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历史也能这般幽默TXT下载>>历史也能这般幽默>> 一句玩笑引发的弑君悲剧(3)TXT下载

    历史也能这般幽默: 一句玩笑引发的弑君悲剧(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一句玩笑引发的弑君悲剧(3)

        孔子的儒家学说在楚国的三位高人面前碰了壁,但这三位并非高官,不能左右孔子的求职,至多在舆论上起点负面作用罢了,真正对孔子求职起到破坏性作用的是楚国的令尹子西。本来,楚昭王是想聘用孔子的,但问题是孔子没有搞好与主管人事的子西的关系。子西的谮言很有鼓惑性,给楚昭王任用孔子泼了一盆凉水。他说:“大王派往各侯国的使臣,有像子贡这样的吗?”,昭王说:“没有。”子西又问:“大王的左右辅佐大臣,有像颜回这样的吗?”昭王说:“没有。”子西又问:“大王的将帅,有像子路这样的吗?”昭王回答说:“没有。”子西还问:“大王的各部主事官员,有像宰予这样的吗?”昭王回答说:“没有。”子西接着说:“况且我们楚国的祖先在受周天子分封时,封号是子爵,土地跟男爵相等,方圆五十里。现在孔丘讲述三皇五帝的治国方法,申明周公旦、召公奭辅佐周天子的事业,大王如果任用了他,那么楚国还能世世代代保有方圆几千里的土地吗?想当年文王在丰邑、武王在镐京,作为只有百里之地的主,最终能统治天下。现在如让孔丘拥有那七百里土地,再加上那些有才能的弟子辅佐,这不是楚国的福音啊。”孔子的学识渊博,孔子的志向远大,孔子的“兵强马壮”,此时不但不是他可以炫耀的资本,反而成了他求职的障碍,楚昭王一下子断了任用孔子之心。看来,学而“优”不见得能“仕”啊!

        孔子“傻呵呵”地一直待到楚昭王咽气也没受到重用,没有官场潜规则经验的他万万也没有想到子西在背后给他动了刀子。痴心未改的他还盼着接班的楚惠王是个伯乐。而楚惠王却是个讲究实用的国君,历史上记载他倒是聘用了一位人才,但不是孔子,而是大名鼎鼎的公输班,也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能工巧匠鲁班。鲁班也不负重望,为他造出了最先进的攻城用具云梯。要不是墨子反对,楚惠王在灭亡了蔡国、杞国之后,一定还会发动对宋国的战争。孔子的仁义道德那一套,楚惠王根本就一点也听不进去。孔子见楚惠王对自己一点也不感兴趣,只好灰溜溜地走了。至此,孔子终于彻底死了心,六十多岁的他再也不想“仕”了,回家专心做起了学问,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做官不成,咱做“圣人”!

        孟子周游列国为何不为列王所用?

        孟子和孔夫子一样,也曾周游列国,极力说服诸侯采纳他的政治主张,以实现其拯救天下“舍我其谁”的远大报负。他曾去过齐、梁、鲁、邹、滕、薛、宋等国,但最后的结果是没有哪一国的君王拜他为相,孟子的学说被当时的世人评论为“迂远而阔于事情”,无法付诸具体的政治实践,只落得个“亚圣”的虚名而抱着无限的惋惜走完了他悲剧的一生。

        孟子的时代当时正处于战国初期,七雄争霸,孟子久有盛名,故诸侯王都乐于接见他,但诸侯王最想问的是如何富国强兵,如孟子初见梁惠王,梁惠王就问他:“尊敬的老先生,您不远千里旅途劳累来面见我,可有对我的国家很有利的良策吗?”,梁惠王要的是富国强兵的具体政策,而孟子的回答与他的要求相差甚远:“惠王您只提倡仁和义就行了,为什么张口闭口都谈利益呢?”这样的回答梁王肯定是不满意的。他说:“我东边和齐国交战大败,连我的大儿子都牺牲了;西边又败给秦国,被掠去七百里河西之地,南边和楚国打仗又遭败绩,我一心想为我国的死难之士报仇雪恨,您给出出主意吧。”孟子回答:“仁者无敌”。试想,天天闻着血腥的人谁会相信仁者无敌呢?就象美国与伊拉克作战一样,我想哪一方也不会想到什么“仁义”二字,汉武帝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才是硬道理。孟子见齐宣王,齐宣王第一句话便问道:“齐桓公、晋文公在春秋时代称霸的事迹,您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关心的也是如何富国强兵,称霸诸侯,而孟子仍以仁德的道理以对,不为宣王所用。政治首先是具体而现实的,事实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君主们大多不愿行仁政,反过来纷纷修兵重敛、极欲称霸,对待老百姓大多暴虐无道,他们接待孟子这样的学究,不过是要个好名声罢了。可笑的是,这些个外慈内荏的诸侯王,征伐哪国往往以哪国不行仁义为借口,就象现在美国出兵哪国,往往借助民主和人权的理由一样。孟子就像是个到处劝架的好好先生,又像是现在到处救火的联合国秘书长,当腾文公问他如何对付齐国的威胁和兼并时,他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说:“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把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推到后世子孙千秋万代,明显是书呆子的说法,就象宗教中所谓的修下世一样,怎么能让人心服?所以连滕国这样的小国也不会糊涂到拜孟子这样的迂腐书生做相。

        其实,孟子若打起仗来,大概也是懂得兵法的,他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为千古传颂。可惜他是孔夫子门生,一生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生活在中国世道最乱的春秋战国时代,注定只能是个思想家,绝对做不成政治家。事实证明,乱世之国,法家学说和兵家学说最有市场,管仲、乐毅、吴起、苏秦、张仪、商鞅、李悝、李斯之流才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风云人物,为众诸侯所用,成就一世功业,如果孟子出生在战国之后百年的和平汉朝,或许可成为一代明相,董仲舒就是证明。</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历史也能这般幽默,小说《历史也能这般幽默》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历史也能这般幽默 一句玩笑引发的弑君悲剧(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