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傅佩荣《孟子》心得TXT下载>>傅佩荣《孟子》心得>> 第十八章 孟子高风常在(1)TXT下载

    傅佩荣《孟子》心得: 第十八章 孟子高风常在(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十八章孟子高风常在(1)

        —儒家的传世记录—

        自从北京奥运以来,儒家重新受到全面肯定,使我们又回到了中国正确的传统思想上。但是不要忘记两千多年以来的政体,基本上是采取阳儒阴法的策略,表面是儒家,里面是法家,虽然儒家思想在教育上、在社会上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是它并没有得到真正实践的机会。

        孔子与孟子的遭遇,有两句话可以概括:孔子有他的遗憾,孟子有他的委屈。

        说到孔子的遗憾,在《论语》里面有一段话。孔子有一天感叹,自己的理想没有得到别人的了解与重视,说“莫我知也夫”,没有人了解我呀。这时候学生子贡在旁边说,老师,为什么没有人了解你呢?孔子就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可见,当时他虽然有三千弟子,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但他认为没有人了解他,只有天知道。

        为什么没有人了解孔子呢?是孔子自己没有讲清楚,还是讲了之后别人听不懂?这两点都有可能,因为孔子教书是教古代的经典,不常谈自己当时的思想。整部《论语》里面有一个人可能了解孔子,是一位偏向道家的隐士,荷篑者。有一天他身上挑着竹篓子,经过孔子在卫国的住宅,听到孔子击磬,他就说:“有心哉,击磬乎!”,然后说:“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他从击磬声听出来,孔子在感叹没有人了解他。他说没有人了解你就算了,可以停下来了。只有这一个人可能了解孔子,偏偏不是儒家的学生,所以孔子很有遗憾。

        幸好有孟子和他的学生设法“述仲尼之意”,把孔子的思想加以发挥,作成《孟子七篇》,总算将孔子的学说传承并发扬,不至于散失或者走样。

        那么孟子有什么委屈呢?比如,被别人说成好辩。讲到辩才,古代人没有超过孟子的,他的思想与辩才是神奇的组合。道家也有位高手,跟孟子同一个时代的庄子,讲到寓言没有超过庄子的。《庄子》里的寓言故事,假托发挥,非常精彩,充满无限的想象力,到现在为止,古今中外很少有作品可以超过庄子的丰富想象。

        庄子和孟子见过同一个国君梁惠王,不过两个人不曾见面。道不同不相为谋,庄子不会对孟子有兴趣,认为孟子你周游列国这么大的场面,其实是在表面上跑来跑去,没什么用。而庄子隐居起来过日子,孟子也没机会和他讲话。两个人的思想与境界截然不同,但很难说谁一定都对。只是儒家比较入世,道家比较出世,这简单的说法不见得恰当,不过可以帮助理解它们的基本区别。

        儒家主张人性向善,善是我和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所以一定要入世,有对社会的责任感。道家以道为主,道是无所不在的,不一定要在这个时代努力做一些事,天下那么乱,我自己尽量明哲保身,过得自在轻松。对人性的看法不同,就有不同的生命态度。其实中国人很幸运,有儒家与道家这两派传下来,就在任何阶段、任何情况下都有路可走。

        作为儒家,孟子必须面对世界的挑战,以他的思想和辩才周游列国,所以他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孟子有见解有学问,他提出来的各种方案,有具体的政策。像仁政要配合经济方面的策略,“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王道很简单,就是与民同乐,等等。他的观念展开后实在是太丰富了太精彩了。像他这样的人,有资格说自己是备受委屈。但无论怎样,他用自己的辩才和文章,为儒家留下了传世记录,泽被后世。

        —修养的万世师表—

        我们梳理一下孟子的思想,总结一下孟子关于修养的整体观念。

        首先孟子强调自我的修行,因为不修行怎么可能在社会上得到肯定呢?怎么可能对人群有所贡献呢?修行的方法用三个字来概括:第一个就是养,修养的养;第二个就是反,回到自己身上反省;第三个叫做化,能够大而化之。

        首先,养最重要。有一次学生问孟子说,您跟别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孟子说,我有两个特色,第一个我知言,第二个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养浩然之气的办法,有三个字值得注意,第一个叫直,第二个叫做义,第三个叫做道。

        第一个直,代表真诚而正直,学儒家只要掌握真诚原则,很容易得到正面效果。对任何人都很真诚,但不是天真幼稚、无知上当。真诚是对自己的感情、分寸拿捏得好。人和人相处,见面三分情,各种恩怨情仇都会有,久了会非常复杂。所以你必须敏锐,感受自己和他人之间随时变化的情绪情感,了解别人的期许,进而遵守社会规范,只有这样,人的生命才能走上正路。第二个叫做义,义者宜也,随时做事是否正当,是否适当。第三个叫做道,道就是人类共同的正路。

        孟子善养浩然之气,靠的是直、义、道,不断地掌握,可以集义,最后会出现一种浩然之气,从物质上的气变为精神上的力量,它可以充满在天地之间,得到完全的自由。

        孟子还说,养其小体为小人,养其大体为大人,所以要养心。“养心莫善于寡欲”,因为人的大部分来自身体的本能、需求,越多心就越乱,最后生命就在糊里糊涂中过去了。

        第二个,要能够反。孟子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反求诸己”四个字说得好。我们在社会上和别人来往,常常碰壁,常常和别人沟通不畅,做事情也做不好,这时如果只怪别人,这样自己永远得不到改善。孟子说如果懂得自反的话,他的错就很少很少了。</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傅佩荣《孟子》心得,小说《傅佩荣《孟子》心得》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傅佩荣《孟子》心得 第十八章 孟子高风常在(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