前辈及东林党人的抗争,万历皇帝和郑贵妃试图谋立老福王朱常洵为太子的算盘才落了空,而朱常洵更在其后还被迫离京,去了洛阳就藩,以至最后死在了李自成手上。</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天崩地解,小说《天崩地解》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天崩地解 东林党、“阉党”和明清之际的党争(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