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傅佩荣《孟子》心得TXT下载>>傅佩荣《孟子》心得>> 第十二章 君子乐享人生(2)TXT下载

    傅佩荣《孟子》心得: 第十二章 君子乐享人生(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十二章君子乐享人生(2)

        不过,前一句更重要,抬头看天不觉得惭愧,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天不是天空,有很特别的含义,也是儒家思想的关键,跟道家不同,跟其他学派不同。

        比如,中国历代帝王都称为天子,为什么?读古代的资料,会觉得这是约定俗成。后来我在美国读书,研究中国学术时每句话都要翻译成英文,不能含糊笼统,翻译成“天的儿子”会让人吓一跳。以前的儿皇帝要被人家嘲笑,谁喜欢当儿子呢?明明是帝王,朕即国家、朕即法律、朕即天下,人间最高的权力统治者,为什么却要说自己是天的儿子呢?

        其实,古人相信天是万物的来源,是人类生命的基础。《诗经》里说“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天作高山,大王荒之”,高山大海都是天创造的。因此天要照顾百姓,找天子当代表。《尚书》里说“天工人其代之”,天的工作人来代替,这人就是天子。

        看来,这个“天”不是一般的天空,是宇宙万物生命的来源,而且是善恶判断的来源。人们行善避恶,才能对得起天。仰不愧于天,意思是不仅没人知道你做过什么坏事,你确实从没做过,对天也不会觉得惭愧。

        宋代学者喜欢把“天”讲成“心”,心里就是理,叫做天理。把天讲成天理,就抽象化了,变成客观的规则,这样何必惭愧呢?有谁会面对一个规则,比如面对“e=mc2”鞠躬的?西方古代有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两个特色。第一是他们专门研究数学,毕氏定理是他们发明的;另一个是他们有宗教性格,大家聚会时,首先要向一个图案鞠躬,图案的最下面是四,接着是三,接着是二,然后是一,成为一个等边三角形,看每一个边都是一二三四,加起来是十,代表圆满。这个学派每天对着这个图案鞠躬,难道我们中国古代也一样吗?当然不是。把天讲成抽象的道理或规则是不恰当的。

        对孔孟而言,天是我们的最高主宰。所以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他有两次遇到生命危险,都把天抬出来,懂得要顺天命。孟子也是一样,他有一次心情不太好,学生就劝他说,老师你教我们学孔子,不怨天不尤人,为什么还是不开心呢?当时孟子因为在齐国待了很久却没什么发展,正要离开。孟子说,我并没有不开心。接着说了一段话,把他的自我抱负、他的自信统统说出来。他说:“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话说得气吞山河,如果天要治好天下,今天就看我的了。

        每个人终究要离开这个世界,这一生要做什么呢?使命从何而来?天命是什么意思呢?须知“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不是在说大话,是讲天赋予每个人向善的人性,所以人有个使命,要择善固执,止于至善。孟子所谓“仰不愧于天”,不是指一般的天,而是他个人的信念。这是第二种快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第三种快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现在的老师会说,在第一流的名校教书,每年经过高考的选择,英才自然就来了。我觉得这种看法不对。儒家所谓的英才只有一个标准,绝不是考试好不好,考得好有时是父母的功劳,给了好的iq,让你读书有专长,表现得不错。

        孔子也讲到英才,《论语》里有句话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足以语上也。”不太好理解。中等材质以上的人,可以跟他讲高深的道理?这样解释就有问题了,假设有一百个学生,中等材质的人占六十个,比他们好的和差的分别是二十个,那么只能跟二十个人讲高深的道理,另外二十个人不能,而且中间的六十个人怎么办呢?都不用教吗?有些人解释,中人以上包括中人,那么中人以下也该包括中人,那么中人又可以语上,又不足以语上,到底怎么办?

        我的理解是,中人以上并不区分多少人,而是说中等材质的人,只要愿意上进的就可以对他讲高深的道理,不愿意上进的叫做“以下”,往下堕落,就讲不了高深的道理。做老师很久的人都知道,教得再好都没用,除非学生自己愿意上进。其实孔子面对的学生都是中等材质,因为他说过“惟上智与下愚不移”,只有最聪明的和最笨的无法被改变。

        儒家的英才,是愿意上进的人。儒家不是为考科举而读书的,而是要在人性向善的路上修养自己的。

        儒家的思想是一个体系,有一贯的思想,不要割裂它。孟子讲的三种基本快乐,普遍推广,这个世上每个人都可以快乐。比如第三种,绝不是老师的特权。做长辈的、做长官的,对于晚辈和属下,你就是老师,只要年轻一辈愿意上进,你就是“得英才而教育之”,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人生体会教给他们,是很快乐的事情。

        —自信的快乐—

        除了三种基本快乐,孟子还有很多快乐的理由。

        比如,孟子讲自己的理想时说“圣人复起,必从吾言”,他认为一个人观念有偏差会很严重,会影响到做事效果,极端的话导致整个社会脱轨。而他很自信,认为自己说的话、做的事是对的,即便圣人从地下起来也会听从。在思想领域他讲的圣人主要是指孔子。他说话做事的时候,可能会考虑一下,如果孔子在,会赞成吗?比如我也会想,自己说的话做的事,如果孟子知道会赞成吗?这是很好的思考模式。</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傅佩荣《孟子》心得,小说《傅佩荣《孟子》心得》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傅佩荣《孟子》心得 第十二章 君子乐享人生(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