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中国历代帝王故事TXT下载>>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元明(22)TXT下载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元明(2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元明(22)

        不仅如此,刘瑾等人更设想出了许许多多的游戏名堂来娱乐明武宗,而且故意在明武宗玩得兴头上时,搬出一大堆大臣的疏章要明武宗签署。明武宗起先还硬着头皮签署,不久便不耐烦了,他对刘瑾说:“我用你是干什么的?老是用这些疏章来烦我,打断我的兴头,以后你拿去裁决好了!”

        刘瑾得到明武宗的特许,起先还将疏章送内阁拟旨,不过秉笔者在拟旨前往往要先揣摸刘瑾的意向,有些摸不透的事,还要到刘瑾那里去请示。后来刘瑾也觉得这样做手续太麻烦,便干脆在自己家里拟旨,直接由自己替明武宗下达圣旨。

        刘瑾做了五年司礼太监,做了数不清的坏事,明武宗把拟旨的权力交给了刘瑾是直接的原因。所以后来的史家称明武宗是坐着的皇帝,而称刘瑾太监是站着的“皇帝”。

        (取材自《明史纪事本末·刘瑾用事》)

        65.闭关三疏

        正德十二年,都督佥事江彬多次对明武宗朱厚照说:“塞外的风光无限美好,宣府地方的乐工多是美妇人,陛下若在塞外骑马,一往无际,任由驰骋,那才快活呢!可是现在陛下呆在京城皇宫里,天地狭小,还要天天受廷臣的钳制,陛下真该去塞外散散心。”明武宗听了心里痒痒的,准备出居庸关到宣府去游玩。

        当时巡视居庸关的御史叫张钦,听说明武宗要出居庸关游幸宣府,便赶紧上疏谏劝道:“现在到处听人说,陛下要出关去游玩边塞,臣想,陛下怎么会有心思游玩呢,一定是无知小民的谣传,陛下是担心边患,要亲征北寇。不过,陛下尽可派遣武臣去征伐,不必亲自出征的。当年英宗皇上不听大臣劝阻,率六师远征,竞陷入寇手,陛下应以宗庙社稷为重,不必去冒这个风险。”

        再说廷臣们知悉明武宗要远游边塞,亦纷纷上疏谏劝,明武宗一概不听。于是,张钦第二次上疏道:“臣以为陛下不该出关有三条理由:一是人心摇动,供应浩繁;二是远涉险阻,两宫悬念;三是北寇狡诈,难以对付。臣奉诏巡关,责任重大,若放陛下出关,以后的责任担当不起。”疏入,明武宗不予理睬。

        八月初,明武宗带领一队随从,偷偷出宫来到昌平,派传令官到居庸关通报出关的事。张钦命令居庸关指挥孙玺将城门关闭,并把钥匙藏起来。

        分守居庸关的太监刘嵩提出是否先去朝见明武宗当面谏劝。张钦阻止道:“事到如今,谏劝已经难以劝住,只有硬顶一个办法了。关门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门打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预测,万一出了事,你我也得死。既然都是死罪,宁可不开关门,就是死了,也死得忠烈。”

        不一会儿,有使者传明武宗圣旨,要居庸关指挥孙玺到昌平晋见。孙玺顶着不去,回话道:“御史正在巡视,臣不敢擅离岗位。”原来明代法律规定,御史巡视某地,某地官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离开驻地他往,只能陪同御史巡视。

        明武宗见召不来孙玺,便再传圣旨召分守居庸关的太监刘嵩晋见。刘嵩对张钦道:“我可是皇上的家奴,不敢不去啊!”张钦道:“你去吧。”张钦送刘嵩出来,手上拿一把尚方宝剑,坐在关门前,大声对传令官道:“敢言开关者,斩!”

        当晚,张钦起草一封疏章道:“臣知道先前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事先下诏让廷臣商议。出行时,六军护驾,百官扈从,车马羽旄浩浩荡荡。现在一切寂然不闻,突然下旨‘车驾即日过关’,这一定是有人借陛下的名义,偷偷出关去勾结敌寇,臣请捕获其人,明正典刑。若陛下真的要出关,必须有太后、皇后的手印,臣乃敢开关门,不然,万死不奉诏。”

        张钦的疏章尚未送达,使者复来传令:“打开关门,车驾要出关。”张钦拔剑叱之道:“这是假传圣旨,要斩!”使者吓得掉头就走。回去后向明武宗报告,说是“张御史差点杀了臣”。明武宗气得暴跳如雷,对侍从朱宁道:“去把张御史给我杀了!”

        当时吏部尚书梁储、礼部尚书蒋冕等大臣因明武宗微服出行,正赶到昌平请皇帝返回京师。见明武宗连声要杀御史,忙谏道:“张御史有何罪,他不开关门乃是忠于职守,陛下怎可妄杀忠臣为天下人笑?”明武宗在众臣的谏劝下,无可奈何的只得起驾返回京师,但心里快快不乐。

        过了二十余日,明武宗得到密报,说是张钦巡视白羊口已离开居庸关。明武宗见有机可乘,便先派太监谷大用到居庸关监守,然后带着随从急急出关。一路上,明武宗还几次问侍从:“张御史追来没有?”

        明武宗这年八月出关,直到第二年正月才从宣府回到居庸关。见到张钦,明武宗笑着对他说:“以前御史阻止我不让出关,你看我现在不是平平安安地回来了么?”明武宗因为高兴,所以也就没有追论张钦的闭关之罪。

        (取材自《明史·张钦》)

        66.好鬼神事

        明世宗朱厚熜(1521-1566)崇尚道教,对鬼神的事兴趣浓厚。太监崔文迎合明世宗兴趣,引导明世宗在内官设斋醮祀。

        嘉靖三年,龙虎山上清官道士邵元节入宫。明世宗在便殿接见,听说邵元节能呼风唤雨,十分高兴,让邵元节在显灵官专司祷祀。还封邵元节为致一真人,统辖朝天、显灵、灵济三宫,总领道教,赐金、银、玉、象牙印各一枚。不久又命人在城西建造真人府,每年给邵元节俸禄百石,拨校尉四十人供洒扫,赐庄田三十顷,并免交租税。还派太监到邵元节家乡贵溪监造道院,名为仙源宫。

        明世宗当时还没有儿子,便命邵元节建醮祷祀。命大学士夏言为监礼使,文武大臣须每日上香。过了三年,皇子一个个出生。明世宗大喜,认为是邵元节祷祀的结果,便授邵元节为礼部尚书,官为一品。

        到嘉靖十八年,邵元节年老有病,便向明世宗又推荐了一位道士陶仲文。陶仲文更神了,他能用符水蘸在剑上,在皇宫里到处捉妖。明世宗钦佩得五体投地。有一次,明世宗同陶仲文坐车出外,忽有一阵狂风刮过。明世宗问道:“这有什么说法吗?”陶仲文道:“有地方要失火了。”当晚,行宫果然失火,烧死不少宫人。这使得明世宗更加相信陶仲文的神通了,授陶仲文为秉一真人。又有一次,明世宗感冒发烧,不久又痊愈了,以为是陶仲文祷祀的功劳,特授陶仲文为礼部尚书。不久,又加封少保少傅,比邵元节还要风光。第二年八月,明世宗干脆把朝政全部托付给太子朱载重,自己不再上朝,也不见诸臣,静下心来专门从事修炼。

        明世宗既好鬼神事,崇尚道教,社会上的道士想得到明世宗的宠信,必须要有绝招,所以来见明世宗的道士,神通一个比一个广大。

        有一个叫蓝道行的道士,声称能预知天上玉皇大帝的旨意。明世宗有问玉皇大帝的事,写在纸上,密封后让太监到蓝道行设的祭坛里焚化。蓝道行装模作样地祭祀了一番后说玉皇大帝的旨意如何如何,但并不是明世宗纸上要问的事。明世宗怪太监的手不干净,重新写了一纸,再让太监送去。太监惧怕明世宗责怪,便要蓝道行看过后再焚化。蓝道行所答果然是明世宗要问的事。明世宗深信不疑,大喜,忙把蓝道行召来,问道:“今天下何以不治?”蓝道行因为忌恨相国严嵩,便说是:“严嵩是奸臣。”明世宗又问道:“那么上仙为什么不杀了严嵩呢?”蓝道行道:“留待皇帝自己去杀。”当时御史邹应龙告了严嵩一状,明世宗于是便撤了严嵩的职。后来严嵩知道是蓝道行从中捣了鬼,使用重金贿赂明世宗左右的太监,揭露蓝道行是个骗子,蓝道行才被明世宗杀了。

        还有一个叫段朝用的道士也很神,声称自己能够点石成银成金。所化的银打成饮器,喝了这饮器里的东西,可以长生不老。陶仲文也推荐这个段朝用,还拿出不少黄金建炼金工场。段朝用对明世宗说:“要每年炼几万两黄金以资国库的开销。”明世宗十分高兴,封他为紫府宣忠高士。过了一年,什么也没有炼出来,明世宗便把段朝用杀了。

        明世宗专事醮祀,重用道士,朝廷里不少正直的官吏是很担忧的。户科左给事中郑一鹏曾上书说:“臣巡视光禄,见一斋醮的蔬食费用要一万八千两银子。陛下能忍受百姓的怨声,而不能去除这些佞俸。京师到处有饿死街头的人,守边防的士兵连饭都吃不饱,而为这些僧道花费这么多财力,臣实在不理解。”明世宗只是说:“知道了。”并不理会郑一鹏的善言。</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中国历代帝王故事,小说《中国历代帝王故事》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元明(2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