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隋唐五代(29)
隋唐五代(29)
(取材自《旧唐书·本纪·玄宗》、《旧唐书·姚崇》、《旧唐书·姜皎》、《旧唐书·张说》、《旧唐书·宋璟》、《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六、二十七·开元元年至四年》及《新唐书》有关篇章)
44.韩休劝驾
繁华的长安城,花团锦簇、莺歌燕舞,一片升平景象。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四月里的一天清晨,刚上任不久的宰相韩休上朝,正为各地严重的旱情所焦虑,碰巧唐玄宗到北郊御苑打猎去了。韩休在回府的路上,心里很是不安。
上个月底,宰相裴光庭去世,唐玄宗和右相萧嵩商议,新宰相由谁来继任。萧嵩推荐了为官温和清廉、办事认真而为人耿直的韩休。韩休继任了左相。
清晨五更未到,韩休和文武百官齐集朝堂.等待唐玄宗上朝。可是五更已敲,仍不见皇帝出来。一会儿,太监传旨:“皇上困倦不堪,今日免朝。”圣旨一下,恭候在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纷纷离去,惟独韩休一人伫立不动。太监见此不敢怠慢,忙上前询问是否要见皇上?韩休点点头。太监便小心翼翼地面复唐玄宗。唐玄宗听说是韩休求见,只好起身,他知道韩休生性鲠直。记得几年前韩休任虢州刺史时,因虢州离长安较近,皇帝出巡时,常从那儿经过,随从一大帮,百姓负担很重。韩休上书宰相张说,要求各州平摊这笔负担,张说不准。韩休坚持不肯让步。后来唐玄宗知道了,便同意了韩休的建议。所以唐玄宗对韩休这个人有较深的印象。
韩休见了唐玄宗以后,便直言说:“陛下昨日打猎罢朝,今天又因过度疲劳罢朝,如此不光对陛下身体不利,就是陛下二十年来苦心经营的太平盛世,也有毁于一旦的危险啊!”
玄宗听了默不作声。过了一会才不以为然地说道;“现在天下升平,国威远扬,何必如此担心呢?”
韩休继续耐心地说:“陛下说的固然是事实。但是先皇帝太宗在世时曾说过:‘治安,则骄奢易生;骄奢,则危亡立至。这些话陛下应当牢记才是。况且近几年来外有契丹、吐蕃经常侵掠边境,内有水灾旱灾不断,再加朝廷大臣贪赃枉法、残害官民之事时有所闻,天下并不那么太平呢!”
玄宗听了也有些不安,便说:“卿说得是。今后宜加节制就是。”不久,唐玄宗便派遣官员到灾区宣慰赈济百姓,还罢免了一些无能的官员。
可是不久,韩休又和唐玄宗顶撞了。原来,韩休任宰相之前,唐玄宗已忘了姚崇的“不重用太监”的告诫,而重用太监杨思勗、高力士等人,尤其对高力士更为宠信。唐玄宗常说:“高力士在宫值班,我就睡得安稳。”高力士权大势重,因此一些趋炎附势之徒,也包括一些朝中大臣,纷纷讨好巴结高力士,金吾大将军程伯献就是一个。两年前,高力士的母亲麦氏去世,程伯献披麻戴孝前去吊丧,痛哭流涕,因此成了高力士的结拜兄弟。程伯献倚仗权势,贪赃枉法,鱼肉百姓,韩休上任后便收到告程伯献的状子。韩休决心上书唐玄宗,要求依法惩办程伯献。不料韩休的奏疏还没写好,唐玄宗已传旨要他进宫。韩休来到宫中,唐玄宗怒容满脸地对他说道:“有人告万年县尉李美玉贪赃枉法,你立即把他流放到岭南去。”
韩休问明了事由,想起程伯献的事,便说:“陛下说得对。这万年县尉李美玉是该判罪,不过如今朝廷有大奸臣,所犯之罪’比李美玉要大得多。臣以为有罪不论大小,都得办才是。”
唐玄宗问遭:“谁呀?”韩休说:“程伯献恃恩而贪,夺人财货,抢人田园、室宅、舆马,早已犯了朝廷法度。请陛下先惩办程伯献,后惩办李美玉。”
唐玄宗心里一怔,治了程伯献,不就给高力士难堪吗,便说:“程伯献的事以后再说吧,先治李美玉的罪吧!”韩休力争说:“今天下皆知陛下圣明,若对小罪不能容忍、对大罪置之不问,怎能服天下人心、见陛下清明?况且朝中大臣为非作歹,危害更大,任其下去,大唐江山如何能长治久安呢?”
唐玄宗沉默不语。韩休忍耐不住,竟然抬起杠来,说道:“陛下如不惩办程伯献,臣不敢下令流放李美玉。”唐玄宗不悦,但他忍住了,无奈地说道:“你说得有理,就照你的话办吧!”
程伯献受到了应得的惩罚,百姓拍手称快。
一天,唐玄宗用铜镜照面容,发现自己比以前瘦了,一个内侍挑拨说:“韩体作宰相,皇上瘦多了。该让那老头子回家了。”唐玄宗沉思片刻,笑笑说:“我瘦了,想必天下人肥了。韩休虽然常常和我抬杠,可他一心为国,比我想得周到啊!”
(取材自《旧唐书·韩休》、《新唐书·韩休》、《新唐书·宦者·高力士》﹑《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九玄宗开元十九年、二十一年》)
45.任奸罢贤
开元十三年十月,唐玄宗带上百官、贵戚、四方酋长一行,从东都洛阳出发,到泰山封禅,一路上,所在官府运载佳肴美酒的车马,数百里不绝,糜费无数。
这次封禅表明唐玄宗已开始从一个励精图治、提倡节俭的明君转向贪图享乐、讲究排场了。他已逐渐忘掉他曾祖父唐太宗关于提倡俭朴,力戒奢侈的遗训,认为天下太平、国库充实,可以高枕无忧、享受一番了。唐玄宗的思想矛盾,引发了朝廷的忠奸斗争,宰相李林甫和宰相张九龄的交锋便是一例。
李林甫是唐室宗亲,他是唐高祖李渊的侄曾孙,因关系较疏远,他父亲只当个参军的小官。他年轻时在皇室当千牛直长(警卫小官),靠巴结娘舅楚江公江皎,于开元初年被提拔为太子中允。开元十四年,任御史中丞。当时唐玄宗正宠幸武惠妃。子以母贵,武惠妃的两个儿子寿王李瑁和盛王李琦也很受唐玄宗的宠爱。李林甫平日多方拉拢宫中的太监和宫女侍从,通过他们去讨好武惠妃,并传话给武惠妃:“一定尽力保护寿王。”意思是要竭力帮助寿王李瑁当太子,于是得到武惠妃的好感,在她的帮助下当上黄门侍郎(皇帝身边的机要官员)。太子李瑛因被唐玄宗疏远,很为自己的前程担忧,有时便在两个兄弟鄂王李瑶、光王李琚面前叹叹苦经、发点牢骚,有人暗中去报告给武惠妃听。武惠妃在唐玄宗面前告太子阴结朋党,将害她母予,还说太子指责皇上等。唐玄宗大怒,便萌生改换太子的念头,黄门侍郎李林甫窥测到了,当然竭力赞成。唐玄宗便也将他的心思对一些大臣说出。这时,正直的中书令张九龄站出来反对,他向唐玄宗列举历史上许多帝王因改换太子而引起内乱的事铡,来劝说唐玄宗。唐玄宗觉得他说得有理,便打消改换太子的念头,这就引起武惠妃和李林甫的怨恨,他们要乘机报复张九龄。
张九龄,韶州曲江(今属广东省)人,本是一介书生,开元初年张说被贬到岭南时,对张九龄的文才很是赏识。张九龄凭着自己的才学考登进士及第,拜校书郎。开元十年,三迁为司勋员外郎。当时张说为中书令,对张九龄十分器重。开元十四年张说被李林甫诬陷贬官时,张九龄也被贬为冀州刺史,转桂州都督。张说曾向唐玄宗推荐过张九龄。开元十八年张说死后,唐玄宗想起张说的话,将张九龄召进京城,任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等职。开元二十二年,升为中书令。同时任相的,还有裴耀卿和李林甫。张九龄虽然书生气十足,却颇有识人的眼力。唐玄宗在任命李林甫为楣之前,曾问过张九龄的看法,张九龄说道:“宰相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任林甫为相,臣恐他日为庙社(指朝廷)之忧。”但唐玄宗没有听从他的劝告。
张九龄劝说唐玄宗取消改换太子的念头后,武惠妃和李林甫对张九龄十分怨恨,李林甫到处制造舆论,他对宫中一些受宠幸的宦官说:“立谁为太子,这是皇家事,何必去向外人说呢!”这话传到唐玄宗的耳朵里,他又犹豫起来了。武惠妃还想争取张九龄的支持,她派心腹官奴牛贵儿去对张九龄说:“如赞成废掉太子,就可长做宰相。”张九龄将牛贵儿大声斥走,并将牛贵儿的话告诉唐玄宗,唐玄宗这才又打消废太子的念头。李林甫等人更加紧在唐玄宗耳边说张九龄的坏话,唐玄宗便逐渐疏远起张九龄来。
开元二十四年发生了一件事,使李林甫终于找到整张九龄的把柄。</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 大玄印
第六百四十八章 参赛名单 - 仙道少年行
第143章 行路 - 规则怪谈:死亡黑猫饲养指南
第218章 诡梦列车(11) - 骑砍玩家狂想曲
第一百三十二章 诺德王国分裂 - 猎天争锋
第1900章 跨越星区的薪火相传! - 秦刀
第八十三章洗脱嫌疑 - 得知真相,七个师姐跪求我原谅
第一百三十三章关键时刻 - 大隋:我杨俨,继承大统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审问 - 十日诡谈
第一百八十五章 强煞(二) - 界起通天
第1069章云尘闭关再入极境 - 开局:葬神峰主,我培养大帝无数!
第九十六章 我应该没有强迫你吧?求推荐 - 灵宠创造模拟器
第1295章 冥府与后土大神的关系 - 重生:我在修仙界大杀四方
第一百零一章一剑斩苍穹 - 亿万萌宝老婆大人哪里跑
第3645章 你们都还好吗? - 永夜圣典
第九十七章,全新的魔族 - 第一瞳术师
第1882章 番外:现代篇(44) - 道婿下山
第24章 挖祖坟 - 恐怖复苏之全球武装怪胎
第2249章 拔钉(下) - 抛夫弃子,我带六个女儿吃香喝辣
第834章 电棍 - 妈咪轻点虐,渣爹又被你气哭啦
第350章 别让她伤到自己的眼睛 - 刚出娘胎,定亲转世女帝
第182章 赢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