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秋风辞TXT下载>>秋风辞>> 第四章 打工仔的类型(15)TXT下载

    秋风辞: 第四章 打工仔的类型(15)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四章打工仔的类型(15)

        声明一下,这不是我的个人观点。

        在刘恒视察细柳军营五百二十年之后的公元370年,时为中国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十一月,前秦丞相王猛率军讨伐前燕,完成了对前燕国都邺城(河北省临漳县)的合围。

        在总攻即将发起之际,王猛突然得到通知:自己的最高领导,“大秦天王”苻坚亲自带兵前来增援,现已抵达安阳。

        王猛毫不耽搁,他立即偷偷离开前线阵地,快马赶到安阳,去迎接领导并作专题汇报。

        见到风尘朴朴、气喘吁吁的王猛,苻坚很是诧异,他拿出周亚夫在细柳不迎刘恒的典故来质问王猛,你这算是怎么回事?

        王猛嘿嘿一笑,周亚夫那是用打压皇帝的威仪来抬高个人的威信和名声,我可不是那种人(亚夫前却人主以求名,臣窃少之)。

        王猛是中国历史上所少有的,堪称可以和诸葛亮比肩的贤相,建功立业,善始善终——这绝不偶然。

        他的成功秘决是,无论做事做人,都要绝对到位。

        这就是差距啊!

        如果周亚夫有足够的政治智慧,他一定会开动脑筋,在体现将军的绝对权威和照顾皇帝的至高地位方面,兼顾得更好一些。

        可是他老兄胆量超过体重,居然让士兵当着皇帝的面说出“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这种半吊子话来。

        虽然我不是半仙许负,即使我不作弊看后面的结局,我也可以判断:周亚夫的人生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放着的,是“杯具”。

        不问苍生问鬼神(一)

        刘恒能够容忍并继而欣赏周亚夫,一是他较好地遗传了老爹刘邦的大度性格,二是他深感当下军事干部匮乏,周亚夫实属人才难得。

        所谓“国乱思良将,板荡识诚臣”。现在天下太平,要那么多军事人才干吗?

        哦,因为北方有匈奴为患!

        错,对刘恒乃至对汉帝国来说,匈奴不过是疥癣之患,皮肤病大不了让人不舒服,毕竟要不了命。

        真正让刘恒放心不下的,是诸侯国。诸侯国的叛乱,才是心腹之患,心脏病才是最最要命的。

        向刘恒预言,并使刘恒相信诸侯国必定、肯定以及一定会叛乱的,是一个年轻人,姓贾名谊。

        我第一次听到贾谊这个名字,还是在很久以前,读王勃的《滕王阁序》之时: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我仔细数了数,天才少年王勃在这一段里列举了历史上最有名的六个怀才不遇、命运多舛的倒霉蛋,其中,贾谊同学名列第三。

        同样认为贾谊命运不济的还有司马迁,他把贾谊和另一个更倒霉、妇孺皆知的人物放在一起作传,那个人名叫屈原。

        提示:贾谊是悲情人物。

        贾谊,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十八岁的时候就已成名,他成名的原因是,会说书。

        贾谊说的不是评书(评书,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据说在距西汉一千八百多年后的清朝初年方才成形),而是诸子百家之书。他博览群书,知古通今,出口成章。

        因为太有才,贾谊被河南郡最高长官吴郡长(郡守)发现,召入门下。

        能识人才的这位吴郡长本身也是人才,系出名门。据说,他是当年秦帝国宰相李斯的学生,是荀况老师帝王之术的嫡系传人。

        吴郡长学以致用,后来因政绩卓越得到升迁,一直升到国家最高法院院长(廷尉)的高位。按时间算,吴廷尉还是张释之的前任。

        吴廷尉作风低调,他的风头远没有他的后任张释之出得大,因此,我翻了很多史书都无法查到他的全名。在廷尉岗位上,他唯一可知的事迹是,向皇帝刘恒推荐了贾谊。</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秋风辞,小说《秋风辞》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秋风辞 第四章 打工仔的类型(15)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