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历史原来这么八卦TXT下载>>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第九篇 称谓沿袭(6)TXT下载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第九篇 称谓沿袭(6)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九篇 称谓沿袭(6)

        “驸马”原是汉武帝时设置的一种官职,全称是“驸马都尉”。起初多由皇室、外戚或王宫大臣的子弟担任。三国时,魏国人何晏与公主结婚,授予驸马都尉一职,其后,渐渐形成跟风;如杜预与晋宣帝司马懿的女儿堂山公主结婚,也拜为驸马都尉。所以魏晋始,皇帝的女婿多加“驸马都尉”一职,简称“驸马”。《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载:“皇女红夫,十五年封馆陶公主,适驸马都尉韩光。”即东汉馆陶公主找的女婿恰巧是个驸马都尉。后来慢慢地把“驸马”作为皇帝女婿的专称。

        “驸马都尉”,即掌管皇帝舆车之“驸”。“驸”指的是三匹马拉皇帝车,除了中间那匹马,左右两边的马称为“驸”。一般随驾之人,即能显示亲贵,又能受人瞻仰,对皇帝也有保护作用,所以渐成历史上的驸马称呼!清朝时,驸马改称“额驸”,含义基本相同。

        子女联姻称亲家:

        亲家最初是皇亲国戚之间的联姻称呼

        古代成婚的年龄,有什么样的规定呢?春秋时期,男子20加冠,女子15及笄(jī),笄指束发用的簪子,表示成年可结婚;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东汉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意思是,女子到15岁就可把头发束起来,表示可以出嫁了;如果父母不想这么早或未有婚约,可以到20岁再把女儿头发束起。

        古人又说“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是为不失时。”《榖梁传》记载:“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三十而娶。女子十五而许嫁,二十而嫁。”意思是男子20岁成年,到30岁便可养儿育女了。一次鲁哀公问孔子“男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而化,是则可以生民矣,而礼三十而有室,女子二十而有夫也,岂不晚哉?”孔子回答:“夫礼言其极,不是过也。男子二十而冠,有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许嫁,有适人之道。于此而往,则自婚矣。”意思是“礼”中记男子到30才养儿育女,不是太晚了吗?孔子说,20岁“为父之端”,结婚年龄到30皆可。《汉书?惠帝纪》中有记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五算”就是罚她缴纳5倍的赋税。

        古代有联姻的家庭起初并没有明确的称呼,一般书面语叫姻亲,称姻公姻婆。“亲家”之称最早始于唐代。《新唐书?萧嵩传》载:“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谒,帝(玄宗)呼为亲家。”意思是萧嵩的儿子萧衡,娶了新昌公主,当他母亲进殿见皇帝的时候,皇帝直呼为亲家。亲家一词始自玄宗之口,所以最初也只流行于皇亲国戚的联姻上;唐玄宗直呼龙婿生母为亲家母,足见其关系的亲密,为诸皇亲国戚所效仿。因此,唐代诗人卢纶作《王驸马花烛诗》云:“人主人臣是亲家。”

        事实上“亲家翁”的称呼比“亲家”出现得还早些,为唐朝初年,萧禹在诗文中自称“唐朝左仆射,天子亲家翁。”不过并不是正式的敬称,作为敬称的出现,是到五代时。《五代史?刘目旬传》记载,刘目旬与冯道结为姻家,起初二人并任宰职。后冯道被罢官,李愚代替了他。李愚接任后,每当稽查出冯道的过失,李愚就在刘目旬面前对冯道说:“这是您亲家翁干的好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的传播,亲家的称呼也流传到了民间,一般老百姓也开始使用这一称呼,并越来越有民间的味道,一直沿用到今天。

        男人的尊称:

        德高望重的女子为何也被称为“先生”?

        在我们的印象中,先生是专指男性的。事实上并不尽然,因为先生并不仅作性别的区分,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不过我们先说一个故事。

        明朝有个女子王氏,出生于青阳凌云坊的诗书世家,为广武王王潮的后裔。小时候即受家学熏陶,饱读诗书,通晓义理,是个女才子。媒妁之嫁后,诗书不离,义理不弃。不幸丈夫早亡,于是守志不嫁。洪武年间,朱元璋召其入京城,出任昭阳殿“姆教夫人”,教授后妃公主诗书礼法,如此数十年,深得朱元璋敬重。随着年纪渐大,思乡之感愈浓,王氏便上疏请还乡。朱元璋亲自挽留:“女先生,女先生,我家与尔家一般,何故思归耶?”王氏回答:“蒙陛下皇恩日久,今齿落发衰,愿乞骸骨归于首丘。”明太祖最终答应她的请求,临行赠送20锭元宝,宫中后妃、公主也各从行赠之礼。皇帝还特遣禁中侍卫护送返回故里。

        可见先生对女性的称呼,古已有之,并不少见,不过并不特意而已。《旧唐书?宪宗女学士尚宫宋氏传》记载:宋朝有个叫宋若昭的女学生,出生于儒学之家。她有姐妹五人,分别叫若莘、若昭、若伦、若宪、若荀。其中若莘、若昭特别喜欢研究学问,曾对父母说决不嫁人,愿习文以显于门第。若莘像严师一样教诲四妹,并仿照《论语》著《女论语》十篇。若昭加以注解,也很有才思。贞元四年,德宗听说后召她们姐妹入宫,试以诗赋、理义,大臣们无不称好。皇帝称赞她们才识非凡,所以也以学士对待,遇到则叫“学士先生”。

        在我国历史上,先生主要是称呼老师的,始见于《曲礼》:“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注:“先生,老人教学者。”所用历来称教师为“先生”。另外先生还是对上年纪的人的尊称。如《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一“先生”是指长辈且有学问的人。战国时期,《国策》有“先生坐,何至于此。”均是称呼有德行的长辈。所以先生,主要指有一定学识而又年庚较高的人。到了汉代,“先生”前又加上一个“老”字,更形象地体现了一词语的内涵。</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历史原来这么八卦,小说《历史原来这么八卦》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第九篇 称谓沿袭(6)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