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傅佩荣《孟子》心得TXT下载>>傅佩荣《孟子》心得>> 第四章 凡圣只在一念间(5)TXT下载

    傅佩荣《孟子》心得: 第四章 凡圣只在一念间(5)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四章凡圣只在一念间(5)

        孟子又强调,人没有接受教育就和禽兽近似,因为教育是教人礼仪、法律,教人将内心向善的力量表现出来。比如,一个人心里很希望去孝顺父母,却没有方法,那么就算表现出来,说不定父母不领情。比如别人家孩子见到父母时鞠躬,他见到父母亲却不鞠躬,只说心里很孝顺,父母怎么能接受呢?

        一个社会有共同的生活规范,要靠学习来掌握,不学习就不会,叫做“人不学,不知道”。“道”是指通过外在礼仪,让自己的内心有适当表达的方法。但内心的情感最重要,是儒家一贯的思想。比如,一个人外面表现礼貌,但是内心没有情感,别人不会肯定他的。

        有一次,一个国家的执政者送礼给孟子,他没有去回拜;另一国家的卿相送礼给他,他也没有回拜。后来孟子经过第一个国家的时候,特别去向那位执政者表示感谢;经过第二个国家的时候,却没有去找那位卿相表示感谢。孟子的学生随时注意老师的作为,说,老师,我发现你有错了,起码有一点错了。两方面都送礼给你,你对第一个那么客气,是不是因为他执政呢?对第二个不理,是因为他只是卿相,并不是第一把手吗?孟子说自己都对。第一个送我礼物的人是国家的执政者,当时不能离开岗位,所以他不来我不怪他;第二个是卿相,当宰相的,可以到处走动,没来看我就代表他没有诚意。孟子分辨得很清楚,只看你有没有心意,送礼送到了不算,这是儒家的原则。否则礼多人不怪,如果别人送礼就只看礼物的大小,而不看心意,那算什么原则呢?儒家对各种情况有准确的分辨,说明他们把对自我的要求摆在第一位,先尽好自己的责任,尽量不亏待别人,不让别人对自己有什么误会。

        人是万物之灵,人类有很多特别的地方,最明显的一点,是具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生命里有活泼的力量。与自然万物相比,人有自由,可以思考和选择,不断学习。这里有一个“应然”的问题。每个社会都应该重视教育,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自己的修养。人皆可以为尧舜,内在的修炼到了,外在的成就也就有了,凡圣只在一念之间。

        “仁者无敌”这四个字冠冕堂皇,每一个人听了都觉得有道理。金庸有一篇小说《鸳鸯刀》,写武林人物设法寻求最高的武功秘笈,抢了半天,最终得到的人打开一看,就是四个字——“仁者无敌”。

        西方有一部很流行的电影,也改编自小说,叫做《魔戒》,电影拍了三集,非常好看。情节上有个特点,一到最后关头,眼看好人没希望了,坏的势力得胜了,就会有一句话,不要怕,善的一方终究会胜利的。这也是“仁者无敌”,相信正义一方一定会赢。可见,人类是靠这种理想来维系的,不然谁还有这个恒心,继续做好人、做好事呢?

        事实上,历史上好人得胜的情况不见得很多。问题在于,谁能判断谁是好人呢?通常一个人成功之后,就可以把自己的过去写得好一点,叫做“成王败寇”。

        把问题还原到孟子的思想里,看他是怎样提出这个观念的。孔子只说到仁义的“仁”,孟子将它延伸到“仁政”,合乎仁德的政治。孟子把要求的焦点放在统治者身上,因为古代封建社会一般老百姓不能受到好的教育,也没有组织或者发展的能力,上面有一个政策,下面就跟着走,这叫做“风行草偃”。要改变一个社会,当然从上面开始,上面一个人正,天下就正了,国家就正了。所以孟子跟几位君主,比如梁惠王、齐宣王、滕文公等谈话的时候,都向他们介绍仁政思想,他的想法可以分消极与积极两方面来看。</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傅佩荣《孟子》心得,小说《傅佩荣《孟子》心得》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傅佩荣《孟子》心得 第四章 凡圣只在一念间(5)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