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历史原来这么八卦TXT下载>>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第五篇 良辰佳节(3)TXT下载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第五篇 良辰佳节(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五篇 良辰佳节(3)

        还有很多人认为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人民常常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人还会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为盛行。参加歌舞者可达数万。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不过至今仍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清明与寒食:

        清明节的来历竟为晋文公的自我救赎之举

        清明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是中国24节气之一,大概在每年阳历4月5日前后。它大约始于周代,至少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古时清明的前一天是“寒食节”,相传这两个节日都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有关。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设毒计逼太子申生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避祸,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跟随他的臣子,一个一个地离开了他,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人追随着他。其中有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做熟给重耳吃,救了他一命。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君主,他就是晋文公。晋文公对那些对他忠心耿耿的臣子大加封赏,但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晋文公猛然想起了旧事,十分惭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可介子推死活就是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当他来到介子推家时,才发现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派御林军上山搜索,却没有找到。于是,有人给晋文公出了个主意,就是放火烧山,三面点火,只留一方出口。晋文公觉得主意不错,便下令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始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到山上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大柳树被烧死了。晋文公后悔不已,放声痛哭,后来在安葬遗体时,发现介子推堵着一个柳树树洞,洞里是片衣襟,上面写着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并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葬在了那棵烧焦的柳树下。并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了祠堂,还把放火烧山这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可吃寒食。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登山祭奠,发现那棵烧焦的老柳树竟然复活了,感觉这柳树好像是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树前,掐了一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并给这颗柳树赐名为“清明节柳”,把这天定为了清明节。

        此后,晋文公常把血书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的座右铭,让晋国的百姓安居乐业。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都会禁止烟火,吃寒食,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并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慢慢地,寒食节和清明节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约在清明前后,因两个节日的日子十分相近,所以便将它们合并为一日。

        在北方,寒食节时人们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多吃青团和糯米糖藕。而清明节,人们则喜欢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或把柳条枝插在门上,表示怀念。清明节的习俗很多,除了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活动。为什么会有这些体育活动呢?是因为清明节要吃寒食禁火,而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增加了这些活动,来提高身体素质。

        清明节扫墓是我国的重要风俗。早在西周时就对墓葬十分重视。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已逝亲人的习俗仍然很盛行。

        祭典冤魂:

        端午节的来历最初竟是纪念伍员(伍子胥)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原本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人们都认为它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其实不是,最初其实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为春秋时代楚国人,由于父亲和兄弟都被楚平王杀害了,所以投奔了吴国,得到了吴王的器重。后率兵攻打楚国,大获全胜,对楚平王鞭尸三百,报了杀父杀兄之仇。吴国越来越强大,吴王开始变得骄傲,伍子胥十分担忧,力劝吴王,惹得吴王很不高兴。有一次,吴王听信了谗言,令伍子胥自刎,并将其尸体装入皮革袋中投入了钱塘江。伍子胥冤死,从此钱塘江常起怒涛,传说是他变成了“波涛之神”。从此,吴国百姓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会举行“迎涛”仪式来纪念伍子胥的。

        后来,才慢慢变成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这个说法最早出自于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百姓得知后马上划船捞救,可一直划到了洞庭湖,始终都没有见到屈原的尸体。那时,正下着雨,很多小舟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小舟上的船夫们听说人们正在打捞贤臣屈大夫时,也都冒雨出动,争相划进了茫茫的洞庭湖。后来为了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人们常常荡舟江河之上,便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为了保护屈原的躯体不被鱼虾损伤,又纷纷把装着米的竹筒投入江中。后来,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就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祭奠,这就是最早的粽子“筒粽”。唐代文秀《端午》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都说明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有关。</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历史原来这么八卦,小说《历史原来这么八卦》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第五篇 良辰佳节(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