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中国历代帝王故事TXT下载>>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清(23)TXT下载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清(2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清(23)

        光绪二十四年一月八日,康有为送上一个奏折,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变法纲领,希望光绪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榜样,推行新政。其主要内容有三条:大誓群臣以定国是;立对策以征贤才;开制度局而定宪法。光绪把康的奏折和著作放在案头,天天浏览,对他的言论主张深为信服,变法维新的决心也就日益坚决。

        这一年四月十日,恭亲王奕祈去世。奕祈是咸丰皇帝的亲兄弟,他的去世,对光绪说来,一方面少了一个依靠,另一方面也少了一分变法的阻力。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正式颁发了“明定国是”的诏书,正式宣布实行变法。从这一天开始,到同年八月六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为止,新政实行了一百零三天,史称“百日维新”。

        在这一百多天的时间里,光绪先召见了康有为(一个皇帝召见一个“小臣”作长时间的谈话,是史无前例的),接着又召见了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光绪向康有为说到他受掣于慈禧和守旧大臣的苦衷。康有为向光绪建议增设新的衙门,擢用有才干的小臣。光绪乃赏梁启超六品衔,办理绎书局;又给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四人以四品卿衔,担任军机处章京,参与新政,实际上成为新政的核心人物。

        在这百日之中,光绪下了一系列变法诏书,下令实施一系列变法措施。例如在经济方面,修筑铁路,开采矿产,改革财政,取消满人寄生特权;在政治方面,鼓励办报,提倡上书言事,改定律例,裁撤冗官,澄清吏治,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取士等;在文化教育方面,广设学堂,奖励科学,提倡西学,广办邮政,裁撤驿站等,在军事方面,精练陆军,筹建海军,设军工厂制造军火等等。

        这些措施尽管只是一些改良主义的措施,却已经激起以慈禧为首的守旧势力的极度仇视和愤恨。实际上,几乎与百日维新同步,一场组织严密的政变阴谋也已在进行之中。

        四月二十七日,慈禧强迫光绪免除翁同稐的协办大学士和户部尚书的职务,把这位光绪最亲信的心腹大臣逐回江苏原籍。这等于砍掉了光绪的左右手。这是政变的第一步棋。据说,慈禧先拟就了把翁同稐革除回籍的谕旨,令光绪发布。光绪“惊魂万里,涕泪千行”,甚至于“竞日不食”。第二步,慈禧派她的心腹荣禄代替王文韶任直隶总督,这样,荣禄j可以直接节制直隶境内的北洋三军(董福祥的甘军,聂士成的武毅军和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是当时清朝最精锐的军队),为武装镇压维新势力做好准备。不仅如此,慈禧又任命她的亲信分别担任京师地区的各种军事要职,控制了京畿地区的军权。

        第三步,慈禧任命其心腹裕禄为军机大臣,加强对军机处的控制。

        至于在宫廷中,更是密布慈禧的爪牙。紫禁城各门也由新任步兵统领崇礼(慈禧的心腹)所派遣的八旗官兵严密把持。其实,早在政变发生以前,光绪就已经成为慈禧瓮中之鳖了。

        这一年的四月二十七日,慈禧强迫光绪宣布秋季侍奉慈禧去天津“阅兵”。传说慈禧和荣禄阴谋借阅兵之机,废除光绪,另立新君。光绪听说这一消息,既紧张,又愤怒。七月十九日光绪把阻挠新政的怀塔布、许应骙等六部官员一并革除,又把李鸿章、敬信两人赶出总理衙门。维新派和守旧派的斗争趋于白热化。

        7月28日,光绪去颐和园,请求慈禧允许他开懋勤殿以议制度,慈禧不但不同意,还狠狠训斥了光绪一顿。光绪预感大祸将临,写了一道密诏给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密诏说他本人认识到非变法不能救中国,非去守旧乖谬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不能变法,但皇太后不以为然。现在他的皇位也难以保全,要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妥速密筹,设法楣救。这份密诏交杨锐带出,杨看了密诏,惊慌失揩,竟压了五天才交给林旭。光绪不见回音,焦急万分,自知大祸已迫在眉睫,决定叫康有为立即离开北京,于是又写了一道密诏,用暗语令康有为“迅速出外,不可延迟”。林旭将这两道密诏交康有为,康有为奉诏痛哭失声。他立即召集谭嗣同、梁启超等人密商挽救光绪和新政的办法。但大家都束手无策,只能相对痛哭。最后,康有为决心要谭嗣同去说服袁世凯,劝袁举兵勤王,杀荣禄,除旧党,逼慈禧交出政权。这群书生居然把一个窃国大盗当成了唯一的救星。

        在这以前,康有为曾经向光绪推荐过袁世凯,要求光绪“结袁以备不测”。康有为认为,北洋三军中,唯有袁世凯有可能被争取过来,在天津“阅兵”时救光绪。康有为之所以相信袁世凯,是因为他曾派自己的亲信弟子徐仁禄去试探过袁世凯,老奸巨滑的袁世凯在徐仁禄面前假惺惺表示很钦佩康有为。康有为就大上其当,以为争取袁世凯是解救危局的唯一生路。光绪听了康有为的话,立即召袁世凯来京陛见,并传旨赏袁世凯以侍郎头衔,命他专办练兵事务。袁世凯当着光绪的面表示愿为皇上效命,虽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其实,他一到京城,就遍访守旧派大臣,向他们表明心迹。

        八月三日深夜,谭嗣同独访袁世凯,向他坦露了维新派的计划,要他举兵相救,袁世凯居然慷慨激昂地表示“杀荣禄乃一狗耳”。八月五日,光绪再次召见袁世凯,给了他一道密诏,要他保护新政。他拿到密诏,立即回天津,当夜就向荣禄告了密,还夸大其辞,说谭嗣同传光绪谕旨要他举兵进京围颐和园,杀慈禧。荣禄得此密告,立即从天津坐专车赶到京城,直奔颐和园向慈禧报告。慈禧听报,大为震怒。八月六日清晨,慈禧就从颐和园赶回宫中,把光绪囚禁于南海中的瀛台,又以光绪的名义发布诏书,宣布她再次垂帘听政。接着,慈禧下令逮捕了谭嗣同等六人,不经审讯,就立即将他们杀害了。这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这六人,除谭嗣同外,还有康广仁(康有为的弟弟)、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康有为事先已逃离北京,乘英国商船重庆号到上海,接着又改乘英巴拉勒特号商船,在英舰护送下,去了香港。梁启超则先避居日本使馆,后在日本驻天津领事陪同下化装逃出北京,在天津乘日本军舰到横滨。谭嗣同本来也可以逃走,但他对梁启超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元以酬圣主。”他还对劝弛逃走的日本使馆官员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终于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维新变法事业献出了一腔热血。这一年是戊戌年,所以慈禧发动的政变,就称为“戊戌政变”。从此,光绪作了终身囚徒。维新变法是失败了,大清皇朝也从此加速走向坟墓。

        (取材自《清史稿·本纪·德宗》、梁启超著《戊戌政变记》)

        58.光绪皇帝“病危”

        戊戌政变以后,光绪被幽禁于南海中的瀛台。它四面环水,只有一座小桥与陆地相通,小桥上的桥板也被撤去了。光绪是真正与世隔绝了。没过多少日子,京城中就开始传闻,说是皇上得了重病。也就在发生政变这个月(光绪二十四年九月)的月底,宫中叉传出一道“上谕”,说是光绪自四月以来就生了重病,着天下名医入宫医治。其实,这又是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的一个阴谋。他们总觉得留着光绪是眼中钉,肉中刺,想要公开废掉他另立新帝,又不敢贸然动手。所以散布光绪病危的谣言,一方面为这一废一立造舆论;另一方面也是放出一个试探性的气球,试探一下列强的态度。西方列强识破了慈禧的阴谋,立即作出反应。英国公使窦讷乐以半官方的身分通知清总理衙门,说:“我坚信,假如光绪帝在这政局变化之际死去,将在西洋各国之间产生非常不利于中国的后果。”日本也支持英国的态度。英国政府甚至将驻远东的舰队调到中国海面,西方列强也纷纷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派军队进入北京。西方各国还提出要派医生入宫给光绪治病。慈禧只好把废黜光绪的阴谋搁置起来,让庆亲王奕劻通知窦讷乐,说关于光绪病危的消息纯属谣言。

        就这样,光绪忽而“病危”,忽而又没病了。他的名义上的皇帝还得继续当下去。光绪真正病危要到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那时坏事做绝的慈禧太后自己也病倒了。但她还咬牙切齿说,光绪想要她死在他的前面,休想。不过,就在她得知光绪死讯后的第二天,她也终于跟着光绪去见阎王了。

        (取材自《清史稿·本纪·德宗》《清史稿·后妃·文宗孝钦显皇后》)

        59.“要回家”与“快完了”

        清皇朝有小儿登基的“传统”。顺治帝六岁登基,康熙即位是八岁,同治是六岁,光绪是四岁,而末代皇帝宣统(1909-1911)竟然三岁做了皇帝。这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慈禧太后突然决定立醇亲王奕譞的孙子、载沣的儿子溥仪为嗣皇帝。这幕喜剧自然又是慈禧一手导演的。光绪没有儿子,溥仪是光绪的侄子。奕譞也就是光绪的生父,光绪排行第二,载沣则是老五。就是这位奕譞,当听说他的儿子载湉被立为皇帝,即光绪皇帝,竟吓得痛哭失声,昏厥了过去。他经历了辛酉政变,深知宫廷斗争的利害,所以终其一生,对慈禧不敢稍有违忤。他又是慈禧的妹夫,所以慈禧对他格外垂青。慈禧让溥仪既承继同治,又兼承光绪之祧,她这样做,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于她始终不愿做太皇太后,而要做皇太后。当年她挑选外甥载湉做皇帝,而不挑比同治晚一辈的人做皇帝,也是这个原因。因为只有皇太后才可以垂帘听政,当了太皇太后,同治的皇后做了皇太后,她还怎么垂帘听政呢?可惜这位机关算尽、专横一世的“老佛爷”,虽然一手控制了三代帝王,她自己却逃脱不了自然规律的控制,溥仪进宫才两天,她就一命呜呼了。

        三岁的幼儿要登大宝,实在不容易。小宝贝一抱进宫里,醇王府的老福晋就昏了过去。这宝贝疙瘩又哭又闹,不让太监抱,后来靠着乳娘的才制止了这场大混乱。宝贝由乳娘抱进宫中,谁知他一见到慈禧那张阴森可怕的老脸,竟吓得嚎啕大哭,浑身哆嗦。登极那天,就更热闹了。溥仪被抬上太和殿,放到皇帝的金龙宝座上,一个吃乳的婴儿怎么忍受得了这样的“大典”?他大哭大叫“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可以想象,此时此刻,这位皇帝的尿布是大湿特湿了。生父载沣跪在下面,满头大汗地把他按住。这婴儿的哭声,伴着大臣们的三跪九叩,可算得上是横绝千古的一幕滑稽戏。据说,当时载沣哄着被按在宝座上的儿子,连声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这句话,连同溥仪哭叫的“要回家”,似乎都成了不祥的预言。文武百官忧心忡忡,议论纷纷:“怎么能说‘要回家’‘快完了’呢?”他们所担心的是,大清皇朝会不会真的“快完了”?他们会不会真的要回老家去?

        事实果真如此,这两句话竟真的成为应验的谶语。不到三年,大清朝在人民革命的风暴中“完了”!许多人也终于“回”了“老家”了!

        (取材自《清史稿·本纪·宣统皇帝》,溥仪藉《我的前半生》)</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中国历代帝王故事,小说《中国历代帝王故事》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清(2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