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傅佩荣《孟子》心得TXT下载>>傅佩荣《孟子》心得>> 第二章 圣人的足迹(6)TXT下载

    傅佩荣《孟子》心得: 第二章 圣人的足迹(6)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二章圣人的足迹(6)

        根据《论语》里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将孟子的“性善”理解为“向善”,比“本善”更合理。人性向善,就可以“性相近”了,因为“向”代表力量,力量有强有弱。譬如我们坐在车上,看到老太太上来,有些人很敏感立刻让座,说明他的人性能够很直接地表现出来,有些人比较迟钝,一定要自己的母亲上车他才愿意让座,说明他的人性反应稍微慢一点。“习相远”的“习”和后天的环境以及养成的生活习惯有关,让人变得千差万别,有人行善,有人为恶。

        说到人性,还涉及孟子与荀子的对照。两个人都号称是孔子的真传,荀子生活的年代比孟子晚了六七十年,孟子很老的时候荀子还很小,但荀子有几个地方专门批判孟子,认为孟子说“性善”是乱讲。荀子说,人如果没有受教育,没有礼仪、没有教化,简直跟禽兽差不多。孟子也承认,吃得饱穿得暖,生活优哉,不受教育,就接近禽兽,可见也认为人需要受教育。荀子就反驳说,如果人性是善的话,为什么要受教育?所以荀子说人性是恶的,需要受教育,不然按照人性的发展,情和欲会造成天下大乱,因为你要的我也要,争来争去天下就乱了。

        如果把孟子的观点理解为人性本善,就很难为他辩护。但很多证据说明,孟子说的不是人性本善,是人性向善,是需要受教育的,学习行善的方法,包括礼仪、礼节、礼貌等,知道怎么将善表现出来。

        荀子本身的学说比较复杂,且不去谈,但他至少教出两个学生,需要他负些责任,第一个叫李斯,第二个叫韩非。李斯是秦始皇的宰相,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荀子自以为接续孔子的真传,为什么两个大弟子都是法家的大人物呢?整个儿转弯了。如果荀子思想上没有先转弯,怎么学生完全背离儒家的思想呢?荀子难辞其咎。孟子虽然没有声名这么显赫的学生,起码也没有这么复杂的发展。

        孟子的一生,很让人感叹。他说,从商汤到周文王将近五百年,从周文王到孔子也是过了五百多年,从孔子到我孟子一百多年,这时应该有人出来宣传孔子的思想,否则大家就要忘记孔子说过什么话了。这是他的历史观,认为每隔五百年就有新的伟大时代出现,当然历史不能够证明这一点。孟子认为自己住在邹国,离鲁国那么近,时代又离孔子那么近,自己有传承孔子思想的使命。这是个了不起的抱负。

        孟子并不说孔子说得都对,而是说孔子的思想最令他佩服。他了解了所有人之后,说我的愿望就是学习孔子。可惜孔子在他之前一百多年,他只能“私淑诸人”,不能直接当孔子的学生,但是去找孔子的材料来读,好好研究,也能发挥孔子的思想。孟子确实做到了。

        我读《孟子》几十遍了,孟子说的每一句话,我都可以接受,发现他确实了不起,能想到我们平常看不到的地方,能够把人的生活经验综合起来,作全面的说明,并且深入到人性最根本的地方。连朱熹、程颐也强调,孔孟思想一贯下来,代表了儒家的正统。</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傅佩荣《孟子》心得,小说《傅佩荣《孟子》心得》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傅佩荣《孟子》心得 第二章 圣人的足迹(6)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