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中国历代帝王故事TXT下载>>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宋辽金(20)TXT下载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宋辽金(20)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宋辽金(20)

        宋高宗五月在应天府登基,十月就到扬州。本来被金人占领的两河之地百姓自发组织红巾义军,用高宗建炎年号,与金人作战。听到高宗“南幸”,失望之余,红巾军纷纷解体。宗泽坚守汴京,每战必胜,敌军闻风丧胆,呼之日“宗爷爷”。他团结义军数十万,兵精粮足,士气高昂,却始终未能实现其北伐中原、恢复失地、迎还二帝的壮志,终于忧愤成疾。临终前连呼三次“过河”而卒,真所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宗泽一死,豪杰离心,义军焕散。宗泽在时,金人不敢过河。宗泽死后,汴京又很快被金人攻陷。

        高宗不敢北上返京,把两河中原大片国土拱手让给敌人,把太后、六宫送到杭州,自己则躲在扬州。他重用黄潜善、汪伯彦这两个奸佞之臣。这两人既昏庸无能,却又专权横行。金兵已经南下,而这两个人却还在作梦,不信是金人入侵。侍御史张浚因参赞御营之事,对黄、汪二人说金人必来,请作好准备。黄、汪两人反而嘲笑张浚。这样两个人,高宗却拜他们为左相右相,还说:“潜善作左相,伯彦作右相,朕何患国事不济。”也正是这两个人,竭力劝高宗“南幸”,这也正合高宗的心意,所以一拍即合。建炎三年,金大将粘没喝玫陷徐州,接着又相继攻陷淮扬、淮东、泗州、楚州等地,直下扬州。还在扬州的高宗听内侍报告金人到了,吓破了胆。他顾不得乘銮舆带仪仗队,也顾不得文武百官了,自己穿上盔甲跨上马奔到瓜州镇,总算找到一只小船,渡江逃到镇江。随行的只有王渊、张浚,一个内侍和几个兵丁。那时,黄潜善和汪伯彦却带着许多幕僚在听和尚说法,听完,正在会餐,堂吏大声嚷嚷:“皇帝走了!”两个人犹如五雷轰顶,急急如丧家之犬,向南狼狈逃窜。扬州城中居民闻讯,争着涌出城门,以至被挤死和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尸首互相枕籍,道路为之堵塞。百姓怒火冲天,要找奸贼算帐,恰逢司农黄锷也到江边,军民误以为是黄潜善,骂一声“误国误民的奸贼!”就一涌而上。黄锷还没来得及辩白,头已落下,做了一个替死的冤魂!这时,金将马五率领五百骑兵先到扬州城下,听说高宗已经南逃,追到杨子桥。高宗出逃时,什么都没来得及带,连从东京搬来的祖宗的神主牌也扔下了。太常少卿季陵背着宋朝的九庙神主牌出逃,出城没几步路,城中已经火光烛天。季陵被金军紧追,在逃亡途中把宋太祖的神主牌失落了。

        高宗逃到镇江,召集臣下商量去留。有人请求高宗留在镇江,以为江北声援;有人则认为现在即使不能争夺中原,也应建都金陵,凭据江、淮、蜀、汉、闽、广,以图恢复。这些,高宗都听不进去,他决意再南下杭州。

        高宗到了杭州,假惺惺下罪己诏,还实行大赦,放还士大夫被贬斥者,但惟独不赦大有功于目的原宰相李纲。这也是听信了黄潜善的鬼话,用不赦李纲来取悦于金人,因为金人最恨、最怕的就是李纲。

        黄潜善、汪伯彦两人,人人切齿痛恨。御史中丞张澄上书论这两人二十顼大罪,高宗不得已,只好免去两人的宰相之位,却还让黄潜善出任江宁知府,让汪伯彦出任洪州知府。

        面对金兵大军压境,高宗不思动员军民抗敌救国,却是向敌人摇尾乞怜。他写信给金帅粘没喝道:“古之有国家而迫于危亡者,不过防守与逃亡而已。如今我想守则无人可守,想逃则无地可逃,所以惟希望阁下能可怜我了。我愿意削去我的旧号,这样天地之间都是大金之国,至尊的君主也只有一个,你何必还要劳师远涉而后快呢?”这简直是厚颜无耻地向敌人哀求,甘愿俯首称臣了。即便如此,金军仍然长驱直入,高宗也终于退至临安府(今浙江省部分地区)。绍兴五年,高宗在临安府正式建造太庙。殿中侍御史张绚一针见血地说:“去年建明堂①,①绍兴四年,宋高宗于临安府钱塘建明堂以祭天地。今年立太庙,是将以临安为久居之地,不复有意中原。”所以,南宋诗人林升有诗云: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取材自《宋史·本纪·高宗》、《宋史纪事本末卷六十一·宗泽守汴》)

        37.“屈已求和”

        宋高宗用秦桧为宰相,下决心向金国求和。绍兴八年,金国主金熙宗派遣张通古、萧哲为江南诏谕史,由南宋使者王伦陪同南下。金主“诏谕江南”,显然是把南宋朝廷和宋高宗当成他的藩属。所以,金使张通古等也趾高气扬,耀武扬威,一路上要所过州郡的官员以臣礼拜受金国诏书。知平江府向子諲不堪此辱,不愿下拜,只好上表辞官。可是,宋高宗身为一国之君,却决心“屈己求和”,不但接受诏书,并准备以臣礼事金。直学士曾开责问宰相秦桧:“愿闻所以事敌之礼!”秦桧直言不讳:“若高丽之于本朝耳。”当时高丽正是宋朝的藩属。曾开气愤地说:“你应该强兵宫国,尊主保民才对,为何自卑自辱到这等地步!”秦桧抬出了皇帝,说:“皇帝的决心已定,又有什么可说的!”当时,曾开和张焘、晏敦复、魏矼等一大批大臣都竭力劝说高宗不可受金人诏谕,不可与之讲和,但高宗不听。于是,吏部员外郎许忻、兵部尚,兵王庶、枢密院编修胡铨也纷纷上疏。许忻上疏说,“金人以‘诏渝江南’而来,是飞尺书丽下本朝,这哪里是什么讲和呢?金人毁我宗庙,劫我二帝,侵占我国土,涂炭我人民,我朝受莫大之辱,贻万世之饥,即使和约真的成功,也是把我今日之土地,先拱手让敌,岂不痛哉!”如此痛切的言论,高宗却不予理睬。王庶上书列述不可和议的七条理由,结果反被免官,先是被贬到潭州,后又以“欺君罔上”的罪名夺职家居,这还不算,几年之后,又以“讥讪朝政”的罪名流放到道州,终于死于流所。胡铨的抗疏尤其慷慨激烈,疏中骂高宗的议和使者王伦不过是“狎邪小人”、“市井无赖”,只因“宰臣”瞎了眼,才派这样的人去做使者,天下的人无不切齿唾骂。疏中又说:“天下者,祖宗之天下,陛下所居的皇位,也是祖宗的皇位,为什么要把祖宗的天下变成金虏之天下,以祖宗的皇位变为金虏藩臣之位?丑虏不过是猪狗也!我堂堂大国,却去拜猪狗,陛下忍心这么做吗?陛下不觉悟,耗尽民间膏血而不恤,忘却国家大仇而不报,含垢忍耻,把整个天下都奉献给金虏而甘心为臣,天下后世将会说陛下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呢?”胡铨又直指秦桧,说秦桧不能致君尧舜,反而要皇帝去做石晋。胡铨要求断秦桧之首,当街示众,再逮捕金使,兴问罪之师,如不能这么做,他宁愿赴东海而死,也不愿在小朝廷求活!这奏章真可谓痛快淋漓,气壮山河!胡铨上这样的奏章岂能有好结果。高宗以“狂妄凶悖,鼓众劫持”的罪名下诏除名,又下诏播告中外。这一下,激起公愤,朝臣纷纷上书相救。高宗与秦桧迫于公论,不得不让胡铨临广州盐仓,但又以“饰非横议”的罪名下诏除名,贬至新州。胡铨的奏章,轰动天下,不胫而走。胡铨从此也声名远播。宜兴进士吴师古,因为刻印流传胡铨的奏章,被流放袁州.胡铨谪广州,朝士陈刚中去“祝贺”,被流放到安远县。胡铨谪新州,同乡人王廷珪以诗赠行,结果也被流放辰州。

        宋高宗为什么要“屈己求和”呢?据他自己说,是因为他的生母宣和皇后还在金国为俘虏。他说:“不和则无可还之望!”这一理由,即使真是高宗的真实想法,也是荒唐的,因为要是高宗决心恢复中原,使岳飞等人“直抵黄龙府”的心愿得以实现,太后焉有不归之理。那时,求和的恐怕就不是宋朝,而是金国了。高宗的生母宣和皇后在绍兴十二年由金人归还宋国,付出的代价是,抛弃了半壁江山,屈杀了抗金名将岳飞。宋高宗本人向金国称臣,破坏了臣民们一致抗金的民气,宋高宗赵构也以一个无比屈辱的皇帝著于史册。

        (取材自《宋史·本纪·高宗》、《宋史·后妃下》、《宋史·向子諲》、《宋史·胡铨》、《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二十一·高宗绍兴八年》、《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二十五·高宗绍兴十二年》)

        38.赵鼎之死</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中国历代帝王故事,小说《中国历代帝王故事》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宋辽金(20)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