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说钱TXT下载>>说钱>> 第五章 滑铁卢时代(4)TXT下载

    说钱: 第五章 滑铁卢时代(4)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五章 滑铁卢时代(4)

        在利益驱动下,有的王侯贵族也参与放高利贷。《汉书》记载,一个“旁光侯”(这个爵位太难听),就曾因“取息过律”被免了侯爵;另一个陵乡侯,也因“贷谷息过律”而被免去爵位。“过律”,就是超过法律规定,看来那时候法律对利率还是有限定的。

        有的贵族自己不放贷,但利用权势帮高利贷者讨债,然后参与分利,就跟现在有的“大盖帽两头翘”一样。

        在高利贷的逼迫下,贫苦农民几乎是没有活路。汉文帝时,大臣晁错就报告说,农民为了缴纳沉重的国家赋税,有家产的,半价卖掉用以缴税;没有家产的就只好借高利贷。借贷的利息是一倍,也就是100%的利!还不上,估计就要家破人亡。

        这当然是极端的例子。据司马迁估计,汉代各行各业都有20%的利润,放债也不例外,大致就是这个利率。

        古代的商业发达以后,当然也会出现商业信用,也就是赊销赊购。这方面最早的记载见于秦代。

        刘邦还没拉队伍起义时,是秦朝的一个乡镇干部——泗上亭长。他那时经济状况不大好,就经常向小店老板赊酒喝,还留下了债券。传说店家看到他醉卧时身上有龙纹,知道绝非凡人,于是纷纷“弃责”,不敢向他要钱了。

        在出土的“汉简”(汉代文书)中,关于赊购的记录很多,而且有的还是债券,上面写有赊购人姓名、住址,赊购的物品名称和价款,此外还有证明人的姓名,非常正规。

        到了此时,现代意义上的金融业,在西汉已经初具规模,除了没有储蓄银行,什么都有了。

        对公务员来说,汉朝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因为汉朝才第一次有了正式的工资制度。秦朝以前,干部是怎么发工资的,大概都稀里糊涂,汉朝才明确了各个级别的“薪俸”标准。但那时候不是发月薪而是发年薪,不是发钱而是发粮食,干满一年才给。

        到了东汉,除了发粮食以外,也发给一点钱。唐以后,官俸大部分发钱;到了明朝中期改为完全发钱,跟现在一样了。

        至于我国现代一般实行的“月薪”制度,则是起于南朝的宋。在年薪时代,官员的俸禄是在农历节气“芒种”这一天发放,如果没等做到芒种就辞官了的,年薪归接任者所得。

        这样的规定,大概有保护农民利益的考虑在内,让想走的官员起码布置好了春耕工作再走。

        由此可知,年薪是比月薪更古老的工资制度。但是风水轮流转,如今拿“年薪”又成了时髦事。比较牛的白领谈到自己的收入,一般都讲年薪是多少。

        ——我们往往以为自己在创新,其实不过在复古。人的脑袋就那么大,撑死了能创多少新出来?

        古人早就找到了解决“三农”的办法

        到了西汉,古代货币就算进入了成熟期,货币的形状、铸造、发行和信用都稳定了下来,人们开始感觉到了“钱”的可靠——爹亲娘亲,不如自己的钱亲。

        我们在小时候,大概都用过存钱罐,攒点零花钱。这东西的学名叫“扑满”,就是在西汉时期发明的。一般都做成小动物状,钱装满后,要砸碎了才能拿出来。

        古代有一本专门记载西汉风俗的书籍《西京杂记》(相传为东晋葛洪著),说扑满是用陶器做的,有入口、没出口,把钱塞进去,“满则扑之”。扑,就是摔碎。

        中国在光绪皇帝之前,没有银行,老百姓想储蓄,大概都用的是这个扑满。

        是啊,把钱存起来,比什么都牢靠。这经验就是在今天也有效。那些不相信储蓄、老想着玩花活一夜暴富的,就打落牙齿往肚里吞吧。

        钱这个东西,不好玩,不能马虎对待。古代的人,早在战国时期就明白这个道理。战国时有人伪托齐国的大政治家管仲之名,写了一本《管子》,里面所说的货币理论,就相当成熟,说的几乎就是秦汉时代的货币现象,所以也有人认为这《管子》里,起码有一部分是汉朝人写的。

        研究《管子》,会有惊人发现,古人在那个时候就基本解决了令当今官员头痛欲裂的“三农”问题。

        《管子》里提到了一个“环乘之币”的金融政策,当是秦汉时期曾经实行过的农村信贷措施。

        所谓“环乘之币”,说白了就是农业基金。这个政策,要求各郡县官府摸清上、中、下三类土地的亩数,摸清各农户人口数,然后设立一个贷款基金。到春耕时,按照不同等级、数额给所有农户发放种子贷款。

        到秋收时,农户留足了口粮后,要按照政府规定的价格,向官仓出售剩余粮食。

        如果贫户歉收,连口粮都不够,官府还要发给口粮贷款,总之让你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至于饿死。欠款就先欠着,总有一年你能缓过劲来,成为余粮户。

        这个“环乘之币”所起的作用,一是能保证生产,二是能控制粮价,三是能救济贫户,四是能控制住一个地区的货币流通规模。

        古代的农村可能比较好管理,就这么一点“环乘之币”,便解决了几乎所有的“三农”问题。

        ——没有逃荒的,没有种不起地的,没有粮价的非正常波动,没有农村地区的通货膨胀,没有奸商来上下其手。

        这种以货币基金来刺激生产、控制市场价格与货币流通量的办法,是我们老祖宗的独创。欧洲还是在一战以后,才开始采取这种办法的。

        还要说一下,“环乘”一词的“乘”,是“利用”之意。环乘,就是循环利用。

        看了这个例子,我们可能会有一点震惊——

        古人与今人,究竟谁更聪明?

        秦与汉,都是统一的农业大帝国,能管住这么大一个国家的,绝非无能之辈。</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说钱,小说《说钱》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说钱 第五章 滑铁卢时代(4)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