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胜在三十六计 赢在孙子兵法TXT下载>>胜在三十六计 赢在孙子兵法>> 第十七章 以迂为道,后发先至(1)TXT下载

    胜在三十六计 赢在孙子兵法: 第十七章 以迂为道,后发先至(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十七章  以迂为道,后发先至(1)

        孙子提出“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命题。“迂”,就是迂回曲折。即军队开进时,如果能变迂回远路为直达,变患害为有利,就可以先敌占领有利地形。孙子强调发挥战场指挥官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孙子还论述了怎样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提出了“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的重要原则。他认为可以采取迂回之法迷惑敌人,用区区小利引诱和迟滞敌人,这样便可调动敌人,从容开进。同时还必须充分掌握敌人的意图,察知行军地形,利用向导引路,从而达到“后人发,先人至”的预期目的。孙子还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指明了争夺先机的军队所须具备的行动特征:有利可图时,行动“其疾如风”;无利可夺时,“其徐如林”;进攻时,“侵掠如火”;防御时,“不动如山”;隐蔽时,“难知如阴”;冲锋时,“动如雷震”。

        疲敌扰敌用奇计,迂回奔袭捣腹地

        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在吴楚争霸战争中,吴王阖闾率军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击败楚军主力,占领楚都。历史上把这场战争叫做柏举之战。柏举之战是春秋末期吴、楚之间一次最大的战役,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吴、楚两国为争霸江淮,从周简王二年(前584)起,多次发生交战。周敬王元年(前519),吴王僚率公子光(后来的吴王阖闾)等再度兴兵进攻楚战略要地州来。楚平王遣令尹田臼、司马薳越率楚、许、蔡、顿、沈、胡、陈等国联军救援。吴王见敌势众,遂释州来之围,移军钟离,待机行动。联军开进途中,带病督军的楚令尹阳匄病亡。薳越资历浅,威望低,难以统驭全军,被迫回师鸡父。

        吴公子光认为,楚联军同役而不同心,今又新丧主帅,士气受挫,建议乘机进击,以奇袭取胜。吴王采纳公子光意见,挥师挺进,于古代用兵所忌的“晦日”七月二十九日突然出现在鸡父。薳越仓促部署许、蔡、顿、沈等队为前阵以掩护楚军。吴王与公子光,公子掩余分率中、右、左三军主力预作埋伏,而以不习征战的三千名囚犯为诱兵攻击沈、胡、陈三队。刚接战,吴诱兵即佯败后退。三队贸然追击,痛遭伏击。胡、沈国君及陈大夫都被俘。吴王又释放沈、胡战俘,使之奔向许、蔡、顿三队中,诈呼沈、胡国君被杀。吴军乘势进攻不战自乱的三队,将其击溃。楚军未及列阵,亦遭到猛烈冲击,纷纷溃逃。战略要地州来遂被吴军攻占。

        吴为了与楚争夺江淮,多次袭楚,尽占其淮水流域之战略要地,又分小股部队轮番扰楚。楚军主力进击则马上后退,楚军一退则再次骚扰,致使楚军疲于奔命,士气低落。周敬王十四年,楚昭王派令尹囊瓦率军围攻蔡都新蔡。蔡昭侯向吴求救。吴乘机与楚北方的蔡、唐(今湖北随州西北)两国结盟,联合攻楚。鉴于楚地广兵多,吴王阖闾决定避开楚军正面防御,以主力向其守备薄弱的东北部实施迂回奔袭,直捣其腹地。同年冬,阖闾与孙武、伍员、伯嚭诸将,率军乘船溯淮水而上至蔡,弃舟登陆,取道豫章西进,以蔡、唐军队作引导,迅速越过楚北部的大隧、直辕、冥呃等边关要塞,直抵汉水东岸。楚昭王急派令尹囊瓦及左司马沈尹戌率军至汉水西岸布防,与吴军夹汉水对峙。根据沈尹戌的策略,楚拟由囊瓦率主力依托汉水阻击吴军;而由沈尹戌北上集结方城一带楚军,迂回至吴军侧后,焚毁淮河吴船,再还军阻塞三关,断吴归路,而后与囊瓦南北夹击吴军。沈尹戌北上后,囊瓦欲独得战功,竟改变既定作战计划,擅自率主力渡汉水向吴军进攻。吴军为免遭前后夹击,即移师后撤。囊瓦企图速胜,紧追不舍,在小别至大别之间连续三战均未获胜,士气严重受挫。十一月十八日,吴、楚两军列阵于柏举。吴军将领夫概计所部五千人突袭囊瓦军。楚军一触即溃,阵势大乱。吴军随即以主力投入战斗,扩大战果。囊瓦惊慌失措,弃军逃亡郑国。楚军主力遭重创后西逃,吴军乘胜追击至清发水。吴王用将军夫概计,待楚军半渡时进行攻击,再败楚军。吴军进至雍澨,与由息回援的沈尹戌军遭遇,发生激战。沈尹戌重伤身亡,楚军惨败溃逃。十一月二十八日,吴军攻占楚国都郢。楚昭王逃往随国。后来,楚大夫申包胥乞援于秦。秦国派遣子蒲、子虎率兵车五百乘援救楚。吴军撤出楚都,楚国才免于灭亡。孙武以三万兵力击败楚军二十万,千里破楚,五战入郢,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快速取胜的著名战例。吴军采取避开敌正面,迂回奔袭的战略和后退疲敌、寻机决战、突袭破阵、纵深追击等战术,终获大捷。这也是中国古代灵活用兵的著名战例。吴军的取胜,首先是修明政治、发展生产、充实军备的结果。其次也是善于“伐交”,争取晋国的支援和唐、蔡两国的协助的产物。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在于其作战指导上的高明。一是采取疲楚误楚的正确策略,使楚军疲于奔命,并且松懈戒备;二是正确选择有利的进攻方向,“以迂为直”,乘隙捣虚,实施远距离的战略袭击,使楚军在十分被动的情况下仓促应战;三是把握有利的决战时机,先发制人,一举击败楚军的主力;四是适时进行战略追击,不给楚军以重整旗鼓进行反击的任何机会,最终顺利地夺取战争的胜利。楚军的失败,其政治外交上的原因,在于其政治、内部动乱、将帅不和、四面树敌、自陷孤立。从军事上看,则在于其疏于戒备,招致奇袭;在于其主将贪鄙无能,临战乏术;在于其轻率决战,一败即溃。吴国在经过六年的“疲楚”战略后,经过这场战役,使楚国的实力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创,改变了春秋晚期的整个战略格局,吴国则为其后称霸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胜在三十六计 赢在孙子兵法,小说《胜在三十六计 赢在孙子兵法》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胜在三十六计 赢在孙子兵法 第十七章 以迂为道,后发先至(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