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说钱TXT下载>>说钱>> 第二十二章 懂钱和不懂钱的人就是不一样(1)TXT下载

    说钱: 第二十二章 懂钱和不懂钱的人就是不一样(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二十二章 懂钱和不懂钱的人就是不一样(1)

        宋代的文化发达,官员们生活闲适而优裕,所以研究货币理论的人也就特别多。

        我们大概都知道宋朝有个大科学家叫沈括的,写过一本科学著作《梦鲜谈》。这人还是个高级官员,参与过王安石变法,当蛊政部的长官——三司使。这个官职,在地位上仅次于宰相,俗称“计相”。

        沈括在科学上建树甚多,是个奇才,他是科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地磁偏角”的人,比欧洲人早了足足400年。在物理学、数学和地质学上,都有发明和创见。

        货币,也是他的研究对象。

        我们已经说过,宋朝在货币问题上,有唐代的遗传病,就是钱币数量不够用。

        “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见《宋史·食货志下》)

        钱荒是怎么造成的?沈括有他的看法,其中较有独到见解的,是下面两条:

        一是人口增多,公家和私人的开支比较生猛(生齿日蕃,公私之用日蔓)。几个因素加在一起,钱币不够用就不足为怪了。

        二是公私积蓄的钱币过多。公家实行新法收税费,收来了许多钱币,就藏在国库里;民间也喜好窖藏,很多富户还习惯把大量钱币当做“镇库钱”存起来,动辄万缗。占住了又不用,这些钱就不能在流通过程中创造财富。

        他说得很形象:“有十户人家的小镇,假如有钱十万,而仅仅藏在其中一家,那么百年后也还是十万。如果投入流通,让别人能享受这十万之利,十户人家都参与流通,就是百万之利。流通不已,钱就将多得不可胜数了。”

        他说,如今最小的乡镇,平常人家都藏着万缗钱,假如让它们流转天下,何愁钱不够用?

        他主张要减少公私积蓄,加速货币周转流通。他认为官库和富户占住了钱币,不让货币流转,就不能生成新的财富,于私人、于社会都没有益处。

        其实他说的,也没什么新鲜的,不过,到今天也还是有人转不过这个弯来。

        前面说过的北宋大学问家周行已,对金融问题的研究,在当时影响也非常大。周老夫子是属于“永嘉学派”的,专长是搞儒家理论,还不是专门的金融学家。

        永嘉学派,现在的人不大知道了,在宋朝,这是和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呈鼎足之势的一大流派,专讲“功利之学”。

        他们这群人,以祖籍永嘉(今浙江温州)的为多,所以才有这个命名。他们的观点,和孔子有一个很大不同,就是主张把“义”和“利”统一起来,“不以义抑利”。

        由此之故,周行已对“利”也就看得特别透。

        他对政府发行大钱很不满,认为这是造成通货膨胀的根源。

        他说,大钱的价值,仅值三枚小钱,却要当十,这当然要引起物价上涨。而且物价上涨的速度,胰你那通货膨胀的速度还快——“钱之利一倍,物之贵两倍”。

        他提醒说,政府想榨取民间油水,老是铸大钱,但民间也不全是傻瓜,跟着就会有私铸。而且就算官府停铸大钱了,私铸也不会停,物价就会一直涨下去。这个连锁反应,责任还在官府。

        他认为,通货膨胀就是钱贬值,钱贬值就是老百姓的财产贬值,这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国家是否就能通过这很不地道的通货膨胀,捞到很多好处呢?也不见得。

        因为政府本身也要购置商品,同样也要受通货膨胀之苦,也要花费更多的行政支出。因此,铸大钱纯粹是短视行为,饮鸩止渴。

        周行已是个老夫子,终身只当过教育官员,但他对钱的问题,看法比不少宰相高明多了。

        宋朝的宰相,反而是有很多人对钱的问题看不大清常

        我们就拣两个最著名的宰相来说说。

        一个是王安石。

        讲宋朝的政治或经济,不能不提到这个人。王安石倒是个忧国之士,当了副宰相之后,就开始在神宗支持下变法。他在任上还不到十年,被迫下台后,他的新法继续推行,前后共实行了17年。

        王安石抱的是富国强兵的大志,在当时民本意识的浓厚氛围中,大家都讳言“富国”,所以他只提“理财”。

        理财的目的,还是为了解决财政紧张的问题,可是他也不说,只说是为了“抑兼并”,为了帮助弱势群体。

        在他的一系列新法中,与货币流通密切相关的,是“青苗法”和“免役法”,在这里必须说一说。

        所谓青苗法,就是国家对农民的信贷,一年两次,用的都是钱币,因此钱币的需要量就猛增了上去。

        所谓免役法,是把差役改为募役,各户按资产情况出“免役钱”,然后国家拿这钱去雇人从事劳役,免得老百姓耽误种自己的庄稼。但是这也增加了钱币的使用量。

        因此,从神宗时候起,官府铸钱量也开始猛增。

        钱,源源不断造出来,但仍不够用。这里面既有原先钱币大量流到境外的原因,也有新法带来的新问题。

        实行新法后,要求老百姓交钱的时间比较集中,规定每年老百姓还钱的时间是两次,到时官家催逼得很紧,撵得鸡飞狗跳似的。民间急着用钱,钱币当然就非常紧缺。

        前面提到过,因为实行新法,官府每年都收上来很多钱币,都贮藏在官库里,实际的流通量也就大大减少。

        还有就是,本来钱币就不容易流通到穷乡僻壤,现在要求农民交钱,农民又上哪儿去弄钱?那时候又不能卖血,农民被逼无奈,只得“伐桑枣、卖田宅、鬻牛畜”,惨啊!

        道理很明白:一闹钱荒,物价就下跌,农民为了交钱,就得忍痛贱卖农产品。这就使名义上的利民政策变成了害民恶法。</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说钱,小说《说钱》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说钱 第二十二章 懂钱和不懂钱的人就是不一样(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