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世界研究: 第二节 政治的伦理学转向(2)
第二节 政治的伦理学转向(2)
值得注意的是,儒家是伦理主义,却非道德主义。道德是卓越品德,是自由心灵的向善性,它意味着“x是好的,因此我将选择做x”。其中“x是好的”的理由是:x是普遍有效的理性原则所能够证明的正当性(相当于康德原理),或者,x能够给自己同时给他人带来幸福(相当于孔子的普遍人情原理)。伦理却是行为规训体系,是不自由心灵的服从习惯,它意味着“x是被规定的,所以只能做x”。其中的x不一定是好的,而仅仅是一种规范。儒家政治的伦理学转向同时也是伦理学的规范主义转向,它以规范去定义价值,这与以价值去判断规范的原则背道而驰。这正是老子看不起儒家的理由,老子发现,失德才需要崇礼。公正地说,儒家也重视作为价值的德,只不过更重视作为规范的礼,问题出在儒家搞错了价值和规范的本末关系,混淆了道德和伦理,于是把伦理看做是定义道德的方式。事实上,道德绝不是由伦理规范培养出来的,人们不得已遵循规范,但不见得因此就有道德。道德具有人类性眼界,因此指向高于个人得失的精神追求,比如真理、人类命运、美以及卓越人性。规范不是道德的基础,伟大的精神才是道德的根据。
儒家对礼的重新解释是比较奇妙的。儒家扩大了礼的含义,使礼的概念变得无所不包,政治制度也被包括在内,于是政治就无非是礼治;同时对礼进行伦理化解释,于是政治就无非是伦理。这一转换奠定了后世中国以伦理治国以及伦理管理生活的文化风格。礼作为无所不包的规范体系在覆盖面上几乎等于古希腊所谓的nomos,但其中的差异不可忽视。nomos是与自然规律相对而言的一切人为规章制度,包括法律、政制、伦理和习俗,其中法律尤为重要。儒家的礼也大概覆盖所有规章制度,但所有规章制度都被看做是伦理性的,必须由伦理去解释。由此可见,nomos所包含的生活场面比较丰富,而礼则把生活缩水为伦理行为。这种对生活单调化的理解实为政治隐患。
把不属于礼的事情都归为礼,这是偏离周政而非从周。从《尚书》以及《逸周书》看,周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德治而非礼治,礼治是辅助配合德治的文化手段。德治天下换取民心对权力的承认,这是关于政治正当性的深刻问题意识。礼治即使达到人民“有耻且格”,也仍然没有证明其政治正当性。假如一种制度是民主决定的社会契约,它的政治正当性由民主程序所解决;假如一种制度是统治集团根据理性策略而设计的“王制”,统治者就必须通过德治去赢得民心,从而完成其政治正当性证明。周朝选择的是后者,以“德”去让人民有所“得”,这种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获得民心,在德治基础上,就可以锦上添花地发展礼治文化。礼只有以德为基础并且配合德的时候才具有意义,德为质,礼为文,如果没有德治给予人民的实在利益,礼治就是一纸空文。
儒家颠倒了德与礼的“质”和“文”关系,赋予礼以独立绝对意义,把礼看做是第一原则,这就在逻辑上默许了礼与德的脱节,于是,礼无需德的证明。这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隐患。按照礼治,即使一种统治是无德的,礼作为社会规范和秩序也必须坚决维护,对礼的任何挑战都被看做是伦理不正确(以至于后来宋儒主张“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样反人性的规范)。既然伦理吞并了政治,伦理不正确就意味着政治不正确,于是任何生活细节就都被政治化了,形成上纲上线的生活管制传统。儒家还把原本以政治和经济意义为主的“周德”变成以伦理意义为主的“儒德”,德就变成了以仁为主导的伦理态度。伦理化的德削弱了德的厚重意义,这是很可惜的一种变化。同情人民水深火热的苦难,固然是应有之仁心,但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才真正是有分量的德政。把政治弱化为伦理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统治者所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礼治是好伦理,却是坏政治。
尽管儒家也希望统治者能够以仁德爱民(所谓君君),但为政之德被看做是君主的恩惠和人民的幸运,而礼所规定的身份、地位和待遇制度(其实是既得利益制度)才真正被认为是不容置疑不可挑战的秩序,于是,德就只是偶然恩惠,而礼才是必然管制。比如说,如果没有做到君君,只是百姓运气不好,但如果人民因此推翻君主的统治,则被认为是非礼大罪;如果没有做到臣臣,则被认为是不赦之罪。在德与礼的不对称关系中,统治者的政治义务变成了象征性的政治修辞,儒家就言行不一地回避了政治正当性问题。尽管儒家喜欢高调谈论民心,但只要把礼看做是不容置疑的天经地义,就在逻辑上取消了政治正当性问题。后世老谋深算的统治者都意识到了儒家在维护政体上的重大作用而尊儒家为国家意识形态,道理在此。
儒家对政治的误导的根本在于相信政治问题可以在伦理中求解,而且以为伦理是政治问题的最好解法。这是把问题化简,把场面变小,此种方法虽有化繁为简之美,却也有削足适履之弊。把政治问题收缩为伦理问题就等于削弱了政治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忽视了政治的许多变量,甚至回避了政治的宏大场面。周的政治思想框架是天下体系,以世界政治为总纲,展开而有国际政治和国家政治,都是场面宏大的政治问题,而儒家转向修身养性的伦理行为,试图以小见大,从修身齐家的伦理行为推出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结果。伦理有助于政治,却不能代替政治。周的思想路径是天下—国—家,而儒家的思路是家—国—天下,本来,家—国—天下的伦理路径可以良好配合天下—国—家的政治路径,以伦理补充政治,可是儒家却试图由伦理推出政治,这样反而在政治和伦理之间制造矛盾。当然,儒家并非没有自己的道理。制度有礼乐刑政,“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记?乐记》。,刑政治身,礼乐治心。儒家也知道制度是多方面的,但儒家相信,如果不能治心,不能通过教化使人都变成好人,那么社会终究是坏的。法律治标不治本,只使人畏惧而不能使人变好,因此儒家把法律看做是为政之末,把伦理看做是为政之本。孔子有个著名论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这一批评其实对法律不公,因为法律本来就不是用来改造人性的而只是用来惩恶的。至于伦理规范是否具有孔子所想象的神奇效果,则很有疑问。据说礼能使法失去作用,达到“无讼”,这是儒家所以看不起法治的理由,不过这个理由只在不可能的世界里才有意义。趋利避害是最强大的人性,没有一种文化能够强过这一自然力量,伦理能够改变人性的想法完全是一个神话。儒家试图治本,立意虽高,但基本上属于愚公移山或精卫填海之类可敬而不靠谱的想象。</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 大玄印
第六百四十八章 参赛名单 - 仙道少年行
第143章 行路 - 规则怪谈:死亡黑猫饲养指南
第218章 诡梦列车(11) - 骑砍玩家狂想曲
第一百三十二章 诺德王国分裂 - 猎天争锋
第1900章 跨越星区的薪火相传! - 秦刀
第八十三章洗脱嫌疑 - 得知真相,七个师姐跪求我原谅
第一百三十三章关键时刻 - 大隋:我杨俨,继承大统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审问 - 十日诡谈
第一百八十五章 强煞(二) - 界起通天
第1069章云尘闭关再入极境 - 开局:葬神峰主,我培养大帝无数!
第九十六章 我应该没有强迫你吧?求推荐 - 灵宠创造模拟器
第1295章 冥府与后土大神的关系 - 重生:我在修仙界大杀四方
第一百零一章一剑斩苍穹 - 亿万萌宝老婆大人哪里跑
第3645章 你们都还好吗? - 永夜圣典
第九十七章,全新的魔族 - 第一瞳术师
第1882章 番外:现代篇(44) - 道婿下山
第24章 挖祖坟 - 恐怖复苏之全球武装怪胎
第2249章 拔钉(下) - 抛夫弃子,我带六个女儿吃香喝辣
第834章 电棍 - 妈咪轻点虐,渣爹又被你气哭啦
第350章 别让她伤到自己的眼睛 - 刚出娘胎,定亲转世女帝
第182章 赢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