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一寸河山一寸血2·华北风云TXT下载>>一寸河山一寸血2·华北风云>> 第二十章 烽火长城(4)TXT下载

    一寸河山一寸血2·华北风云: 第二十章 烽火长城(4)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二十章 烽火长城(4)

        板垣果非铃木可比,倒不是说他的兵书战策一定比铃木强上多少,而是他更“知彼”。

        作为“中国通”,北方地理曾是板垣关注的重要目标。尤其他在任关东军参谋长期间,曾以考察为名,深入平绥铁路沿线仔细考察和研究过这里的地理环境,并由此画出了可用于实战的军事地图。

        对于战场指挥官来说,地图可不是一般的重要。

        明末清初时,有一个叫顾祖禹的无锡人,写了一本奇书,当时很多人看了都不知道作者写此书是干什么用的,“骤读,每不知其用意所在”。

        不懂归不懂,书却是奇货可居,价格贵得吓人,直到清末,买一本手抄的也得用去白银40两。史载,无锡当地人多以誊写该书为生者。

        实际上它是一本军事地理书,一村一溪一山一店皆记之甚详。顾祖禹是明末书生,也跟“明末三大儒”那样搞过反清运动,失败后才不得不隐居山林著书。他写这本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给后来的反清义军做指路明灯。

        让人嗟叹的是,几百年之后,顾氏之书并没有被拿去反清,却被人读后用在了与太平军作战方面,而且立即见效。

        此书名叫《读史方舆纪要》,读这本书且享得大名的人,叫左宗棠。

        据说日本人对此书也十分重视,“战时行军,多行其意”,可见许多年过去,山川形胜仍未有大的变化。

        但毕竟时代在演变,以前打仗用放大镜就行,现在最好还得用显微镜。

        南口战役时中队所使用的地图,竟然出自于前清光绪年间,距现在整整40年了!

        更为糟糕的是,清朝的先人们还没建立起测绘学概念,所谓的地图,跟古玩店里的“长江万里图”差不多,无非是某个文人或者小吏在周围溜了一圈,然后回到斗室凭借记忆,写意式地记下山川形胜而已。

        这种地图甚至都不如《读史方舆纪要》,拿着这种地图上阵,有如盲人骑瞎马,要到东,它可以指你到西,要到西,它可以指你到东。

        就这,还不是每个军官都有,必须是团长以上!

        与“长江万里图”相比,板垣考察并绘制出来的地图却极其精准,连小村庄和单家独户的房子都标注在上面,长城上哪里有碉堡更是画得清清楚楚。

        画出来以后,印发给师团的每个军官,连中队长、小队长这样的角色都人手一份。

        汤恩伯虽精于战术,然而在“知己”上甚至还不一定超过人家板垣,如此打仗岂能不吃亏。

        几个回合之后,汤恩伯力战不过,只得收缩兵力,退守居庸关。

        自南口开战以来,身为一军之长的老汤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人已瘦得像鬼一样,两只眼睛深深地凹陷进去,整个身体仅剩下了皮包骨头。

        “壮汤”变成了“瘦汤”。

        他一刻不停地吸烟,始终盯着的就是两样东西,一张前清版的老地图,一部电话。

        他要继续咬牙苦撑。

        经过居庸关前的血战,又有好几个山头失去了。要想多守哪怕半日,唯一的办法,只能冀望于“回光返照”,把那几个山头再夺回来。

        说回光返照,是因为一个完整的第13军已经快打光了。

        汤恩伯曾亲自到居庸关前线视察,去了以后,对着手下那些已被耗得油尽灯枯的子弟兵,他无言以对。

        嗫嚅半天,只有一句:我们要好好地打呀!

        然后就难过得再也说不出话来。

        要打,总得有人。汤恩伯问担任前敌指挥的王仲廉还能集中多少人马。

        王仲廉本人就钻在居庸关的山洞里,实在没地方坐下来,只好弄了一节火车车厢临时安顿。由于屡次上阵督战,身为师长的他也曾经被日军的炮弹削过头皮,若不是脑袋上顶着个钢盔,几性命不保。

        第13军打到现在,满打满算,连一个团都没有了。

        师长反过来问军长,你那里还能不能再派点人过来?

        汤恩伯此前把预备队都派了出去,哪还有什么能打仗的人。

        他默默无语,把身边的兵也搜罗出来,交给了王仲廉,里面就包括卫兵和勤务兵。

        王仲廉终于凑够了一个团,所有勤杂人员、伙夫、马夫都在里面。

        当天晚上,王仲廉带着这些人发动反攻,又夺回了三个山头。

        这时汤恩伯的身边仅有两个传令兵跟从,成了标准的光杆军长。得悉反攻得手的消息后,他唯有苦笑自嘲:不想残兵亦能镇守居庸关!

        苦守终于等来了增援,但这些援兵的质量差次不齐,有好有坏,有高有低,很容易被进攻对手找到破绽。

        破绽一出,缺口立开。

        此时汤恩伯最需要感谢的人是阎锡山,后者将晋军战将陈长捷派至居庸关。依靠陈长捷的及时出击,才算是把口子给堵住了。

        在汤恩伯出征前,蒋介石曾给了他一个坚守的期限:至少十天,多则半月,以待重兵相援。

        这个重兵指的是卫立煌和傅作义,但半个月过去了,他们仍迟迟没有现身。

        卫立煌第14集团军要从华北赶来,由于平津已被日军占领,坐不了火车,只能翻山越岭,导致沿途行军非常困难。

        老傅倒就在绥远,但他也迟到了,而之所以迟到,则是因为需要腾出时间,以扫除身边背后的各种隐患。

        第一个隐患是商都。

        当初绥远抗战,在拿下百灵庙之后,他本来就是想一鼓作气拿下商都的。因为在傅作义的眼里,商都位置十分重要,乃绥东门户,拿下这里,就等于守住了绥远的东大门。

        在斩获商都之后,他终于放下了一个心思。

        第二个隐患却是刘汝明。</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一寸河山一寸血2·华北风云,小说《一寸河山一寸血2·华北风云》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一寸河山一寸血2·华北风云 第二十章 烽火长城(4)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