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元明(2)
元明(2)
(取材自《元史·本纪·太祖》)
6.免役儒户
元宪宗蒙哥(1251-1259)登位不久,有个叫高智耀的士人来见元宪宗。高智耀对元宪宗说:“读书人所学的是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自古以来,用读书人,国家就治理得安定,不用读书人,国家就会动乱。对于即使暂时不用的读书人,国家也给予优厚的待遇养起来,以备需要时任用。眼下全部养起来做不到,那么起码应该免除读书人做苦工,让他们做些教书的事也是好的。”
元宪宗问道:“你说的儒士,不就是同巫医一类的人差不多么。”高智耀答道:“儒是以纲常治天下,岂是那些方技之流可以相比的。”元宪宗有点不耐烦地说:“是这样的吗?我过去可从来没有听人说过。”不久,元宪宗下了一道诏令,诏令中规定儒士仍然必须服徭役,同一般老百姓并无区别。
元世祖忽必烈登位后,听说高智耀是个有学问的人,便召见高智耀。高智耀又向元世祖建议优待儒士,他反复陈述儒术有利于治理国家的道理,并广征博引历史事实,滔滔不绝。元世祖很赞赏高智耀的才能,派人专门铸了一个印章让高智耀掌管,凡是儒户,高智耀便发给一张文书,上面盖着大印,凭这张文书可以不再服徭役。
当时,安徽、四川等地被俘虏的儒士,一律被强制做苦工。高智耀又上书元世祖:“驱使儒士做苦工,自古未有,陛下正在效法古代圣君治道之法,这条首先要革除,以让天下百姓知道。”元世祖不仅同意了这个建议,提升高智耀为翰林学士,还让他到各地去巡视苦工营,遇有儒士有权当场释放。
高智耀从苦工营里释放了几千名儒士,便有大臣到元世祖面前去告状,说是高智耀将根本算不上是儒士的人都放走了。元世祖很生气,便把高智耀找来质问。高智耀答道:“士,就像金子一样,颜色有深浅,不可以说颜色浅的不是金子;人的才艺有深浅,也不可以说才艺浅就不是士。”
元世祖听了高智耀这番话,才消了气。高智耀乘机又说:“国家要长治久安,应该效法前代,设置御史台(监察部门),专门检查百官的所作所为。”后来,元朝设立御史台,就是采纳了高智耀的建议。
(取材自《元史·高智耀》)
7.皇后面谏
元世祖忽必烈(126 0-1294)的皇后察必氏,生性聪颖,看问题很有见解。
一天,有大臣上奏要在京城外割地建立牧场,放养皇宫里的马,元世祖觉得这个意见好,同意了。大臣便将牧场规模图呈送元世祖审核。这时皇后来到元世祖面前,想劝元世祖放弃这个计划,但见元世祖似乎很欣赏这张牧场规模图,如果直说,怕元世祖不能接受,灵机一动,便对在一旁的太保刘秉忠说:“你虽是个汉人,但聪明过人,你的话陛下愿意听,割地为牧场这样的事你怎么也不劝一下?你不是不知道,如果初来刚到,割点地放马倒是可以的,而今,京城外土地都已分给了百姓,大家安居乐业,这时候再割地,岂不是夺人土地,能这样做吗?”元世祖听出了皇后的话中音,默默不语,虽然心里有点不快,但也觉得皇后的话有道理,于是,割地为牧场的事便取消了。
过了两天,皇后向太府监支取了一点布匹准备做衣服,这件事被元世祖知道了。元世祖心里还想着割地为牧场的事,于是便对皇后说:“这些布匹都是供军用的,不是私家的东西,作为皇后,怎么可以支取呢?”皇后承认了错误,从此率领宫女纺纱织布,解决了皇府内部的穿衣问题。
至元十三年,南宋灭亡,元世祖大摆宴席庆贺,诸大臣欢天喜地,独有皇后闷闷不乐。元世祖见此便对皇后说:“我现在平定了江南,从此可以不再用兵,众人都喜气洋洋,你为什么却不高兴呢?”皇后答道:“我听说自古以来一个朝代没有能够维持千年以上的,不知道我们的子孙能不能将江山长久地维持下去。”元世祖听了皇后的回答,不住地点头。
宴席散后,元世祖陪同皇后参观宋国府库里的珍宝。皇后看了一遍以后即离去,什么话也没有说。元世祖赶紧派了一个太监去追问皇后,想自己要点什么东西。皇后对太监说:“你去对陛下说,宋人贮藏这些东西是想留给宋代子孙的,子孙守不住这些东西,而归了我们,我怎么忍心取用呢!”
元世祖知道皇后几次三番说的都是怎样长治久安的事,内心很佩服皇后的远见,于是便制定了许多治国安民的法规,想使元朝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取材自《元史·后妃·察必皇后》)
8.“盗钞六文者杀”
至元十四年,元世祖忽必烈带兵出征,驻扎在察纳儿台。朝廷大臣定期要赶到察纳儿台向元世祖汇报政事。
有一天,吏部尚书耶律希亮来到察纳儿台。晚上在元世祖的军帐里汇报政事完毕后,元世祖觉得很疲劳,倚着枕头睡着了。耶律希亮同奉训大夫董文用还在军帐里聊天。董文用问起京城有些什么新闻,耶律希亮说:“监狱里人满为患了。”
这时,元世祖忽然醒了过来,忙问是怎么回事。耶律希亮答道:“最近奉圣旨:‘汉人盗钞六文者杀’。所以监狱里关着许多犯人,正准备一一审明问斩呢!”元世祖很奇怪,说道:“岂有此理!我怎么会下达这样荒谬的命令,是谁传下去的?”耶律希亮道:“这道圣旨的确是中兴路总管脱儿察传达的。”
元世祖一向很看重脱儿察,经常称赞他才干出众,于是赶紧将脱儿察找来询问。脱儿察对元世祖说:“陛下怎么忘了,这话是陛下在南坡时,亲口对一个蒙古儿童讲的。”
元世祖这才记起的确有这么一回事,叹道:“唉!我是对那个儿童开个玩笑,吓唬吓唬他的,这样的话怎么可以当作一条法令传下去呢?我今后说话不是太难了吗?”元世祖越说越气,竟当场革去了脱儿察的官职。
耶律希亮对元世祖道:“现在圣旨已经下达,要改正的话,必须再下一道圣旨,讲明前道圣旨的错误,这样才能安定民心。”元世祖同意了耶律希亮的意见,当即让耶律希亮回京城传达新的圣旨,这才避免了滥戮无辜。
(取材自:《元史,耶律希亮》)
9.十倍此以待天下士犹恐不至
至元二十一年,朝列大夫、左侍仪奉御阿鲁浑萨理对元世祖忽必烈说:“治理天下,光靠武功是不够的,应该用儒术辅助。现在很多有学问的汉人都散在民间,得不到任用,这对国家来说是很可惜的。应该把这些汉族士人召集起来,养在那里,需要时便可以随时任用。”元世祖觉得这个建议不错,便派遣使者到全国各地去收罗士人,并在京城设置集贤馆专门接待应诏来的士人。
这年九月,元世祖要阿鲁浑萨理主持集贤馆。阿鲁浑萨理向元世祖说道:“陛下新设立集贤馆招纳士人,应该选择德高望重的大臣当主持,这样才有号召力。至于我,资格是不够的,但我可以为集贤馆出点力。”元世祖问道:“那么你看朝廷里谁来主持集贤馆合适呢?”阿鲁浑萨理道:“司徒撒里蛮最合适。”元世祖高兴地答应了,同时也任命阿鲁浑萨理为集贤馆学士。
集贤馆开设以后,大批应诏的士人到来,阿鲁浑萨理都妥善安置,饮食、供帐、车服都安排得很周到。这种高标准的接待,使应诏的士人都喜出望外。即使发现个别应诏士人不够称职,阿鲁浑萨理也还是准备了一份优厚的礼物和路费,客气地将他们打发回家。
有个应诏士人被分配到宣徽院做官,他嫌官小,想在元世祖面前败坏集贤馆的名声,便故意把集贤瞎发给的粮食摊放在皇宫外面,希望元世祖能够看到。
果然,元世祖出官时见到了摊放在那里的粮食,觉得很奇怪,便问那人道:“为什么把粮食摊放在这里?”那人答道:“这是一个应诏士人一天的粮食。”他原以为元世祖见了这一大堆粮食,一定会觉得集贤馆太大手大脚了。不料,元世祖却怒声喝道:“你是想要我减少给应诏士人的粮食么?就是比这多十倍的粮食来待天下士,还怕士人来得少呢!若还再减少,谁还肯来。”那个应诏士人见元世祖如此说,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元世祖见到阿鲁浑萨理后,把这件事说给他听,阿鲁浑萨理说:“人才是国家的宝贝,不仅散在民间的要召集起来任用,还要大力培养新的人才。要办国子监(高等学府),设博士弟子员,就应该要有优厚的物质待遇,这样人才才能一天比一天多起来,国家就不愁没有人才用了。”元世祖很赞赏阿鲁浑萨理的意见。</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 大玄印
第六百四十八章 参赛名单 - 仙道少年行
第143章 行路 - 规则怪谈:死亡黑猫饲养指南
第218章 诡梦列车(11) - 骑砍玩家狂想曲
第一百三十二章 诺德王国分裂 - 猎天争锋
第1900章 跨越星区的薪火相传! - 秦刀
第八十三章洗脱嫌疑 - 得知真相,七个师姐跪求我原谅
第一百三十三章关键时刻 - 大隋:我杨俨,继承大统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审问 - 十日诡谈
第一百八十五章 强煞(二) - 界起通天
第1069章云尘闭关再入极境 - 开局:葬神峰主,我培养大帝无数!
第九十六章 我应该没有强迫你吧?求推荐 - 灵宠创造模拟器
第1295章 冥府与后土大神的关系 - 重生:我在修仙界大杀四方
第一百零一章一剑斩苍穹 - 亿万萌宝老婆大人哪里跑
第3645章 你们都还好吗? - 永夜圣典
第九十七章,全新的魔族 - 第一瞳术师
第1882章 番外:现代篇(44) - 道婿下山
第24章 挖祖坟 - 恐怖复苏之全球武装怪胎
第2249章 拔钉(下) - 抛夫弃子,我带六个女儿吃香喝辣
第834章 电棍 - 妈咪轻点虐,渣爹又被你气哭啦
第350章 别让她伤到自己的眼睛 - 刚出娘胎,定亲转世女帝
第182章 赢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