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鏖兵台儿庄TXT下载>>鏖兵台儿庄>> 第八章 台儿庄战役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3)TXT下载

    鏖兵台儿庄: 第八章 台儿庄战役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八章 台儿庄战役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3)

        第五,在津浦线上拖住日军数月,对我最高统帅部部署武汉会战及实现向西南大后方的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

        台儿庄之战,我军首先在津浦线南段成功地阻击了日军南路主攻沿津浦线北上的计划,池淮阻击战打了两个月,最后双方隔淮河对峙,使日军华中方面军不能增援台儿庄。从1938年3月开始,日军华北方面军改从津浦线北段南下,我军又在滕县及临沂阻击日军,最后在台儿庄正面战场同日军激战半个月,获台儿庄大捷,紧接着于4月8日至15日进行追击战。总计我军在津浦线上拖住日军近4个月。

        日军攻陷南京后,未能迫使中国订立城下之盟,于是急欲打通津浦线,夺取武汉。武汉是当时全国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我最高统帅部所在地,武汉得失,于抗战前途关系甚大。

        台儿庄之战,挫败了日军打通津浦线计划,充分发挥了我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计划,使我统帅部有充分的时间来部署下一阶段的武汉会战。

        1938年1月1日,蒋介石命令组织武汉卫戍总司令部,任命陈诚为总司令,负保卫武汉之全责。保卫武汉,不仅专指武汉三镇,还包括武汉以外各战略要线与战略要点,而以武汉三镇为核心。统帅部《对武汉附近作战之意见一统帅部指导方案》指出:“惟武汉三镇之不易守,而武汉近郊尤以江北方面之无险可守尽人皆知,更以中隔大江,外杂湖沼,尤非可久战之地,……故欲确保武汉而始终保持武汉为我政治经济资源之中枢,则应战于武汉之远方,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是为上策。”①

        蒋介石对武汉国防工事之实施十分重视。2月4日电陈诚,规定武汉附近阵线工事应照新式野战筑城构筑,限期完成。

        遵照蒋介石的命令,陈诚于2月20日正式颁布武汉附近防御工事构筑计划,将国防永久工事分为10个区,由各连队分别负责兴建,同时对整个阵地编成与兵力部署,大炮配置等,亦均有所决定。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施工,防御工事于1938年春季基本告成。

        整理军队是武汉军事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保卫武汉从各方调来了军队,其中有的因参战已久需要补充,有的因无作战经验需要训练,皆为卫戍总司令部之重要责任。德国顾问自独立团营以上(特种兵),各师、各军,均有配属,或担任训练,或指导筑工,均能依统一计划,分途进行。②

        李宗仁说,台儿庄、徐州之战最大的作用,是争取了几个月时间,武汉赢得时间布置,否则,日军一抄到四川,中国就一败涂地了。③

        “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后,我国沿海各地工厂冒着敌人的炮火纷纷内迁。上海迁出的工厂150家,加上无锡、苏州、常州、南京,共计200家,指定先集中武昌,再由长江西运宜昌转重庆,或南运湖南转湘西、桂(州)柳(州)。武汉地区工厂内迁者,约150家。上海迁出的工厂,按类别有机器五金业66家,造船业4家,炼钢业1家,电气及无线电业18家,玻璃陶瓷业25家,化学工业19家,文化印刷业14家,纺织及染纺业27家,食品工业6家,其他工业6家。这些工业迁至武昌后,有64家工厂于1938年1月恢复生产。武汉内迁的工厂,除大型的汉阳兵工厂及汉冶萍钢铁厂外,稍具规模的机器厂仅3家,其他100余家为纺织及面粉等工厂。

        抗战以来,自沦陷区流亡到后方的人口约在1000万以上,其中有一部分来到武汉。随着工厂内迁,学校、机关及机关工作人员、教职员工及在校学生、工厂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技术工人(仅这部分工人计有2500人),也陆续迁到后方。台儿庄之役,为人口疏散赢得了宝贵时间。

        我国在东晋及南宋期间,曾经有过两次由于战乱而发生的由北而南的人口大迁徙,即历史上所谓“衣冠南渡”。抗战军兴,我国又发生了一次由东而西的人口大迁徙。这次大迁徙,比起历史上那两次更为复杂。最大的不同,在于前两次是由于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先进的汉民族地区入侵,而抗战初期的大迁徙,则是外国侵略者深入我国领土所造成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对付这种入侵者的办法,便是开展持久消耗战,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最后将敌人消灭,而不是如同历史上避难南下的汉民族逃亡至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去躲避战祸。“衣冠南渡”与“衣冠西渡”又有相同之处。其中主要的共同点是:前者对开发南中国,发展生产力及延续和发展了先进的汉族文化传统,在历史上起过伟大的作用。后者对于实现向西南大后方的战略转移,发展大后方经济,建设我国西南抗战基地,支持持久抗战,复兴中华民族,意义十分重大。

        第六,以运动战为主,与阵地战、游击战相配合的新战略战术的运用成功,在抗战中是一大创举。

        台儿庄外围的序战落下帷幕之后,沿台枣支线南下的日军第十师团开始进犯台儿庄。孙集团军死守台儿庄,在正面进行阵地战,汤军团则在台儿庄以北敌之侧背进行运动战,配合孙集团夹击进犯台儿庄之敌。该军团最初渡过运河,经台儿庄北上,绕过峄、枣,向抱犊崮山地迂回进攻郭里集、峄县、枣庄,随即由山地迂回到台儿庄东北侧击敌之后路,进而由腰里徐、柿树园迂回到洪山,兰陵腰击由沂河西岸向西增援之第五师团坂本支队,最后仍迂回到台儿庄东北侧袭敌之后路。汤军团20天内在抱犊崮、台儿庄百余公里的地区内,来回走了8次①,始终保持自主的机动的态势,寻求敌人,进行侧背攻击。</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鏖兵台儿庄,小说《鏖兵台儿庄》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鏖兵台儿庄 第八章 台儿庄战役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