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中国历代帝王故事TXT下载>>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隋唐五代(35)TXT下载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隋唐五代(35)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隋唐五代(35)

        唐代宗读完这份措词激烈的奏疏后,也有所醒悟,广德元年十一月间,才下诏夺去程元振官爵,放归旧里。

        程元振回到老家三原时,听到唐代宗已回到长安宫中,便换上一身妇人衣服,乔装打扮,避人耳目,私入长安,还想进宫去找唐代宗请求复官。他刚进入长安城,便被京兆府官员发现,上报给朝廷。广德二年春正月里,唐代宗下诏说:“程元振变服潜行,将图不轨,长期流放到溱州。”后又将他移到江陵府安置。程元振在万人唾骂声中死去。

        但是,唐代宗并没有从程元振专权中得到教训,程元振以后,他又重用另一宦官鱼朝恩了。原来,唐代宗在广德元年十月间逃离长安,车驾至华州时,扈从将士饥寒交迫。这时观军容使、宦官鱼朝恩带神策军从陕州前来迎驾,唐代宗驾幸鱼朝恩的军营,随行将士得以温饱,军心略定,唐代宗自此对鱼朝恩十分感激。所以,程元振被赶出宫廷夺权削爵后,唐代宗即命鱼朝恩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总管禁兵,宠信无比,可以说是代替了程元振的位置。对此,史学家评论道:“去程得鱼,去虺(毒虫)得虎”,这话一点不假。

        大历元年,唐代宗又以鱼朝恩行内侍监、判国子监事。宦官管国子监(太学),这可是个希罕事。中书舍人常衮上疏说,自古以来,管太学的都用名儒,不该让宦官主管此事。唐代宗对这封谏书置之不理。不几日又下令宰相以下的奏疏都要通过鱼朝恩上报。

        鱼朝恩的权力得之于神策军。神策军本来是驻陕州的一支军队的名称,自从鱼朝恩带领此军后,神策军便逐渐成为直属皇帝的一支主要禁军,自然也就经常由宦官指挥。鱼朝恩自此势倾朝野。

        地位仅次子郭子仪的大将仆固怀恩,曾任天下兵马副元帅之职,屡立战功,因憎恨程元振的专权,又受宦官骆奉先等人的猜忌中伤,本来就郁郁不平,此时又见鱼朝恩飞扬跋扈,更是愤忿。唐代宗诏令他入朝抗拒回纥,部将以为入朝多有不测,劝他举兵反抗朝廷。仆固怀恩便造出“鱼朝恩要杀害郭子仪”的借口,发动朔方兵反对朝廷,并且引吐蕃、回纥兵入侵,使得兵祸连结,战火弥漫,给百姓带来极大的苦难。这场战乱,大半是因为宦官的骄横与专权造成的。

        仆固怀恩败死后,唐代宗渐渐对鱼朝恩不满了,便依靠宰相元载除去了鱼朝恩。不过,他重用的宰相元载又是一个专横跋扈、贪污受贿的权臣,过了一阵子,唐代宗又将元载赐死了。

        不过,唐王朝经此反覆折腾,也就越来越走下坡路了。

        (取材自《旧唐书·本纪·代宗》、《旧唐书·宦者·程元振》、《旧唐书·元载》、《通鉴纪事本末·元载专权》)

        54.“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唐代宗的第四女升平公主,永泰元年五月嫁给郭暖为妻。郭暖是汾阳郡王、尚书令郭子仪的第六子,成亲时小俩口都只有十多岁。大历二年二月间,这对少年夫妇为了点事发生口角,郭暖少年气盛,冲着升平公主说道:“你仗着你爸爸是皇帝吗?我爸才瞧不起天子,要他做他还不愿做呢?”升平公主一听气极了,立即驱车直奔皇宫,向她父皇唐代宗哭诉。唐代宗听后,一点不动声色,他向女儿说道:“这事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他的话没有说错,他家如果真想当天子,这天下怎么能是你家的呢?”他好言劝慰公主一番,叫她息怒回到郭家去,和郭暖和好。

        这时郭子仪刚从前线回朝,唐代宗叫宰相元载、王缙和宠信的宦官鱼朝恩每日设宴慰劳他,每顿宴席花费至十万缗,隆重无比。郭子仪宴后听到郭暧对升平公主所说的话,十分惶惑不安,这句话如果深究起来可以杀头灭族。于是令人将郭暖捆绑起来,亲自带他进宫向唐代宗请罪。

        郭子仪见到唐代宗时,慌忙下跪连声谢罪,还请求唐代宗惩办他父子俩。唐代宗连说:“大臣请起。”他对郭子仪十分尊重,平时称他大臣而不呼其名。这时他一点儿也没有怪罪他们的意思,他对郭子仪说道:“俗话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儿女子在闺房里说的话,怎么能当真听呢?”唐代宗又好言劝慰郭子议一番,叫他将郭暧松绑,一起回府去。

        郭子仪回府后,将郭暖狠狠鞭打了一顿。

        唐代宗没有责备郭子仪父子,表明他对大功臣郭子仪的容忍气度,郭予仪绑子请罪和责打郭暖,说明他没有以功傲上(他在平定安史之乱和抵御外侮中都屡建奇功)。所以史家评论郭予仪说:“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盏一代而主不疑。”这话意思是说,他权力极大而朝中大臣不忌妒他;他功大无比而皇帝不怀疑他。

        有出戏叫《打金枝》,就是根据上述的史实改编的。

        (取材自《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代宗大历二年》、《旧唐书·郭子仪》)

        55.下《罪己大赦诏》的前前后后

        唐德宗李适(779-805),在位二十多年,其间饱受藩镇作乱之苦,他刚登上皇位后不久,先后就有号称“四王”、“二帝”的一批节度使举兵反叛,气势逼人。唐德宗仓卒应战,几度身临绝境,历经艰险,直至发出了《罪己大赦诏》之后,才逐步扭转了局面。

        建中二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死,其子李惟岳上书唐德宗,请求让他继承父亲的官位。唐德宗初掌政权,正想好好整顿一下藩镇割据的局面,所以他把这事搁在一边不加理睬。李惟岳再让手下联名上书,仍被唐德宗拒绝。李惟岳恼羞成怒,联合魏博节度使田悦、自封的淄青节度使李纳各自拥兵割据一方,公开反对唐德宗。

        唐德宗马上派出三路精兵强将,合力讨伐:河南一带的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奉命领兵北上,进攻田悦的侧翼;河阳节度使马燧、神策军都将李晟、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合兵从正面进攻田悦;范阳节度使朱滔从东北方向进攻李惟岳、李纳。一时间华北一带战火纷飞。在官军的强大攻势下,叛军开始稳不住阵脚了。田悦由于受到左右夹击,被迫退向山东方向;李纳为了保存实力,不战自退地撤回山东老巢;李惟岳在溃退中被自己的部将王武俊趁乱杀死,王武俊率部投降。

        但是,不久以后,形势却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朱滔打李惟岳有功,居功自傲起来,埋怨唐德宗没有给他足够的好处;王武俊杀李惟岳后投降朝廷,本想借此青云直上,却没有达到全部目的。到了第二年,朱滔和王武俊便一起倒向他们的对手田悦等人。这年春天,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四人在河北地方纠集在一起,公然称王,震惊全国。紧接着,奉命再次领兵讨伐的淮宁节度使李希烈也率部哗变,趁乱占据河南地方,做起了土皇帝。

        唐德宗怎么也料想不到,打了胜仗之后,反而会冒出这么多“大王”。他竭力想控制局势,派出了几乎所有的得力大将去围剿:李晟攻朱滔,马燧攻田悦,李抱真攻王武俊,哥舒曜攻李希烈。然而这次官军的进攻却很不顺利,战场上一时形成了僵局,到建中四年春,大将哥舒曜率兵攻李希烈的老巢襄城时,被以逸待劳的李希烈用八万兵马团团包围,陷入困境,反而使李希烈具备了日后称“帝”的资本。

        战报火速传到长安,唐德宗急得手足无措。因为此时京城内外已没有多少兵力可调,长安的城防实际上十分空虚。情急之下,唐德宗只好从泾原地区调兵进京,打算整编后派去解救被围的官军。谁知这一调又调出大事来了。当泾原地区的五千军队冒雨赶来长安报到时,只得到一些粗糙的食物和菜叶汤充饥,受冻挨饿的士兵们当即哗变,转而进攻皇宫。唐德宗惊慌失措地带众臣仓皇逃出长安,泾原乱军大闹长安,并拥立朱滔的哥哥、原任泾原节度使朱泚为“皇帝”(历史上称为“二帝”之一)。

        唐德宗逃出长安。占据长安自称“皇帝”的朱泚为了斩草除根,竟又带兵追杀逃亡的唐德宗及众臣,从长安一直向西追到一百里外的奉天城,然后围城猛攻。奉天是座小城,唐德宗身边只有将军浑琥率几百名卫兵守城,双方力量悬殊。唐德宗一面派人冒死突围求援,一面领着十几岁的太子登上城头和将士们一起死战,终于坚持到救兵来到,赶走叛军,岌岌可危的小城总算保住了。

        由于唐朝官军主力都陷在河北平叛战场上。唐德宗暂时只能守住奉天,无力马上收复长安。第二年春正月,唐德宗在奉天城终于痛定思痛,决定改年号为“兴元”,以表示.自己重振朝纲的决心。他在反省了这四年多的社会动荡局面后,发出了一篇著名的《罪己大赦诏》:</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中国历代帝王故事,小说《中国历代帝王故事》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隋唐五代(35)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