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坏世界研究TXT下载>>坏世界研究>> 第二节 政治的伦理学转向(4)TXT下载

    坏世界研究: 第二节 政治的伦理学转向(4)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二节 政治的伦理学转向(4)

        在一个价值观体系中,选择什么东西作为至高价值是需要无比谨慎的事情,因为当其他价值在与最高价值发生矛盾时,其他价值就必定被牺牲掉,因此,只有最高价值才具有决定性意义。如果最高价值选择不当就会使整个价值体系失去正当性,即使这一体系包含了所有好的价值也无济于事。儒家价值体系在内容上足够丰富,包括了生活所需要的几乎所有价值,但其最高价值的设计不当,其他价值再好再多也会被消解。在儒家最高价值层次中,尊尊原则正是最为不当的一个配置,它本身不是一种普遍价值,而且缺乏来自普遍价值(真善美之类)的支持,其唯一目的就是维护长老权贵的利益。亲亲原则虽然是正当配置,但独力难支,又没有构成对尊尊原则的制约,而且与尊尊原则形成某种矛盾(比如忠孝不能两全),因此儒家价值体系的设计是非常可疑的。陈胜的“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就是对尊尊的反动,不过陈胜观念也没有正当理由,它促进了与同样有害的暴民传统,而统治和暴民作乱是对社会的双重伤害。尊尊原则最为深远的危害就是取消了政治正当性。按照周思想,政治正当性在于贤能德治而获得民心,贤能德治是政治投资,是获得政治正当性所必需的成本。儒家过分突出尊尊原则并且使之超越了贤能德治,这样暗中取消了政治正当性问题。显然,儒家并没有完全“从周”,而是半从周半背周。

        推爱更是儒家的关键难题。亲亲虽然感人,但还必须能够推爱及众,才能够构造出普遍有效的伦理。正如孟子声称的,儒家伦理无非“善推”《孟子?梁惠王上》。而已。如果推不成,儒家就难以成立了。可是以亲亲原则进行推爱却形成了后来被费孝通描述为“同心圆”结构的伦理困境:推爱及众的要义在于情感层层外推而达到爱众,但问题是,推爱推不出多远,恩义就非常稀薄了,最后完全消失在变得疏远的关系中,推不远所以推不成。这个困难的另一面是:天下有无数家,此家与他家之间同样存在着与个人之间一样的矛盾和冲突,这同样严重打击了推爱。这说明亲亲模式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并不是一个充分的伦理基础,它对解决社会冲突并没有决定性意义。由家伦理推不出社会伦理,由爱亲人推不出爱他人,这是儒家的致命困难。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孟子构造了性善论(孔子对人性的估计并不乐观,后世儒家普遍认同的性善论是孟子制造的)。可以想象,假如人性本善,推爱他人就是非常可能的了(尽管还不是必然),而且性善必定增大礼治教化的成功率。孟子的著名论证说,人之本性有恻隐之心等“四端”,好比人有“四体”,一样是天经地义,如此云云。这套论证的每一点都是错的:(1)四端中除了恻隐之心勉强属于自然人性(尚有待证明),羞恶、辞让、是非之心都显然属于教化人性。把教化结果说成是自然本性,这是颠倒因果,瞒天过海。而且(2)在人性中随便挑出几种善良之心去证明性善是无效的,因为性恶的证据恐怕远远多于性善,更糟的是,性恶之心比性善之心更有力量,最为显著的是,自私之心无处不在,其动力之大,即使为了蝇头小利也足以使人利令智昏而草菅人命。现代科学的证据也更有利于性恶论,趋利避害、谋求安全、争夺生存条件和生存优势甚至无端侵犯,都被证明是人性中最具决定性的天性。相比之下,恻隐之心等四端对行为并没有强大影响力,通常只在特定情景中才起作用,而且其力量非常有限,只够促成非常有限的善举,无非小恩小惠,有时还是为了沽名钓誉,根本不可能超越私心。总之,人性善的力量远远小于人性恶。(3)人间确实存在一些义薄云天的事迹,但恐怕与孟子列举的性善之心无关。恻隐辞让之心的力道微弱,不足以成就义薄云天的壮举,是非之心甚至不足以感动自己。自我牺牲的动力必定来自某种强大的精神,义薄云天的事情都源于高度精神化的壮丽意识,比如理想、真理、使命或爱情,甚至,无可抗拒的美有时也能够让人愿意牺牲生命,这说明真正的爱和利他行为必定源于伟大的感情和思想,而不可能来自恻隐之心之类的小情小调。既然恻隐之心之类不可能导致人们做出足够大的利益让步和自我牺牲,就显然远远不足以解决社会冲突,那些小小的善良对于人间苦难来说是万里之遥的杯水车薪。(4)孟子的类比论证法完全不伦不类,假如四端与四体是有效类比,那么,既然人性实际上有许多“端”,是不是就应该说人有许多“体”?此类荒谬论证无需多谈。性善论难以成立,使得推爱失去希望。

        儒家伦理对于解释社会是不充分的,亲亲尊尊加上推爱还是不能有效建立良好社会关系。一个充分有效的伦理体系到底需要多少原则,这很难确定,但无论一个有效的伦理体系由多少原则构成,其中都必须包括一个能够解释如何对待陌生人的普遍原则,因为陌生人才是典型的他人,不能解释陌生人就等于不能解释任何他人。如果能够成功处理陌生人问题,其他关系就相对容易处理了。儒家主要解释了熟人关系,在陌生人问题上含糊其辞,只是幻想推爱,可是推爱方案既无力又牵强,实在不算“善推”。关于儒家思想的局限性有一种辩解说,儒家的熟人伦理在古代是够用的,因为古代就是熟人社会。这一解释恐怕不很真实。古代的熟人比例比较大,但陌生人也不少(除非像老子想象的“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而且,不同的熟人共同体之间也相当于陌生人关系,比如一乡与另一乡的关系,一国与另一国的关系。因此,陌生人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回避了陌生人问题的伦理或政治体系都是无效的。儒家没有能够构造有效的陌生人理论,因此在解决社会和政治问题上能力有限。</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坏世界研究,小说《坏世界研究》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坏世界研究 第二节 政治的伦理学转向(4)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